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仪式活动

仪式活动

仪式活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篇,主要集中在风俗习惯、教育、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6119篇;相关期刊191种,包括军队党的生活、黑河学刊、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3西安建筑遗产保护国际会议、201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仪式活动的相关文献由22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民、单新涛、吴平等。

仪式活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7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6119 占比:99.50%

总计:46350篇

仪式活动—发文趋势图

仪式活动

-研究学者

  • 刘民
  • 单新涛
  • 吴平
  • 孙冬青
  • 孙国宽
  • 孙艳梅
  • 李彩彦
  • 段倩倩
  • 王子龙
  • 顾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秋萍
    • 摘要: 崇德尚美的“花样少年”是江苏省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的育人目标,指向学生“向上向善”的品格和“正心塑形”的能力。学校在课程架构、活动创设、评价激励等方面大胆实践,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快乐体验,在仪式教育活动中形成雅正、自信、仁爱、谦逊的核心品格。
    • 叶慧琳; 邢加满; 袁海仪
    • 摘要: 以景宁畲族仪式文化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了解少数民族仪式的由来、流程、装备所需以及寓意,探究这一民族仪式文化背后体现的文化内核。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畲族民族仪式面临内容丢失、娱乐化、转型障碍、人才资金匮乏等问题,致使畲族民族文化发展缓慢,难以与时代融合。经过剖析具体问题,提出了撰写仪式流程、收集建设性意见、打破传统文化的道德伦理限制、举办文化普及知识讲座、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等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实现畲族文化产业与现代化进程的相互融合,促进畲族特色民族仪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刘一广
    • 摘要: 仪式是民族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甚至从本质上来说,仪式就是文化的展演形式。仪式传播场域的变迁、仪式环节的拓展,都会对文化的生产和传播产生重大的影响。文章以壮族的“三月三“”龙母节”等节日仪式为例,对仪式活动的变化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性传播展开深入考察。研究发现,各种节日的仪式步骤不断增加、内容不断被填充,在政府、外界公众的介入下,节日仪式传播场域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族文化传播空间也不断由带有私密性的族群共同体空间向社会公共空间转向。仪式的拓展,让撷取族群文化精华进行文化的融合性传播成为现实,并由此生产出了体系完备、范式新颖的文化形态。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各种节日的仪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其根本的文化内涵依然保持不变,这符合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
    • 韩朝
    • 摘要: 周人制礼作乐,赋予“诗乐”显著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诗乐”在仪式中以奏诗、歌诗等动态的“操演”形式存在。更为关键的是,“诗乐”操演常常与仪式的“出”“入”“升”“降”“揖”“拜”等身体行为相应合,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身体的规训,以使参与人的行为达到合乎礼、合乎德的要求。“诗乐”操演和“身体规训”是周代仪式音乐的鲜明特征,具有明确的社会指向性。周代“诗乐”操演活动、“诗乐”操演相应的身体行为,以及“诗乐”操演对身体行为的规训,构成了通过仪式“诗乐”来讨论“诗乐”操演与身体规训的关系,以及周代“音乐”基本属性与社会价值的主要内容。
    • 周俊
    • 摘要: 以海南渔民海神信仰为研究对象,结合南海诸岛考古发现和海南岛方志等文献,及笔者2012―2020年在海南持续做的田野调研资料,从谱系理论出发,运用文献分析及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海南渔民海神信仰谱系及仪式活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渔民海神信仰谱系包括海洋水体本位神、航海保护神、渔商专业(行业)神、镇海神与引航神等海神家族谱系,岸上―岛屿―船上―东南亚移民社会等空间谱系,出海前―归航时―捕鱼前―海难―日常等时间谱系;海神信仰仪式活动主要有做海仪式、南海诸岛仪式以及日常实践中的仪式。在参与仪式的过程中,海南渔民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展演与活动等互动,触发自身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与秩序:1)树立了船长的绝对权威;2)形成先登岛拜庙者享有优先捕捞权的传统;3)众神合祀突出,其中拜“108兄弟公”出海仪式是最隆重和最受渔民重视的;4)海南渔民的地方性海神信仰是海南籍华侨的身份象征和地域认同的重要标志。
    • 肖璐彬; 吴佳铭; 周海燕
    • 摘要: 本文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资料梳理、问卷调查、采访调研等方式,分析归纳目前高职院校仪式教育活动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更适合高职院校礼仪文化育人模式的对策建议,更好发挥仪式教育在学生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塑造上的作用。
    • 闫秀红
    • 摘要: 注重礼节和仪式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特点.仪式活动由于其重"行"、具有强烈德育实践性的特点,依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依然是学校德育实践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浸入,对仪式活动教育价值的认识不足,缺乏仪式感、去"教育化"的仪式活动在职业院校尤为常见.针对职业院校仪式活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要加强仪式活动的系统建构、完善仪式活动的程序结构、尊重仪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仪式中教师的榜样作用,以实现仪式活动本真价值的回归.
    • 黄氏雪梅; 李彩云
    • 摘要: 雄王被越南人奉为“国祖”,每年农历三月初十是越南的雄王节,人们在越南各地的雄王庙举行祭祀大典,缅怀有建国卫国功劳的历代雄王。本文从民间及历史的视角来分析越南的雄王祭祀信仰,阐述越南雄王节的相关仪式活动,探讨其在越南人民精神生活中的意义。
    • 唐建华
    • 摘要: 十岁集体生日仪式是小学阶段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上海市闵行区鹤北小学依据小学生涯启蒙教育的重点,依托十岁集体生日仪式开展生涯教育,开启了符合校情和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涯教育实践探索,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生涯意识,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促进学生生涯发展。
    • 邱昆树
    • 摘要: 文化记忆是文化共同体共享的记忆.文化记忆凭借其凝聚力确认和巩固人们的身份认同.作为“文明传承之所”“文化记忆之场”的高等教育,对塑造人们的文化记忆、形成身份认同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从现实情况看,高等教育却在相当程度上存在“文化记忆”问题:“文化记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遭冲击;“文化记忆”在学术资本主义中被放逐;“文化记忆”在学校各类活动中受挤压.解决高等教育中的“记忆”问题,强化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所共享的文化记忆,至少需要从提升文化自觉、推行通识教育、开展仪式活动等方面着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