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工耳蜗植入术

人工耳蜗植入术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48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79817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解放军护理杂志、齐鲁护理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四届全国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峰论坛、第五届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暨2014年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等;人工耳蜗植入术的相关文献由68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道行、唐木得、李静等。

人工耳蜗植入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9817 占比:99.86%

总计:180062篇

人工耳蜗植入术—发文趋势图

人工耳蜗植入术

-研究学者

  • 张道行
  • 唐木得
  • 李静
  • 周敏
  • 唐凤珠
  • 梁建平
  • 王林娥
  • 白杨
  • 邱建新
  • 陆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丽; 严红
    •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与游戏灵活相融模式在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60例年龄7~13岁的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与游戏灵活相融模式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遵医行为、应对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评分、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消极面对疾病评分、数字疼痛评分(NR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干预后积极面对疾病评分及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听觉行为达到正常所需时间、术后语言可懂度达到正常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应用护理与游戏灵活相融模式可缓解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围手术期不良情绪,有助于患儿以积极的方式应对手术,提高其遵医行为,促进术后康复。
    • 闫一敏; 陈子涵; 刘永刚; 巩红娟
    • 摘要: 目的 探究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内耳水成像技术辅助诊断内耳畸形的临床价值及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指导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112例,术前均接受MRI检查,收集并分析MRI水成像图像资料。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判使用MRI内耳水成像技术诊断内耳畸形是否具有准确性,采用Sennaroglu分类方法对内耳畸形进行诊断和分类。结果 MRI水成像诊断内耳畸形的灵敏度为91.55%,特异度为95.12%,准确度为92.86%,阳性预测值97.01%,阴性预测值86.67%;112例患者行双耳检测共224耳,MRI水成像检出内耳畸形67例92耳,其中前庭导水管畸形22耳(23.91%),前庭畸形20耳(21.74%),耳蜗畸形19耳(20.65%),内耳道畸形16耳(17.39%),半规管畸形15耳(16.30%)。结论 MRI内耳水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技术对内耳畸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辅助临床人员判断患者畸形类型判断并指导人工耳蜗植入术
    • 李兴程; 张金慧; 陈蓓
    • 摘要: 目的:观察主要常见致聋基因突变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医院耳科65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其主要遗传性致聋基因突变位点,采用全序列分析杂合突变的相关基因。术后6个月,通过声场扬声器对患儿术后助听听阈进行检测;采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评价患儿术后12个月听觉和言语能力的康复效果。结果:65例患儿中,SLC26A4基因突变7例(A组),GJB2基因突变13例(B组),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突变5例(C组),未发现上述基因突变40例(D组)。各组术后助听听阈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致聋基因突变的患儿术后12个月听觉和言语能力较术前均有所提升(P0.05)。结论:主要常见致聋基因突变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和言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其中GJB2基因突变患儿术后听觉和言语能力的康复效果相对较好。
    • 王倩; 刘新云; 陈云鹤; 康烁烁; 李佳楠
    • 摘要: 人工耳蜗是模拟人耳蜗毛细胞声-电换能机制的一种电子辅听装置,用来替代听损者损伤的耳蜗,以便恢复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听觉。一般来讲,体内具有铁磁性置入物的患者是不适合接受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的,人工耳蜗可以耐受的磁场强度为1.5T。
    • 李苗苗; 刘宁
    • 摘要: 目的探讨多模式围手术期处理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择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排列法将40例给予常规围手术期处理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其余40例给予多模式围手术期处理的患儿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不同时间段的焦虑评分、手术时间、麻醉复苏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4 h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预备进入手术室时(T0)焦虑评分(7.49±1.35)分、到达手术室时(T1)焦虑评分(8.10±1.52)分、开放静脉通道时(T2)焦虑评分(7.96±1.38)分和麻醉诱导期(T3)焦虑评分(7.50±1.25)分,均依次低于对照组患儿(9.50±2.04)分、(11.42±2.08)分、(10.67±2.10)分、(9.54±1.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麻醉复苏时间(3.59±0.72)h和首次进食时间(3.99±1.25)h均短于对照组患儿(6.02±1.33)h、(6.82±1.4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躁动评分(7.60±1.22)分低于对照组患儿(13.85±1.52)分,镇静评分(2.09±0.54)分高于对照组患儿(3.76±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患儿(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有效缓解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围手术期的焦虑程度,缩短患儿麻醉复苏和进食时间,减少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保障良好镇静效果的同时更利于围术期的管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儿术后的恢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司江勇; 王乐; 薛言言; 张智风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前庭功能检查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手术前后前庭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并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30例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30例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冷热试验(CT)、颈肌前庭诱发肌源电位测试(cVEMP),评估人工耳蜗术后患者水平半规管低频区、高频区以及球囊的功能,同时记录患者人工耳蜗术后眩晕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术耳波形引出率、P1、N1潜伏期、振幅及CT阳性率均与术前术耳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CT结果显示术耳术后1周、1个月、3个月CT阳性率与术前术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术耳冷热试验阳性率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与术前非术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术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HIT结果显示术耳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后半规管的功能及阳性率与术耳术前与非术耳术前及术后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发生眩晕17例,无眩晕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植入侧别、cVEMP测试、CT测试、vHIT测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电极类型方面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可导致患者前庭功能发生损伤,以半规管低频区损伤为主,且球囊影响最大,且术后1周前庭功能受损较为明显,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进行cVEMP、CT及vHIT可全面评估患者前庭功能,对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刘玮
    • 摘要: 目的分析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术低龄患儿服务质量评分(有形性、可靠性、回应性、保证性、同理性)、并发症(感染、头皮血肿、中耳炎)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耳咽喉科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人工耳蜗植入术低龄患儿,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护理后(出院前)采用服务质量量表评定服务质量评分,统计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总满意度及服务质量评分中的有形性评分、可靠性评分、保证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服务质量评分中的回应性评分和同理性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低龄患儿护理中精细化管理模式能提升服务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供有力帮助,值得推广。
    • 聂欢欢; 张淑媛
    • 摘要: 目的探析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护理)、观察组(n=50,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禁食禁水时间、住院时间等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FLACC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能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对改善整体治疗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 樊维佳; 舒香云; 赵梅珍; 罗远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依据《患者安全目标》制定的针对人工耳蜗植入术低龄患儿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89例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按照基础资料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见性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依据《患者安全目标》制定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人工耳蜗植入术低龄患儿实施依据《患者安全目标》制定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避免患儿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安全隐患.
    • 姜琼
    •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的72例患儿视为探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平均为2组,包括参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参照组患儿采纳基础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纳预见性护理,对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率实施评价.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评分较高,并发症率较低,两组间指标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儿依从性,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