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口调控

人口调控

人口调控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人口学、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7257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人民论坛、北京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六届城市社会论坛——中国人口地理格局与城市化未来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胡焕庸线发现80周年学术研讨会、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国人口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等;人口调控的相关文献由16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瑞君、黄匡时、乌梦达等。

人口调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7257 占比:99.75%

总计:47374篇

人口调控—发文趋势图

人口调控

-研究学者

  • 吴瑞君
  • 黄匡时
  • 乌梦达
  • 冯丹
  • 刘厚莲
  • 刘桂珍
  • 刘波
  • 张然
  • 杨上广
  • 杨毅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金玉
    • 摘要: 我国对超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调控主要针对建制市行政地域总人口,而缺乏对城市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的识别,这可能导致调控政策不够精准。本文以北京市为例,使用一公里网格人口数据和30米精度土地利用栅格数据,对北京市城市实体地域和主城区城市功能地域进行识别,对北京主城区城市人口规模的发展变化进行测算,并指出现有人口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
    • 童玉芬; 周文
    • 摘要: 长期以来,人口调控是特大城市在人口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政策安排。然而,学术界对于今后北京市的人口是否还需要调控、调控什么、如何调控等问题都存在着很多的疑问和思考。研究在对北京市人口调控阶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新时期以来的人口调控政策特点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北京市人口调控政策呈现出进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摆脱主要依靠行政管控的状态、多种调控方式并存,产业疏解开始扮演重要角色等特点。同时,北京市人口调控面临着如何对人口变化形势进行准确判断,如何在人口调控的同时保持城市发展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等挑战。未来,北京市的人口调控仍然具有必要性。为实现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研究建议,应该坚持目标导向、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加强人口调控顶层设计,加大间接性的经济和市场引导,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李国平; 罗心然
    • 摘要: 在一系列人口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北京市总人口规模从2017年开始出现负增长,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呈现下降趋势而外围城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通过构建人口演变模型来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各区人口规模变化的政策冲击影响,进一步实证检验各区政策冲击效果与区域性调控、规模性调控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没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政策冲击的情况下,北京市总人口会处于一个平稳增长的阶段,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的人口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政策实施效果受到区域性调控和规模性调控的双重影响,中心城区人口显著减少、城市副中心人口增加显示了政策效果明显,但外围区域人口增加受政策影响有限.为实现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议调控人口政策重心应该从数量调控为主转变为结构与布局优化为主,并且应着力增强人口综合承载力特别是拓展中心城区以外区域的人口增长空间.
    • 文思君
    • 摘要: 作为首批全国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试点(闲散方向),北京市海淀区试点实施得到了中央综治办、团中央、首都综治办、团北京市委及海淀区委区政府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试点工作中,团区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总结出闲散青少年服务管理的"海淀模式":注重与特大型城市的人口调控相结合,注重对流动人口的服务.
    • 刘厚莲
    • 摘要: 我国超大城市实施了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政策措施.北京、上海不仅重视人口规模疏解,还重视人口空间分布调控,广州、深圳在控制人口规模增长方面明显不及北京、上海严格.各个超大城市均运用了行政、经济产业、城市规划等综合的人口调控手段,其中北京、上海更侧重于行政、经济产业手段,广州、深圳非常重视基本公共服务配套,促进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等.目前我国超大城市人口调控存在发展规律认识不足、人口调控协同性差、各方力量调动不够、政策之间存在冲突等问题."十四五"时期及未来超大城市人口调控应立足超大城市本身,放眼整个城市群,促进产城融合和社会融合,走一条"以城市规划为引领、创新和产业资源布局带动、公共服务均衡布局、提升城市管理治理水平"的道路.
    • 范文清; 蔡林
    • 摘要: 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其特点是规模经济效益递增,有利于城市提供更集中的市场、信息和技术创新,然而又会带来交通拥堵、房价居高不下、社会治理难度增加等方面问题。北京作为特大城市的代表,基于"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要求严控人口规模,坚持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人口合理布局。本文基于人口学相关理论,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模的研究方法从产业对人口规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角度对人口调控政策效果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提高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可以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同时,增加环保和科技投入,可以提高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有助于更高效地进行人口调控
    • 黄曦颖; 周君
    • 摘要: 日本东京人口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其主要经验:一是以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为代表的国家级规划,从日本总体战略发展格局的角度,引导和调控东京圈的整体发展;二是以首都圈整备规划为代表的区域规划,着眼于东京圈(东京都和外围三县)内部的人口格局和功能布局,以多级分散的空间格局,支撑东京增长极的可持续发展.借鉴东京的经验,今后我国特大城市人口的调控要遵循市场规律,重视特大城市的引擎带动作用,调控重点应从控总量向优结构转变.
    • 王智勇
    • 摘要: 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形态和产业结构演变有着密切联系,对特大城市人口的调控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随着城市形态的演变,特大城市已经由单一中心城市演变成多中心的大都市区和城市群,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也突破了行政边界.另一方面,特大城市均已经完成工业化,转变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这些变化使得特大城市的人口调控需要从其所在的大都市区和城市群范围加以考虑.借鉴OECD提出的城市功能区理念,基于普查数据和地理数据,文章构建了中国城市功能区体系.在此基础上,明确特大城市所在都市区的范围,并对一线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区人口演变进行分析.统计数据表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人口已经由快速增长转变为低速甚至负增长,人口规模也已趋于稳定.当前特大城市人口问题主要体现为结构不平衡,因此,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的关键在于推动中心城区人口的疏解,促进人口空间分布的均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