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佩
高罗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常用外国语、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专利文献334783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政法学刊、重庆与世界、北京社会科学等;
高罗佩的相关文献由8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凡、施晔、张德让等。
高罗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4783篇
占比:99.97%
总计:334894篇
高罗佩
-研究学者
- 王凡
- 施晔
- 张德让
- 张枝新
- 岳坛
- 左梦琳
- 胡勤
- 周玮佳
- 唐冶泽
- 徐程程
- 李美燕
- 温军超
- 罗海澜
- 蔡天星
- 赵逵夫
- Lothar Ledderose
- 严晓星
- 书玉
- 任雪菲
- 何敏
- 何映宇
- 侯敏
- 刘啸虎
- 刘薇
- 刘黎
- 劉蕊
- 加孔书玉
- 吕洪年
- 周佳慧1
- 唐梦娟
- 唐璟
- 夏娱
- 姚伟
- 孙健
- 季水河
- 康正果
- 张华
- 张卓辉
- 张莉
- 张萍
- 徐克(口述)
- 徐溯
- 徐燕
- 徐飞
- 戴浙
- 文梓光(文/图)
- 施曄
- 曲宁
- 曹志建
- 朱秋晔
-
-
唐梦娟
-
-
摘要:
高罗佩作为一名荷兰外交官,终其一生都在研究东方文化,向西方传播汉学,其汉学研究成果《琴道》等专著受到中外学者的肯定。作为《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的作者,他将中国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相结合,受到中外读者的喜爱。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高罗佩是荷兰最好的远东专家。本文聚焦于高罗佩的三种身份,探究高罗佩在传播东方文化、研究汉学上所做出的努力。
-
-
刘黎;
王以涛
-
-
摘要:
高罗佩因翻译公案小说《狄公案》享誉盛名。目前,学界多讨论该译本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较少涉及译本中的文化意象翻译。由于各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性和不对等性,文化意象翻译难免会产生创造性叛逆。从译介学创造性叛逆的角度切入,解读高译本中文化意象的翻译及其创造性叛逆可知,译本中文化意象的创造性叛逆客观存在,产生创造性叛逆的主要原因是语言和文化上的客观差异以及译者的个性化翻译。
-
-
张枝新;
张德让
-
-
摘要:
《狄公案》英译本添加的9幅插图多在不同程度上有意偏离了原文文本,生成图文缝隙,折射出译者高罗佩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想象,在言说中国的同时,也言说了高氏自我。在译本插图中,高罗佩不惜背离原文文本,也要力图凸显中国唐朝社会的文明祥和、文人雅士的精神范式,同时确证维护西方套话体系下中国形象的东方主义特征。溯其根源,《狄公案》译本图文缝隙的产生,是译者现时态生活、深层自我以及西方社会集体想象物共同言说的结果。
-
-
-
-
摘要:
跨越历史,交织古今,感受灿烂的中华文明。8月14日,2022年“狄仁杰之小小侦探”中荷文化交流活动在重庆湖广会馆举行/6名来自重庆各地的小朋友担任中荷文化交流小使者,化身“侦探”在古建筑里一起探案,解锁谜题。此次活动以荷兰外交官、汉学家高罗佩的小说作品《大唐狄公案》为创作来源,以“狄仁杰之小小侦探”为主题,现场观众演绎关于探案的精彩故事情节,为儿童提供国际化视野,让大家深入理解高罗佩笔下的中国故事。
-
-
加孔书玉
-
-
摘要:
雅集“2月25日:11点杨少五和杨大钧来了,一起乘车去了杨少五的家,在那儿举办了盛大的午餐会,以庆贺天风琴社成立。下午是弹奏音乐度过的,吃晚餐后欣赏灯笼。”荷兰人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随身记事本上写下的这个天风琴社的成立活动,应该发生在1945年的重庆。
-
-
张枝新;
张德让
-
-
摘要: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为其《狄公案》英译本绘制的9幅插图,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主要通过画图的时空建构、构图元素的选择性采用、语言文字的标示性建构、对狄公形象的重新定位等途径,或模仿、或凸显、或更改原文本的叙事,达到了叙事、叙人、叙史等多重叙述效果.这9幅插图共同参与到《狄公案》在英语世界的叙事建构之中,与译文叙事形成了共存互补的有机关系.
-
-
张枝新;
张德让
-
-
摘要: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为其《狄公案》英译本绘制的9幅插图,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主要通过画图的时空建构、构图元素的选择性采用、语言文字的标示性建构、对狄公形象的重新定位等途径,或模仿、或凸显、或更改原文本的叙事,达到了叙事、叙人、叙史等多重叙述效果。这9幅插图共同参与到《狄公案》在英语世界的叙事建构之中,与译文叙事形成了共存互补的有机关系。
-
-
张枝新;
张德让;
徐程程
-
-
摘要:
自1949年高罗佩的《武则天四大奇案》英译本问世起,《狄公案》经由对外翻译、英文创作等域外传播历程,距今已有70年.目前,《狄公案》外译研究聚焦于高罗佩翻译的动机、选材、策略及启示等四个方面,英文创作研究则大致经历了备受忽视、概略介绍、专题探讨三个阶段.纵观国内学界对《狄公案》域外传播的研究与探讨,日益趋向多元化、纵深化,但在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等方面,仍有继续努力与提升的空间.
-
-
周玮佳
-
-
摘要:
现代拍卖市场拍品种类日益丰富,"名人遗物"作为一类特殊标的逐渐获得大量关注。本文以佳士得"琴心墨韵--高罗佩珍藏中国书画"专场网拍为例,通过对高氏社会交游、历史角色及其学术地位的剖析,阐释其"遗物"艺术品之所以高价成交的原因,并由此归纳了几则"名人遗物"收藏要点及相关风险。
-
-
徐溯
-
-
摘要:
荷兰作者高罗佩创作了狄仁杰破案系列小说,带着西方人的视角来观照中国文化.而小说中所描写的汉人与异族的交往,作为小说中的一个特定切面,集中反映出"他者"与"自我"的这种交互关系.小说中的民族因素描写,不仅服务于破案故事,还呈现了高罗佩对中国古代对外思想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