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变形
高温变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1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61篇、专利文献184484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上海市航空学会2014年综合性学术年会、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2014年年会、第十三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球华人塑性技术研讨会等;高温变形的相关文献由100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淼泉、熊爱明、徐洲等。
高温变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4484篇
占比:99.86%
总计:184739篇
高温变形
-研究学者
- 李淼泉
- 熊爱明
- 徐洲
- 赵永庆
- 陈胜晖
- 侯红亮
- 冯雪
- 刘福佳
- 周文龙
- 唐云龙
- 孔凡涛
- 孙宇
- 宋金连
- 岳孟坤
- 张建芳
- 张治民
- 张麦仓
- 李保成
- 李萍
- 汪凌云
- 阳建宏
- 陈玉勇
- 黄维超
- 黎敏
- 万伟建
- 刘彦
- 吴保安
- 唐会毅
- 孙冬柏
- 张义文
- 张慧芳
- 张星
- 张树志
- 张绍远
- 张迎元
- 张青
- 朱远志
- 李伟
- 李凤
- 李晋敏
- 林海
- 梁伟
- 汪建新
- 王刚
- 王国栋
- 罗凤兰
- 罗维凡
- 罗锴
- 肖于德
- 肖来荣
-
-
张磊;
张若凌;
肖世德;
刘禹;
熊鹰
-
-
摘要:
为获得地面试验中主动冷却燃烧室在高温状态下的结构总变形和局部应变,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开展了非接触测量试验研究.分别采用加速鲁棒特征算法和改进的圆柱曲面数字图像相关法完成了燃烧室结构总变形和局部应变测量及分析.测量结果表明,燃烧室稳定工作条件下,结构轴向总变形约4.8 mm、局部平均应变约0.0049.测量结果与工程粗略估算结果比较吻合,说明所使用的非接触测量方法有效,能够支撑燃烧室热结构设计,测量数据能够用于三维结构强度数值计算的验证.
-
-
蔺永诚;
陈小敏;
陈明松
-
-
摘要:
镍基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良好的抗疲劳、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是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已成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镍基合金的高温变形抗力大、成形温度范围窄、微观组织演变复杂,给镍基合金零件的成形制造带来了巨大挑战.综述了近年来镍基合金的高温流变规律及建模、微观组织演变规律与建模、热加工工艺优化、热处理调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镍基合金零件的智能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并展望了镍基合金及其零部件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获得如下重要结论:镍基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表征模型主要有唯象学本构模型、基于物理机制的本构模型和智能本构模型;镍基合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主要包括动态再结晶、亚动态再结晶、静态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行为;通过优化的锻后热处理工艺,可以减小组织的混晶程度;在镍基合金高温流变行为的本构描述与微观组织预测建模方面,还需深度挖掘成形工艺-微观组织-性能之间的映射规律,为镍基合金零件的高温成形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
-
李会林;
王国营;
嵇爽;
张雲飞;
赵英利;
王程明;
王育飞
-
-
摘要:
利用Gleeble 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耐蚀合金NS334进行了高温压缩实验,研究了温度和应变速率对该材料热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及应变速率的降低,峰值应力呈上升趋势.利用数学模型构造出了材料的本构方程,并计算得到表观激活能为449.36 kJ/mol.
-
-
秦强;
张翔宇;
郭翔;
张超
-
-
摘要:
随着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高速发展,高温结构件变形准确测量变得愈发重要,而传统光学测量方法在超高温下面临图像纹理模糊、灰度集中的问题,散斑稳定存在与图像稳定采集可以有效提升应变测量精度.使用等离子喷涂金属钨粉末的方法,实现了2600°C散斑的稳定存在能力;对比金属钨与碳纤维材料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黑体辐射强度,表明其在450nm处辐射差异明显,可以产生明暗的散斑纹理;使用了带通滤光片、线性偏振片和减光片抑制强烈的辐射光源和无关光污染,表明其可适用于超高温下的图像采集;使用改进的灰度均匀化方法解决超高温下灰度信息不明显的问题;通过高温2600°C拉伸试验进行比较测量,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方法所测得变形应变信息与等效引伸计相比较基本一致,弹性阶段内,两种方法的平均应变偏差小于200με.通过对同一批次加工的多个试件的重复测量可知,提出方法的多次测量平均偏差小于100με.最后,在110°C下进行蠕变试验,使用了高温喷漆和线性滤光片测得3D打印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的蠕变行为,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在高温蠕变方面的精度和有效性.
-
-
黄琼;
王宏达;
康人木;
谢东
-
-
摘要:
本文自设计一种低碳含钒微合金钢,通过实验研究了热加工参数对实验钢高温变形行为影响规律:随变形温度升高或应变速率减小,实验钢的流变应力减小,热变形峰值应力降低,开始和完成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变形量减小,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增加;应变速率对热变形组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到超过一定值时,热变形组织只发生部分动态再结晶转变,甚至只发生动态回复;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实验钢的热变形本构方程为Z=exp(327.39/RT)=3.6×1011[sinh(0.012σ)]4.66.
-
-
-
-
-
王慧;
张泽文;
潘永智;
付秀丽
-
-
摘要:
材料流动应力可以表征金属组织的塑性流变行为,实现对变形材料加工性能的定量研究.准确预测轻合金高温变形的流动应力对其加工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高温变形过程表征复杂,建立能够精确预测高温变形下流动应力的模型一直是该领域的难题.为此主要从宏观、微观角度对唯象型、机理型及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J-C、Arrihenius、L-J和BP-ANN等几种典型的流动应力模型及其改进模型,总结了轻合金高温变形流动应力模型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
-
CHEN Ruirun;
陈瑞润;
MA Tengfei;
马腾飞;
GUO Jingjie;
郭景杰;
DING Hongsheng;
丁宏升;
SU Yanqing;
苏彦庆;
FU Hengzhi;
傅恒志
- 《第十六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研究了高铌钛铝合金Ti-44Al-8Nb高温固态置氢处理组织演化规律,并考察了氢对高温变形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近片层组织结构的Ti-44Al-8Nb合金吸氢过程是吸热过程,合金的吸氯量随着置氢温度、置氢时间、氢流量的提高逐渐提高;在1200°C下进行固态置氢和等温热处理,置氢后的合金片层粗化,B2相含量较高;在Tα温度以上置氢后,氢降低界面能促使片层团界面光滑平整;氢对高铌钛铝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在1200°C,应变速率为0.01s-1下变形,添加0.043wt%H后,峰值应力降低40%.高温固态置氢能够有效改善高铌钛铝合金热加工性能.
-
-
Changqing Zhao;
赵常青
- 《第三届全国检验检测检疫学术报告会》
| 2015年
-
摘要:
高温变形是金属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一种现象.本文针对金属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通过高温蠕变性,蠕变速率概念,以及典型的蠕变曲线的引入,针对340不锈钢进行单轴拉伸蠕变试验,从而发现材料的蠕变速率随着应力的增大不断变大.最后,利用信度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肯定了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并指出将应力的变化引起蠕变速率的变化作为判定材料高温蠕变性的指标是合理的.
-
-
-
-
XIAO Yan-hong;
肖艳红;
郭成;
GUO Cheng
- 《第十五届全国塑性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七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对05Cr17Ni4Cu4Nb合金在变形温度1000-1200°C,应变速率为0.01s-1、0.1s-1、0.5s-1、2.5s-1、10s-1条件下进行等温压缩试验,研究热压缩变形过程中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材料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以定量金相测量方法为基础,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05Cr17Ni4Cu4Nb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模型.将建立的材料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DEFORM-3D中,模拟热压缩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结果表明:降低应变速率和升高变形温度均有利于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变形后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变形后再结晶晶粒尺寸增大;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
-
-
-
-
徐锋;
李阁平
- 《上海市航空学会2014年综合性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Ti-1100合金是一种600°C条件下使用的高温钛合金.利用扫描电镜对Ti-1100合金650°C和600°C拉伸断口进行形貌分析,采用解剖拉伸试样的方法观察微孔及裂纹产生的位置,最后结合变形机制,揭示Ti-1100合金650°C和600°C拉伸断裂机制的差异.
-
-
Sun Li-xing;
孙利星;
Li Miao-quan;
李淼泉
- 《第十五届全国塑性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七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对M50钢进行热模拟压缩试验.选用的变形工艺参数范围分别为:变形温度:970°C-1120°C;应变速率:10s-1-70s-1;变形程度为70%.基于M50钢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了M50钢热模拟压缩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流动应力逐渐减小;且当应变速率为50s-1和70s-1时,M50钢高温压缩变形时发生了明显的不连续屈服现象.此外,随应变的增大,M50钢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逐渐增大;当应变速率为10s-1和50s-1时,M50钢的应变硬化指数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大;而当应变速率为70s-1时,随着应变的增加,应变硬化指数呈波动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