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8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834621篇;相关期刊175种,包括传染病信息、临床肺科杂志、中华内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14年学术会议、2010年上海市肺科学术年会、第五届中美临床微生物年会暨艾滋病机会感染研讨会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15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福杰、李太生、蒋忠胜等。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8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34621 占比:99.96%

总计:834993篇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发文趋势图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研究学者

  • 张福杰
  • 李太生
  • 蒋忠胜
  • 赵红心
  • 孙洪清
  • 郑煜煌
  • 何艳
  • 吴南屏
  • 曹韵贞
  • 温小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范伟光; 苏苗苗; 孟娟; 石鹏辉; 张珍
    • 摘要: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AIDS患者200例(AIDS组),根据疗效分为HIV-1抑制组和HIV-1未抑制组,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载量和IP-10水平。以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IP-10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IDS组治疗前HIV-1 RNA水平为(4.62±0.73)lg拷贝/mL。AIDS组CD4^(+)T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P-10水平和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AIDS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4^(+)T细胞百分比逐渐升高(P<0.01),CD8^(+)T细胞百分比及IP-10、HIV-1 RNA水平逐渐降低(P<0.01),HIV-1复制受抑制的患者比例逐渐升高(P<0.01)。治疗3、6、12和18个月时,HIV-1抑制组CD4^(+)T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HIV-1未抑制组(P<0.01),CD8^(+)T细胞百分比和IP-10水平均低于HIV-1未抑制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IDS患者治疗前IP-10与CD4^(+)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763,P<0.05),与CD8^(+)T细胞百分比和HIV-1 RN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1、0.823,P<0.05)。结论AIDS患者IP-10水平与CD4^(+)T细胞、CD8^(+)T细胞及HIV-1 RNA水平有关,是潜在的AIDS病情和疗效评估的指标。
    • 王映林; 刘建忠; 肖明中; 倪维; 陈瑶; 余晓丽; 贠凡; 柯靖雯
    •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市传染病医院32例免疫重建不全属脾肾亏虚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16例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健脾补肾免煎颗粒,对照组16例采用HAART+健脾补肾免煎颗粒模拟剂,两组均治疗4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免疫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肝肾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卡洛夫斯基积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CD45RA^(+)T细胞比例、CD4^(+)CD45RA^(+)T细胞/CD4^(+)CD45RO^(+)T细胞值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CD45RO^(+)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法治疗免疫功能重建不全脾肾亏虚型艾滋病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机体的免疫功能,表现出较好的协同作用。
    • 余海娟; 陈祖盛; 陈彤; 吴燚晶; 孙珂悦; 李昱静; 徐钦; 叶寒辉; 陈雅红; 阮琴韵; 傅丽云; 黄春燕; 周琳瑛; 汪敏华; 方秋娟
    • 摘要: 目的:评价抗逆转录病毒药对孕育期雌性大鼠心血管功能及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SD大鼠9周龄雌鼠19只、10周龄雄鼠6只,9只/10只雌鼠与3只雄鼠合1笼,共2笼,分为正常对照组(CON)、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组(HARRT)。其中CON组雌性大鼠每天早、晚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HARRT组雌性大鼠灌等容积抗逆转录病毒药(AZT 31.25 mg/kg+3TC 15.63 mg/kg+LPV/r(41.67/10.42)mg/kg),连续3个月。记录雌性大鼠体重、存活情况;检测超声心动图,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动脉血压、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应试剂盒检测血糖、血脂四项、心肌酶及肝酶;Masson染色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心肌胶原纤维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CON组雌性大鼠均存活(9/9),HARRT组雌性大鼠存活6只(6/10);与CON组比较,HAART组雌性大鼠体重减少(P<0.01);LVDd、IVST、LVPWT、LAD增加(P<0.05);动脉舒张压增加(P<0.05)、LVP+dP/dt_(max)减少(P<0.01);TG减少、Glu增加(P<0.05)、CK减少(P<0.01)、GOT减少(P<0.05);心肌组织胶原纤维增多,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异常。结论:抗逆转录病毒药可导致孕育期雌性大鼠心血管病变。
    • 吕玮; 王鸥; 李太生
    • 摘要: 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临床疗效的提高,患者的病死率大大降低,但非AIDS相关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骨骼疾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却因其隐匿性而易被临床医师和患者忽略.本文主要围绕骨质疏松、骨坏死及骨软化症3种HIV感染者常见骨骼疾病,从基本概念、流行病学、病因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借鉴国际指南、文献及学术报告的基础上,结合HIV感染者的患病情况、疾病负担及我国临床实践现状,从筛查、监测、预防及治疗等方面对HIV感染者合并骨骼疾病管理提出建议,以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希望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HIV感染者合并骨骼疾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治能力.
    • 商臻; 明茜; 吴佳颖; 袁宏艳; 肖毅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策略及风险预测.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HIV/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该例患者以口腔牙龈出血为首发症状,血常规发现重度血小板减少,血HIV抗体阳性,诊断为HIV/AIDS合并血小板重度减少,给予马来酸阿伐曲泊帕规律口服后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后续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患者半年随访,血小板计数正常,肝功能正常,HIV感染控制良好.结论 临床上血小板减少时应警惕因HIV/AIDS继发可能;治疗上可考虑使用阿伐曲泊帕长期口服,可避免激素相关感染、病毒激活以及合并抗病毒治疗时肝功能损害.
    • 谢小琴; 马文
    • 摘要: 目的 探究胸腺五肽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法对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诊治的312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HAART疗法组和联合治疗组,各156例.HAART疗法组采用HAART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胸腺五肽联合HAART疗法治疗,测定两组机体氧化应激的活性氧簇(ROS)、核因子κB(NF-κB)、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辅助性T细胞17(Th17)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ROS、NF-κB、IFN-γ、TNF-α、IP-10、CD8+水平低于HAART疗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HAART疗法可改善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但在治疗期间会轻微损伤患者肝肾功能.
    • 吴泓靓; 陈碧正
    • 摘要: 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病毒载量抑制失败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97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6个月时,根据HAART病毒载量抑制情况将患者分为抑制失败组与抑制成功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艾滋病HAART患者病毒载量抑制失败的高危因素.结果 497例艾滋病患者中,有75例病毒载量抑制失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HAART患者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感染时间长、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治疗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RNA载量高、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期Ⅲ~Ⅳ期是病毒载量抑制失败的高危因素(OR>1,P<0.05).结论 艾滋病HAART患者病毒载量抑制失败风险高,其与患者文化程度、感染时间、CD4+T淋巴细胞水平、HIV RNA载量、WHO分期有关.
    • 张娜; 黄涛; 范凌云; 朱晓艳; 郝连正; 孙辉峰; 杨兴光; 康殿民; 王国永
    • 摘要: 目的 分析山东省新诊断HIV/AIDS接受随访情况及与治疗的关系,为提高随访治疗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利用x2检验分析随访与治疗的关联.结果 2014-2016年山东省新诊断HIV/AIDS共6 253例,其中6 011例接受随访,累积随访率96.13%,及时随访率94.51%.15~24岁、咨询检测发现、大专及以上学历、居住地在鲁东地区及经同性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累积随访率和及时随访率均较高,及时接受随访的HIV/AIDS的治疗率是不及时者的5.28倍(OR=5.28,95%CI:3.51~7.95),病毒载量(VL)抑制率是其4.30倍(OR=4.30,95%CI:2.89-6.40).结论 HIV/AIDS随访及时性与其诊断基线年龄、样本来源、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及传播途径有关联.及时随访可提高HIV/AIDS治疗率及治疗效果.
    • 黄山; 吕松琴; 段洪芬; 施金丽; 李光敏; 黄岗; 李佳能; 李晓非
    • 摘要: 目的 探讨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初次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20例,经临床诊断,220例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33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31例,其余病例中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45例,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30例,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51例,治疗方案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采集患者抗凝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AIDS/TB)、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AIDS/HCV)、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AIDS/TM)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CD3+、CD8+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HC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AIDS/2)组治疗6个月后CD3+及治疗3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患者1a的治疗过程中CD4+/CD8+比值都<1.结论 规范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都能恢复到同等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关,而艾滋病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的高低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会影响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速度和水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3个月是评估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期,而CD4/CD8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 曾妍; 钟雨倩
    • 摘要: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孕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阳春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HIV阳性孕妇共2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开展HAART(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比较孕妇治疗前后病毒载量变化,同时对新生儿体质量、出生1 min时Apgar评分、血常规检验结果、HIV检测阳性率以及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等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孕妇治疗后病毒载量相比治疗前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06±0.45)kg,出生1 min时Apgar评分(9.58±1.07)分;血常规检验结果:白细胞计数(14.12±2.56)×10^(9)·L^(-1),中性粒细胞计数(6.48±2.15)×10^(9)·L^(-1),红细胞计数(3.71±0.36)×10^(9)·L^(-1),血小板计数(238.65±25.42)×10^(9)·L^(-1),淋巴细胞计数(5.58±1.64)×10^(9)·L^(-1),新生儿HIV检测阳性率为0.00%;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15.00%。结论:HAART的应用可以降低HIV阳性孕妇病毒载量,阻断HIV的母婴传播,保证母婴健康及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