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043781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疾病监测、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国际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04年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第七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的相关文献由551位作者贡献,包括尚红、邵一鸣、王晓辉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43781 占比:99.99%

总计:1043897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发文趋势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研究学者

  • 尚红
  • 邵一鸣
  • 王晓辉
  • 邢辉
  • 陈琳
  • 韩晓旭
  • 何婷
  • 冯铁建
  • 廖文婷
  • 张华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全华; 王越; 刘华; 廖莉; 陈玲; 张媛媛; 张敏
    • 摘要: 目的 评价某国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核酸定量检测试剂(考核试剂)和对比试剂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 采用国产HIV-1考核试剂和对比试剂,对197例标本进行平行检测.采用相关性分析、Bland-Altman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2种检测试剂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197例标本中该国产HIV-1考核试剂与对比试剂的阳性符合率为98.94%、阴性符合率为100.00%,总符合率为98.98%.线性回归方程为Y=0.98X-0.04,相关系数r=0.968(R2=0.937),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该国产HIV-1考核试剂与对比试剂的检测结果 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 蔡晓莉; 范庆红; 兰芸; 李丽雅; 王瑾琳; 陈伟烈
    • 摘要: 目的 比较治疗前静脉血浆和全血干血斑(DB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Pol区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分析DBS样品用于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44例HIV-1感染者治疗前静脉全血,分别制备全血DBS样品和血浆样品,提取RNA,检测病毒载量.采用逆转录PCR(RT-PCR)扩增Pol区基因序列,对PCR产物进行Sanger测序,采用Sequencher 5.4.5软件对序列进行清理和拼接,采用BioEdit 7.2软件对参考株序列和样品序列进行比对、系统进化树分析及基因型耐药分析.结果 治疗前44例血浆样品检出率100.0%,DBS样品检出30例,检出率为68.2%;24例血浆样品平均病毒载量达到5.02×105 IU/mL,中位数为1.76×105 IU/mL,DBS样品平均病毒载量为1.46×103 IU/mL,中位数为7.95×102 IU/mL;44例患者HIV-1亚型主要为流行重组株(CRF)07-BC(24/44)、CRF01-AE(16/44);血浆和DBS样品序列相似值100%26例(26/30),相似值99%3例(3/30),相似值97%1例(1/30),其中有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耐药突变,DBS样品耐药结果与血浆符合率100%,但在其他位点的突变存在差异.结论 治疗前全血DBS样品耐药结果及序列与血浆样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全血DBS样品可用于耐药性检测、HIV-1亚型分析,但检出率比血浆低.
    • 吕玮; 王鸥; 李太生
    • 摘要: 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临床疗效的提高,患者的病死率大大降低,但非AIDS相关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骨骼疾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却因其隐匿性而易被临床医师和患者忽略.本文主要围绕骨质疏松、骨坏死及骨软化症3种HIV感染者常见骨骼疾病,从基本概念、流行病学、病因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借鉴国际指南、文献及学术报告的基础上,结合HIV感染者的患病情况、疾病负担及我国临床实践现状,从筛查、监测、预防及治疗等方面对HIV感染者合并骨骼疾病管理提出建议,以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希望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HIV感染者合并骨骼疾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治能力.
    • 陈艳; 冯惠; 周俊; 堵锡华
    • 摘要: 为了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s)抑制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从而获得活性更好的抑制剂,基于拓扑理论,计算了32种INSTIs分子的电拓扑状态指数(Ei)和电性距离矢量(Mj).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LBR)方法建立了化合物抑制活性的六元(M57,M14,E7,E13,E21,M36)QSAR模型.以模型中的6个参数为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层构建反向传播(BP)算法模型,设定6:2:1的网络结构,相关系数R2由多元线性回归的0.946提升到0.992.分析模型的6个变量可知,影响INSTIs抑制活性的主要结构片段是>N—、—N—、—C—、—X、—C<、—CH和—OH.通过结构修饰提出3种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新化合物.
    • 邓永岳; 吴守丽; 邱丽君; 严延生
    • 摘要: 目的 探讨CRF01-AE亚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毒株在药物选择压力下耐药突变发生和演变的规律.方法 选取5例一线方案治疗失败的CRF01-AE亚型HIV-1患者,收集其6~8年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系列血样,应用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型耐药突变分析.结果 ①5例患者在启动治疗后早期即出现M184V突变以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类耐药突变,常见的有K101E、G190A和K103N,其中M184V+ G190A+ TAMs是常见突变组合,停药或更换二线药物,这些突变也始终存在.②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似物变异(TAMs)突变形成过程中,有3例患者表现为TAM2路径,1例患者为TAM1途径,还有1例患者前期只有TAM2路径的突变,后期累加上TAM1途径的突变.③有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分别形成TAMs、Q151M复合体和T69插入复合物等多重耐药突变,更换二线方案后仍然治疗失败.结论 ①CRF01-AE亚型耐药患者在用药早期即开始出现耐药突变,数种突变逐渐累加,最终导致临床耐药,应尽早进行耐药突变监测.②TAMs突变通过2种途径竞争性发展,CRF01-AE亚型更偏向于TAM2途径,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2种途径可以产生融合.③更换二线方案前应排查针对替诺福韦(TDF)的耐药突变,其可能会导致二线方案无效.
    • 储金金; 朱正平; 吴苏姝; 李小杉; 李伟; 卫平民
    • 摘要: 目的 了解南京市新诊断的青年学生人群HIV-1基因亚型及耐药情况,为该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5年9月至2019年7月期间南京市新诊断的200例青年学生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人口学信息,并采集血样.通过RNA提取、PCR扩增,成功获得pol区片段191条,进一步进行亚型和耐药突变分析.结果 CRF01_AE (41.4%)和CRF07_BC(30.9%)为主要亚型,其他依次为独特重组型(unique recombinant forms,URFs)(15.7%)、CRF55_01B(5.2%)、CRF68_01B(3.1%)、CRF67_01B (2.6%)和B亚型(1.0%).耐药突变发生率为16.8%,其中传播性耐药率为4.2%.CRF01_AE、CRF07_BC、CRF55_01B、URFs及其他亚型毒株的传播性耐药比例分别为2.5%、1.7%、10.0%、10.0%和7.7%(P>0.05).结论 青年学生人群中HIV-1重组毒株快速出现,需引起高度重视;传播性耐药临近警戒水平,需要持续监测.
    • 温春燕; 李凌华; 胡凤玉; 钟海丹; 邓西子; 蔡卫平
    • 摘要: 目的 分析HIV-1/HCV合并感染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总HIV-1 DNA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未进行抗HCV治疗的30例HIV-1/HCV合并感染初治患者(合并感染组),以同期收治的42例HIV-1单一感染初治患者为单一感染组.观察两组HAART后12、24、48、72及96周的病毒学和免疫学应答情况,PBMC中总HIV-1 DNA变化规律及其与外周血HIV-1 RNA、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HAART后血浆HIV-1病毒抑制率、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升高,PBMC中总HIV-1 DNA水平均降低.HIV-1/HCV合并感染组HAART 72周时的HIV-1病毒抑制率低于HIV-1单一感染组(x2 =7.93,P<0.01).HIV-1/HCV合并感染组HAART12、24、72、96周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HIV-1单一感染组(U=313.50、329.00、286.00和204.50,P<0.05或<0.01).HIV-1/HCV合并感染组HAART 48周时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低于HIV-1单一感染组(U=294.50,P<0.05).HIV-1/HCV合并感染者基线和HAART 12周时PBMC总HIV-1 DNA低于HIV-1单一感染者(U=362.00和359.00,P<0.01或<0.05).两组患者PBMC总HIV-1 DNA与HIV-1 RNA、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HIV-1/HCV合并感染组患者PBMC中总HIV-1 DNA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相关性(b=-0.001,P>0.05),而HIV-1单一感染组患者PBMC中总HIV-1 DNA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b=-0.001,P<0.05).结论 HIV-1/HCV合并感染者HAART后外周血总HIV-1 DNA水平下降,合并HCV感染延缓HIV-1感染者HAART后总HIV-1 DNA的下降.
    • 刘家法; 张米; 杨壁珲; 邓雪媚; 孙艾丝; 雷素云; 李健健
    • 摘要: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genetic structure and recomb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ly discovered HIV-1 unique recombinant strain in Yunnan Province. Methods During a test for drug-resist-ant HIV genotypes in Yunnan Province in 2016, a recombinant fragment was found in the pol region of a HIV-1 strain isolated from a patient. Two overlapping segments of the HIV-1 genome were amplified by RT-PCR, and then the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Recombin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RIP, jpHMM and SimPlot3. 5 software. A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for homology analysis by Neighbor-joining method using MEGA6. 06 software. Results A nearly full-length HIV-1 gene sequence with 8590 bp in length was obtained. Breakpoi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sequence consisted of CRF01_AE and fragments of B and C subtypes. CRF01_AE was used as the backbone with B and C subtype fragments inserted. The positions were 791 to 1171 for CRF01_AE, 1172 to 2652 for C subtype fragment, 2653 to 2977 for B subtype frag-ment, and 2978 to 9380 for CRF01_AE using HIV-1 HXB2 as the reference strain. Conclusions Some new strains formed by cross-recombination of CRF01_AE and B and C subtypes were discovered in Yunnan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combination pattern of the newly discovered strain was com-plex, suggesting that clos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hanges in epidemic trends, which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prevalence and epidemic trends of HIV-1.%目的 分析云南省新发现的1个HIV-1独特型重组毒株的基因结构和重组特点.方法 在云南省2016年HIV基因型耐药检测样本中,发现1例患者体内HIV-1毒株pol区存在重组片段,运用RT-PCR的方法分两段扩增病毒近全长基因组并测定序列.使用RIP、jpHMM和SimPlot3.5软件进行重组分析,同时采用MEGA6.06软件共同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对该毒株的同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长度为8590 bp的HIV-1近全长基因序列,断点分析表明该序列由CRF01_AE、B和C亚型片段组成,其中CRF01_AE作为骨架,插入B和C亚型片段,对应HIV-1 HXB2的位置分别是791~1171为CRF01_AE,1172~2652为C,2653~2977为B,2978~9380为CRF01_AE.结论 云南省近年来发现了部分由CRF01_AE、B和C亚型交叉重组形成的新型毒株,而本研究发现的这个毒株重组模式复杂,提示我们应密切监测流行趋势变化,这对于了解当前HIV-1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