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隧道
高原隧道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77381篇;相关期刊37种,包括西部探矿工程、工程机械、低碳世界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2年铁路暖通空调学术年会、2011隧道及地下工程新发展国际论坛、2010年铁路暖通空调学术年会等;高原隧道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仕杰、罗占夫、任少强等。
高原隧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7381篇
占比:99.92%
总计:77445篇
高原隧道
-研究学者
- 张仕杰
- 罗占夫
- 任少强
- 侯来民
- 冀胜利
- 冯振宁
- 吴立辉
- 张云平
- 徐建平
- 徐立强
- 李扬
- 李曙光
- 杨家松
- 杨延勇
- 沈渊
- 王代强
- 王兴立
- 王寅
- 王杰
- 童彪
- 董岭
- 袁可
- 谢江胜
- 赖涤泉
- 赵小飞
- 邱玉良
- 严翔
- 于珍珍
- 吴文斌
- 周林峰
- 屠立琴
- 张凯
- 张建昆
- 张艳
- 张路华
- 戴开来
- 方世林
- 曹宇
- 朱永全
- 朱磊
- 李光
- 李建斌
- 李艳辉
- 杨立新
- 林瀚
- 梅洪俊
- 王宇
- 王峰
- 王杜娟
- 王颖
-
-
张锦松
-
-
摘要:
以神座隧道工程为依托,基于该隧道可能存在Ⅰ级轻微大变形的情况,提出了大变形支护理念并阐述了其原理,进而提出能量法设计思路,探讨了限阻器的工作特征和限阻耗能型支护的应用优势。最终明确治理方案并探讨了限阻器施工技术,以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
-
范瑾
-
-
摘要:
为解决高原隧道人工铺设防水板存在的工效低、铺设质量差、劳动强度高及安全隐患多的问题,按高原施工“多机械、少人工、自动化”原则,开展了隧道防水板铺设工艺自动化、机械化的研究。通过技术创新,研制了适用于高原的隧道防水板自动铺设台车。该台车具有速度快、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质量优及经济效益佳的优势。具有在各类隧道施工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
-
李捷;
白永厚
-
-
摘要:
传统人工钻爆法具有人员投入大,施工速度较慢,劳动强度大和施工安全风险高等缺点,而采用机械化配套施工能很好地克服上述缺点,成为国内隧道施工发展的必然趋势.介绍目前国内隧道机械化施工所用装备的配套类型及使用优势,分析圭嘎拉隧道采用机械化施工的具体装备配置及应用效果,展望国内隧道施工装备的发展方向,为以后类似高原隧道的建设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
-
陈宏伟;
柴海博
-
-
摘要:
为了探究高原隧道施工机械发动机功效在不同转速、海拔高度和氧含量下的变化规律及损失比例,采用台架模拟试验的方式进行发动机功效试验研究.结果 表明,发动机的功率随着转速的提升而增长,扭矩表现为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形;功率和扭矩都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且其下降幅度与海拔上升高度呈现正相关;在海拔4000m处,通过掺氮来降低含氧量使扭矩和功率都有较明显的下降,峰值扭矩降低了17.9%;高原环境会明显增大发动机的油耗,且在高原隧道环境下,油耗上升会使发动机的动力下降较为明显.由此提出了采用功率恢复型增压技术,使发动机的功效、经济指标及热负荷指标恢复至低海拔标定水平.
-
-
张建昆
-
-
摘要:
高原铁路长大隧道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等因素影响,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工效低,如何搞好钻爆开挖断面的成型控制、从而快速有效组织各工序施工是施工单位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处于高海拔的敦(煌)格(尔木)铁路赛什腾隧道钻爆施工断面成型控制的实践,综合引入介绍了"人机料法环资"即"六要素"管理的基本做法与经验,旨在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
-
张建昆
-
-
摘要:
钻爆设计与工序控制对隧道的进度、质量与效益等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长大隧道因环境条件艰苦、地质状况复杂、工期要求紧凑,故断面控制钻爆开挖与快速施工始终是施工单位一直想持续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处于高海拔的敦(煌)格(尔木)铁路赛什腾隧道钻爆设计优化与快速工序组织成功经验的介绍,阐述了钻眼设计优化的主要内容,旨在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
-
-
易祖辉
-
-
摘要:
公路隧道是交通建设过程中的常见形式,尤其是高原地区,隧道是常见的工程项目,高原隧道与低海拔隧道施工不同,隧道施工难度更大、消耗成本更高、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增加的成本更多。本文对高原隧道的成本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高原隧道施工的成本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
-
张玉伟;
谢永利;
赖金星;
李又云
-
-
摘要:
针对高原隧道特点,进行风机选型研究,利用现场监测手段得到粉尘和CO的分布特征,结合流体力学原理推导有害气体沿隧道轴向变化规律及工作区处随通风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隧道中有害气体时空分布模型,并对现场测试数据和模型预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有害气体浓度沿隧道轴向呈线性增长分布,掌子面工作区浓度随通风时间呈指数下降变化;不同施工工序CO和粉尘浓度差异较大,应根据不同工序合理选择风机功率,通风距离和通风时间关系着CO和粉尘浓度,可根据理论预测值合理选择不同工序下的风机风量及通风时间。最后建议针对高原隧道施工环境的综合措施。%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teau tunnel, the change-law of harmful along the tunnel axis is deduced. The time and space characteristics of harmful gas are then obtained with the time change-law and fluid mechanics principle. The distribution of CO and dust are obtained by using field test method and made compari-sons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rmful gas concentration is linear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tunnel axis and the concentration in workplace changed exponentially with ventilation time. The concentration of CO and dust is different obviously in different construction progress, and different ventilation power should be used in different construction progress. The distance and time of ventilation are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CO and dust, and reasonable air volume and time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ory value in different construc-tion progress. Finally, comprehensive measures of plateau tunnel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are suggested.
-
-
唐良涛
-
-
摘要:
高原隧道由于地理条件的影响,空气稀薄、气候严寒、条件恶劣等均给设计和施工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本文主要就高原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探究,首先就隧道的冻融与防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了对于隧道功能与衬砌结构两方面的影响,而后针对机械化配套的原则与组合模式予以了详细的阐述,并最终对施工过程中的高压供水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风压供水和恒压供水两种方案,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引起更为广泛的沟通与交流,以促进高原隧道的设计与施工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
-
-
姚飞;
易超;
胡克湖;
方世林;
陆懋林
- 《青藏铁路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羊八井隧道是青藏铁路最长的隧道,海拔4200m,在采取通风补氧新措施后,实现了高寒缺氧隧道的内燃机械作业,无轨运输,加快了进度,降低了成本.高原隧道的施工通风仍然是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加大通风量和通风机的改造是重要措施.补氧的重点应为局部,人员自备,设备自备,经济实用.整体全面的增加洞内含氧量难度大,效果差,不经济.
-
-
张仕杰
- 《2012年铁路暖通空调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介绍了我国近几年颁布的公路、铁路隧道施工通风标准和国外隧道施工通风标准,对比分析国内外标准现状,结合低海拔施工通风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制定原则和有关医学研究,提出了高海拔地区的有害污染物的控制标准.
-
-
张仕杰
- 《2010年铁路暖通空调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针对高原隧道施工环境高寒、气温低等高原恶劣气候特征,研究隧道施工中内燃机尾气中CO和碳烟排放特征,根据内燃机排放有害物与转速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内燃机转速在约1000r/min以下时,随着转速增大碳烟排放减少,而在约1000r/min以上时,由于每循环所占的时间少,碳烟生成后来不及烧掉就较多的从废气中排出;在怠速工况下,建议在汽车不工作时或者15min以后才工作时采取熄火状态;在内燃机空载情况下,CO比排放率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加;针对关角高海拔隧道,建议施工单位实施现场供氧预案,以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
-
-
罗占夫;
张炜;
杨立新;
李旭东
- 《2011隧道及地下工程新发展国际论坛》
| 2011年
-
摘要:
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海拔3 400~4700 m,第一期工程输水洞总长480 km,隧洞独头掘进最大长度达25 km,解决施工通风问题是高原超长隧洞施工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国内目前隧洞TBM施工通风设备以进口产品为主,最长通风距离10 km,国内现有通风设备不能满足西线工程要求。通过对高原环境下通风机工作性能分析研究,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特点,研制了新型高原超长隧道施工轴流通风机,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新型通风机具有叶片角度可调、电机转速变频、整机低噪音等特点,高效节能,适用于高原隧洞施工通风工程应用。
-
-
罗占夫;
张炜;
杨立新;
李旭东
- 《2011隧道及地下工程新发展国际论坛》
| 2011年
-
摘要:
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海拔3 400~4700 m,第一期工程输水洞总长480 km,隧洞独头掘进最大长度达25 km,解决施工通风问题是高原超长隧洞施工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国内目前隧洞TBM施工通风设备以进口产品为主,最长通风距离10 km,国内现有通风设备不能满足西线工程要求。通过对高原环境下通风机工作性能分析研究,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特点,研制了新型高原超长隧道施工轴流通风机,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新型通风机具有叶片角度可调、电机转速变频、整机低噪音等特点,高效节能,适用于高原隧洞施工通风工程应用。
-
-
罗占夫;
张炜;
杨立新;
李旭东
- 《2011隧道及地下工程新发展国际论坛》
| 2011年
-
摘要:
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海拔3 400~4700 m,第一期工程输水洞总长480 km,隧洞独头掘进最大长度达25 km,解决施工通风问题是高原超长隧洞施工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国内目前隧洞TBM施工通风设备以进口产品为主,最长通风距离10 km,国内现有通风设备不能满足西线工程要求。通过对高原环境下通风机工作性能分析研究,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特点,研制了新型高原超长隧道施工轴流通风机,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新型通风机具有叶片角度可调、电机转速变频、整机低噪音等特点,高效节能,适用于高原隧洞施工通风工程应用。
-
-
谢红强;
何川;
李永林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11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13届年会》
| 2004年
-
摘要:
结合鹧鸪山特长公路隧道所处的特殊气象环境条件,进行隧道结构及围岩温度的现场测试研究.在现场测试温度的基础上,以ANSYS作为有限元计算工具,结合隧址区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探求隧址区的初始区域温度场和隧道建成后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并计算分析三种不同保温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从而为隧道的抗防冻设计提供参考.
-
-
谢红强;
何川;
李永林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11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13届年会》
| 2004年
-
摘要:
结合鹧鸪山特长公路隧道所处的特殊气象环境条件,进行隧道结构及围岩温度的现场测试研究.在现场测试温度的基础上,以ANSYS作为有限元计算工具,结合隧址区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探求隧址区的初始区域温度场和隧道建成后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并计算分析三种不同保温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从而为隧道的抗防冻设计提供参考.
-
-
谢红强;
何川;
李永林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11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13届年会》
| 2004年
-
摘要:
结合鹧鸪山特长公路隧道所处的特殊气象环境条件,进行隧道结构及围岩温度的现场测试研究.在现场测试温度的基础上,以ANSYS作为有限元计算工具,结合隧址区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探求隧址区的初始区域温度场和隧道建成后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并计算分析三种不同保温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从而为隧道的抗防冻设计提供参考.
-
-
谢红强;
何川;
李永林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11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13届年会》
| 2004年
-
摘要:
结合鹧鸪山特长公路隧道所处的特殊气象环境条件,进行隧道结构及围岩温度的现场测试研究.在现场测试温度的基础上,以ANSYS作为有限元计算工具,结合隧址区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探求隧址区的初始区域温度场和隧道建成后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并计算分析三种不同保温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从而为隧道的抗防冻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