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量减少

骨量减少

骨量减少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49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22542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医药与保健、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中法老年医学高峰论坛2016暨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大会、第六次“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暨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年会 等;骨量减少的相关文献由1280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华、盛正妍、刘汉娇等。

骨量减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7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2542 占比:99.60%

总计:123031篇

骨量减少—发文趋势图

骨量减少

-研究学者

  • 林华
  • 盛正妍
  • 刘汉娇
  • 王海燕
  • 金肖青
  • 阎小萍
  • 冯建军
  • 刘芳
  • 史晓林
  • 向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婵; 韩栩珂; 姚承佼; 周倩; 张强; 陈秋
    • 摘要: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全世界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危险人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可有效预防脆性骨折的发生.唾液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和安全的来源,有望在疾病的诊断和预后中发挥替代血液的作用.目的:回顾唾液成分分析在骨质疏松/骨量低下领域的研究,以期找到最有前途和价值的唾液诊断标志物.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至2021-06-01,同时检索其他相关灰色文献,获取所有涉及唾液成分与骨质疏松/骨量分析的相关研究,评价其方法学质量,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试验,并提取研究中的受试者信息、诊断方法、观察指标及试验结果等相关资料.结果 与结论:共有8篇符合标准的唾液成分与骨量低下/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其中横断面研究5篇(高质量文献2篇,中等质量文献3篇),病例-对照研究3篇(高质量文献1篇,中等质量文献2篇);关注了12种唾液成分指标,分别是唾液矿物质(钙、锌、磷、铜),唾液中的典型骨转换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骨钙素、C-末端肽交联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唾液中的某些生物活性肽(胃饥饿素、肥胖抑制素、α-防御素)以及唾液pH值.唾液钙可能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有潜力的唾液指标之一,唾液皮质醇与骨量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 林群; 林金加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应用于乳腺癌手术后骨质疏松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对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的女性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并将其中符合实验要求的71名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要求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方法,对骨量减少状况的检出率,确认骨质疏松的诊断阳性率。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双能X线骨密度对于骨量减少状况的确诊率为71(100.00%),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确诊率为69(97.18%)。结论:在进行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诊断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在保障一定的诊断准确率的基础上,对患者造成的辐射量较小,对乳腺癌手术后患者早期骨质疏松的诊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张捷; 刘倩; 刘茜茜; 张秋梅; 卢山
    • 摘要: 目的分析天津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密度情况以及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患病率情况,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13956名,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以及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美国GE公司的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L_(1)~L_(4)、股骨颈、全髋部位的骨密度,分析其BMD以及骨量异常的患病率。应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天津地区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峰值骨量出现在30~39岁;随年龄增长,骨量异常患病率逐渐增加,50岁以上骨量异常患病率显著增加,其中女性腰椎L_(1)~L_(4)、股骨颈、全髋各部位的BMD在52~53、55~56岁有两个明显下降的阶段。绝经后女性髋部、股骨颈单部位骨量异常患病率高于腰椎。结论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患者骨量异常患病率显著增高,尤其要重视髋部、股骨颈部位骨密度的检查。
    • 张俊; 卫琰; 厉国定; 尹伟忠; 王健
    • 摘要: 目的探讨骨折端加压螺钉对兔骨量减少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雌兔中随机选取30只肌注甲强龙构建骨量减少模型(包括模型组6只),另外6只为对照组(肌注生理盐水)。肌注后4周,模型组和对照组行骨密度,血清P1NP、CTX,Micro-CT检测。造模成功后,24只骨量减少兔建立股骨骨折模型,分为S1组(单纯钉板系统,4周)、L1组(骨折端加压螺钉结合锁定钢板,4周)、S2组(单纯钉板系统,8周)和L2组(骨折端加压螺钉结合锁定钢板,8周),每组6只。骨折术后4、8周行X线、Micro-CT、生物力学测试、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肌注后4周,模型组腰椎骨密度为(216±21)mg/cm^(2),对照组为(251±21)mg/cm^(2);模型组股骨近端骨密度为(237±30)mg/cm^(2),对照组为(281±28)mg/cm^(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1NP及CTX均有提高(P0.05)。结论在治疗骨量减少性长骨骨折时,骨折端加压螺钉结合锁定钢板固定有助于早期形成骨痂以及骨折的快速愈合。
    • 张蕊馨; 谢晖; 蔡维维; 李砚玲; 李启玉
    • 摘要: 目的分析安徽省蚌埠市社区老年人骨量减少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蚌埠市东风、延安社区体检的老年人107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相关身体检查。根据超声骨密度仪测量的跟骨骨密度T-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骨量正常组474例,骨量减少组515例,骨质疏松组8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老年人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结果社区骨量减少老年人515名,男194名,女321名,年龄(69.58±6.01)岁,骨量减少检出率为47.8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体力活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体重、身体水分、无机盐、肌肉量、踝臂指数、舒张压、增长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300)、体重(OR=0.976)、踝臂指数(OR=0.255)、无机盐(OR=1.117)、心血管疾病(OR=1.448)、糖尿病(OR=0.722)、体力活动(OR=0.824)是骨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应重视自身慢性病,避免体重偏低,增强体力活动,预防和延缓骨量减少的发生。
    • 常凤; 陈德明; 蔡维敏; 王国凡; 赵文艳; 李彦龙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老年健康体适能指标与骨量减少的关系,为早期发现骨量减少提供预警。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功率自行车及身体成分仪测量246例45~70岁中老年人跟骨骨密度、最大摄氧量及身体成分等指标,使用SPSS22.0进行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计算,探索骨密度与健康体适能的关系,找到可预测骨量减少的健康体适能指标切点值。结果:(1)中老年女性骨量减少比例为42.03%,男性为29.63%,具有统计学差异。(2)男性身高、体重、BMI、肌肉重量、最大摄氧量、握力、骨密度、骨折风险系数等健康体适能指标均高于女性,脂肪重量、脂肪百分比、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则低于女性。(3)56~70岁女性骨密度、骨折风险系数低于45~50岁,61~70岁骨强度低于45~60岁。(4)中老年骨量减少人群的BMI、肌肉重量、握力、骨密度、骨强度低于骨量正常人群。(5)中老年男性骨密度与脂肪重量、脂肪百分比、体质指数;女性与年龄、体质指数呈正相关,与闭眼单足站立呈负相关。男性年龄、最大摄氧量、握力和闭眼单足站立的最大约登指数对应切点值分别为55.5岁、42.55 ml/kg/min、31.65 kg、9.5 s;女性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肌肉重量、最大摄氧量、握力、闭眼单足站立、选择反应时分别为60.5岁、159.06 cm、55.5 kg、24.75 kg/m^(2)、39.3 kg、36.05 ml/kg/min、21.0 kg、2.5 s、1.255 s。结论:中老年女性骨量减少患病率高于男性,健康体适能指标具有年龄及性别差异,骨量减少人群部分健康体适能指标下降,可用健康体适能指标预测中老年人骨量减少风险。
    • 冉艳; 白洁; 李培杰; 米琛; 厉英超
    • 摘要: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骨质流失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粪便菌群特征,为探索UC患者骨质流失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以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成年U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根据骨密度T值将UC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质流失组,统计并分析UC患者骨质流失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同时收集UC患者的粪便样本,对UC患者粪便菌群的16S rDNA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并进行多样性、物种组成及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共纳入UC患者24例,UC患者骨质流失的发生率为62.5%。慢性复发型UC患者的骨质流失发生率明显高于初发型患者,骨质流失的发生率随UC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骨量正常UC患者血钙、25-羟维生素D浓度明显高于骨质流失患者(P<0.05)。两组之间粪便菌群的β多样性存在统计学差异,且物种组成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流失组粪便菌群在志贺菌、香叶醇的降解、类固醇激素的合成等代谢通路上表达明显上调。结论骨质流失在UC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与临床分型、疾病严重程度及血钙和25-羟维生素D浓度有关。骨质流失组粪便菌群的多样性减低,益生菌占比减少,且许多与疾病相关的代谢通路丰度明显上调。
    • 孙楠; 李纳; 李小玲; 杜巧芳; 孙永强
    • 摘要: 目的:调查健康体检人群骨密度的情况以及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851例。采用美国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L_(1~4)椎体正位骨密度。将受试者按性别、年龄分组,分析各组骨密度情况及骨量异常(包括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结果:①骨量异常患病率:男性51.00%,女性43.05%,男性骨量异常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50~59岁组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1.92%,骨量异常患病率为55.48%,50岁后显著上升(P<0.05)。④男性骨量异常患病率21~39岁组约43.84%,40~49岁组约51.75%,高于同年龄女性(P<0.05)。结论:郑州地区男性骨量异常及骨质疏松呈年轻化趋势。
    • 梁壮; 董博; 袁普卫; 杨锋; 刘德玉; 李珣; 康武林; 王占奎; 杨蕾
    • 摘要: 目的观察右归丸对绝经后骨量减少肾阳虚型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绝经后骨量减少肾阳虚型患者81人,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1),对照组口服碳酸钙维D3片及行温针灸,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右归丸,总疗程为12周。对比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血清骨钙素(BGP)、25-羟维生素D3、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变化、生活质量量表躯体健康总评分(PCS)、左髋关节和L_(1-4)的骨密度(BMD)、中医证候评分和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05%、86.84%(P0.05)。结论右归丸治疗绝经后骨量减少肾阳虚型患者疗效较好,能够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增加骨密度,调节骨代谢,提高PCS评分,改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李鹏飞; 周林; 贾楠; 张为; 何玉秀; 王金星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基因型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小鼠椎体骨量减少并脊柱畸形的特征。方法培育基因型WT、Nf1^(+/-)、Nf1^(flox/flox);Col2?3Cre^(+)、Nf1^(flox/⁃);Col2?3Cre^(+)小鼠并分组。其中,野生型WT小鼠为对照组。分别对各基因型小鼠进行X线、骨密度检测、外周定量CT扫描、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形态观察、生物力学分析、组织与细胞学检查。结果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DXA)和外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pQCT),与对照组比较,Nf1^(flox/⁃);Col2?3Cre^(+)小鼠椎体高度、骨密度及骨量均显著减少。椎体形态学研究发现,Nf1^(flox/⁃);Col2?3Cre^(+)小鼠椎管面积(C)与椎体面积(V)比值明显增大。生物力学分析发现,Nf1^(flox/⁃);Col2?3Cre^(+)小鼠椎体峰值压力负荷和最大压强亦显著降低。组织与细胞学分析显示,Nf1^(flox/⁃);Col2?3Cre^(+)小鼠椎骨中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Nf1^(flox/⁃);Col2?3Cre^(+)小鼠表现出椎体骨量减少与脊柱结构功能异常,重现NF1患者营养不良性骨质疏松与畸形的脊柱特征性病理改变。为临床深入了解及治疗NF1致椎体骨质疏松及脊柱畸形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