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貌保护
风貌保护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372347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规划师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2015建筑历史研究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2015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8次学术研讨会、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风貌保护的相关文献由321位作者贡献,包括代宏峰、刘子松、吕宁等。
风貌保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2347篇
占比:99.95%
总计:372527篇
风貌保护
-研究学者
- 代宏峰
- 刘子松
- 吕宁
- 张帅
- 张秀川
- 李卓文
- 申雪伟
- 白庆刚
- 赵宝
- 陈磊
- 高强
- 高源
- 黄坤耀
- 介鹏飞
- 侯炜
- 冯维波
- 叶伟平
- 吴明伟
- 崔文河
- 平龙根
- 张建
- 张鑫
- 徐磊
- 戴兴华
- 施海涛
- 李小生
- 李德英
- 杨俊宴
- 沈娇
- 王子昭
- 王小东
- 王晓莉
- 谭瑛
- 郑美珍
- 郭子健
- 阮仪三
- 韩凤
- Isami KINOSHITA
- Lu Xin chao
- TANG Wei
- Tang Peng
- Xu Suning
- Xu Yiran
- ZHOU Jingyi
- 丁小
- 丁磊
- 丁邹洲
- 严飞
- 于文波
- 于文龙
-
-
王晓冬;
谢伊宁
-
-
摘要:
伯延镇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之间的浅山区,在近代依托繁荣的商贸经济,营造了大量的深宅大院。由于当时时局动荡,匪患严重,这些建筑在营造中体现了很强的防卫意识,伯延镇的空间布局和建筑营造在这种防卫性思想体系下指导形成了独特的风貌特征。文章通过实地考察,分析了村落整体空间形态,研究总结其防卫性营造特征。
-
-
雷涛
-
-
摘要:
新建的地铁车站与地面石库门建筑改造相结合,完善城市交通,优化区域功能,并保护城市历史风貌。文章对项目现状做分析研究,对开展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制定了建筑的复建、仿建以及新建的策略与具体实施方案。
-
-
张杰
-
-
摘要:
海口骑楼街区建于1920-1930年代,源于19世纪末产生于南洋地区有着“五尺街”骑廊和地方化“巴洛克”饰面的商住街区,面积68hm^(2),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骑楼街区。经过90余载的沧桑变迁,海口骑楼老街奇丽外表的内里已衰朽不堪,街廓风貌破败严重。1992年夏,常青率同济建筑系实习学生赴海口测绘骑楼老街,做了风貌保护专题研究。
-
-
甘泽鹏
-
-
摘要:
随着历史街区活化工作的推进,街区将面临诸多消防隐患。文章基于原真性视角,结合历史街区的自身特点,以“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统筹保护历史环境、合理利用、 永续利用”为核心,从风貌保护、以古为鉴、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历史街区消防改造设计的策略。并以徐州户部山历史街区为例,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从提高主要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火灾监测和自动灭火系统的选取、街区空间的优化及整治等方面出发,提出有利于保护历史街区风貌特色的改造方案,以期科学地、有效地进行历史街区防火改造设计。
-
-
李鑫;
于文龙;
吴富钢
-
-
摘要:
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曾名“北辰镇”,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时至今日,河下古镇的湖嘴大街、估衣街、花巷等主干街巷空间肌理完整,明清建筑风貌保护良好,商贾文化、中医文化、宗教文化等气息浓郁,各地游客络绎不绝。然而,相较于街区历史建筑保护的投入,政府对公共空间环境更新与活力提升的关注则较少。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居住质量与游客的旅游体验,还制约了河下古镇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公共空间建设迫在眉睫。
-
-
周坤朋;
李爱群;
解琳琳
-
-
摘要:
北京市属医院历史院区历史悠久,承载着城市和院区的历史,承担着城市医疗主体功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医疗功能价值.由于建成后时间和环境的双重作用,加之缺乏规划维护,多数院区存在着风貌杂乱、设施老化等问题,既影响院区风貌保护,也影响功能运行效率,难以满足新时代首都功能定位的新需求,亟待保护和改造.该文综合历史街区保护的理论、多专业学科知识和医院功能特点需求,从历史建筑保护和性能提升发展角度,提出了"总体风貌保护与综合性能提升一体化"的保护理念.同时结合市属医院运行特点,对不停业、少停业和半停业的保护改造模式进行了探索,对市属医院历史院区和一般历史建筑保护改造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
谢寅东
-
-
摘要:
在当今社会,对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既能够在其自身层面提升商业和旅游价值,又能够增强吸引力,提升街区的活跃度,从而使街区的历史文脉得以传承,使深厚的文化底蕴得以保留.从城市设计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可以从更高的高度和更深的层次针对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进行探究.本文以济南市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总结了风貌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的有效策略,以期对当前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
-
-
-
徐继荣;
唐思远
-
-
摘要:
目前上海仍有730多万平方米的里弄建筑,198个里弄类型的风貌保护街坊.在高速城市化带来的拆迁与更新中,许多里弄的原住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从几十年的社会网络中抽离出来.上海正在追寻更有人情味的里弄更新改造方式,驻守老房子的人们以自己的趣味营造着延续城市记忆的有机更新.基于上海里弄的更新模式,结合实践案例,试图探索未来里弄"留房留人"的可操作之路,在保护理念、空间改造、政策机制和综合价值等方面提出策略建议.
-
-
徐磊;
郭子健;
施海涛
-
-
摘要:
复旦大学由马相伯创建创立于1905年,经历了无数风雨与重大事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红色基因.现有的四个校区内,以邯郸校区的校园文化遗产留存最为丰富.本文以复旦大学的发展历史为脉络,梳理了现存的文化遗产的分布情况、空间特征以及演变历史,并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角度,研究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彰显红色基因、塑造城市风貌、打造街区活力等方面之间的联系.
-
-
-
苗青;
杨培峰;
袁媛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步入城镇化转型发展新阶段,村镇尤其是一些历史文化特色村镇的自然空间要素、建成空间要素、人文活动要素的保护与发展迫在眉睫.习总书记曾提出应使老百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作为乡愁载体的记忆,承载着场所的历史记忆和人文精神,特色村镇也不只是简单的历史遗留物,更是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记忆的载体.本文以汝州半扎古镇保护与更新实践为例,在对半扎古镇的历史记忆信息进行细致梳理后,对记忆碎片进行整理,使记忆沉淀分层,用记忆拼贴重现的手法把不同时期的自然、历史、文化记忆统一于现今之中,通过追忆半扎、拾忆半扎,最终实现还忆半扎.希望能够为历史文化特色村镇风貌保护、记忆活化解说提供新思路.
-
-
王宇乾;
刘叶琳;
高源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城市近山地区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场所.随着城市空间拓展,旧城近山地区亟需更新开发进行品质提升,但在开发中难免面临经济诉求和风貌保护的取舍.本文重点探析了近山地区的内涵价值: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分析了目前近山地区在更新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建设侵蚀山体、山体意象消隐、历史人文消失、公共空间特权化;总结了近山地区统筹价值、兼顾经济与风貌的设计策略:安全保护的生态格局、"山-城"和谐的景观塑造、人地再现的场所感知、开放互融的区域联系.最后以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西麓典型旧城近山地区更新设计为实证案例,旨在回应近山地区的价值内涵,协调多方诉求,实现价值统筹对旧城近山地区的更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
-
-
-
-
曾德强;
陶楠;
鄢鹏飞;
陈商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松山战役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这种松山抗战文化精神应大力传承与发展.结合松山小镇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践,在文化+背景下探索松山战役文化内涵传承与发展实践,首先针对其传承与发展现状存在文化内涵缺乏延伸、文化内涵部分载体模糊不清和整体风貌彰显不足、文化内涵缺乏与产业深度融合问题,以"爱国主义精神"为统领,"滇缅公路文化和抗战文化"为主线",通过松山战役文化内涵深度延伸策略(梳理文化内涵,文化深度延伸)、如何与产业融合策略(构建滇西抗战文化协同发展格局、龙陵抗战文化整体发展、基于抗战文化精神内涵和深度延伸,聚焦四大产业转型动力)、如何和风貌融合策略(延续文化发展,整体风貌控制、文化融合重点区域风貌要素控制、突显文化内涵,风貌具体建设管控)三个方面来深入研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但存在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区域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
-
曾德强;
陶楠;
鄢鹏飞;
陈商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松山战役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这种松山抗战文化精神应大力传承与发展.结合松山小镇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践,在文化+背景下探索松山战役文化内涵传承与发展实践,首先针对其传承与发展现状存在文化内涵缺乏延伸、文化内涵部分载体模糊不清和整体风貌彰显不足、文化内涵缺乏与产业深度融合问题,以"爱国主义精神"为统领,"滇缅公路文化和抗战文化"为主线",通过松山战役文化内涵深度延伸策略(梳理文化内涵,文化深度延伸)、如何与产业融合策略(构建滇西抗战文化协同发展格局、龙陵抗战文化整体发展、基于抗战文化精神内涵和深度延伸,聚焦四大产业转型动力)、如何和风貌融合策略(延续文化发展,整体风貌控制、文化融合重点区域风貌要素控制、突显文化内涵,风貌具体建设管控)三个方面来深入研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但存在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区域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
-
曾德强;
陶楠;
鄢鹏飞;
陈商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松山战役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这种松山抗战文化精神应大力传承与发展.结合松山小镇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践,在文化+背景下探索松山战役文化内涵传承与发展实践,首先针对其传承与发展现状存在文化内涵缺乏延伸、文化内涵部分载体模糊不清和整体风貌彰显不足、文化内涵缺乏与产业深度融合问题,以"爱国主义精神"为统领,"滇缅公路文化和抗战文化"为主线",通过松山战役文化内涵深度延伸策略(梳理文化内涵,文化深度延伸)、如何与产业融合策略(构建滇西抗战文化协同发展格局、龙陵抗战文化整体发展、基于抗战文化精神内涵和深度延伸,聚焦四大产业转型动力)、如何和风貌融合策略(延续文化发展,整体风貌控制、文化融合重点区域风貌要素控制、突显文化内涵,风貌具体建设管控)三个方面来深入研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但存在传承与发展问题的区域提供一种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