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预见性干预

预见性干预

预见性干预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专利文献453518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母婴世界、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预见性干预的相关文献由18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艳青、吕元红、吴琦亮等。

预见性干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53518 占比:99.98%

总计:453601篇

预见性干预—发文趋势图

预见性干预

-研究学者

  • 刘艳青
  • 吕元红
  • 吴琦亮
  • 吴苏
  • 岳涛
  • 张敏
  • 张红妍
  • 支慧
  • 方芳
  • 李广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多环节管理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4日-2019年12月4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需要采用呼吸机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3例,观察组给予多环节管理下的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比较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VAP发生率为9.09%,少于对照组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2,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PCT、CRP及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4、0.322,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CT、CRP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7、4.838,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aO_(2)及SaO_(2)均大于对照组,PaCO_(2)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3、3.333,P<0.05;t=3.052,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P<0.05);护理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94、7.952、13.722,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ICU护理中应用多环节管理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ICU入住及住院时间。
    • 秦欢欢; 王月枫; 周郁秋; 鲁晓迪
    •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急症高危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11月选取大庆市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高血压级别匹配原则将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服用降压药并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预见性干预。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及随访6个月时对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评价。结果:剔除脱落病人,最终干预组纳入66例,对照组60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考虑测量时间,两组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HPSMBRS)总分及其用药管理、病情监测、饮食管理和情绪管理维度得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分组,不同时间的HPSMBRS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和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HPSMBRS总分及其用药管理、病情监测、饮食管理、情绪管理维度得分变化趋势存在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干预可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急症高危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对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 岳咏梅; 范静雯; 李宁宁; 崔胤; 左素霞; 曲小娟
    •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干预联合肠内营养在胆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70例胆管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联合肠内营养,观察组患者采取预见性干预联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营养状态[血红蛋白(Hb)、血清清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自主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7天,观察组患者的Hb、ALB、T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2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干预联合肠内营养应用于胆管癌术后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胃肠功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 刘丽琴; 张敏; 吴剑
    • 摘要: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围检查期预见性干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尿动力学检查的108例BPH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例编号的奇偶数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检查的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围检查期预见性干预,包括情绪疗法、亲情陪护、模拟体验、超前镇痛等.观察并比较其检查中断率、检查重复率、完成检查花费的时间、检查依从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及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价病人焦虑、疼痛程度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检查中断率、检查重复率低于对照组,完成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检查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及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GCQ量表生理、心理、环境、社会4个子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BPH病人实施尿动力学围检查期预见性干预可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检查依从性和效率,减少自身干扰,获取真实的膀胱尿道功能状态,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依据.
    • 黄莉; 谭湘美; 赵汝运; 熊志辉; 肖琳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预警理念的预见性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行THA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预警理念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情况及躁动不良反应、术前及术后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后1个月恢复状况.结果:术后麻醉恢复期,实验组躁动发生率、躁动程度、躁动不良反应状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实验组伤害性反应、情感及活动能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预警理念的预见性干预可有效预防THA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陈镇坤; 谢小玲; 祝妍华; 叶春丽
    • 摘要: 目的:探究循证思维指导下预见性干预在降低髋关节置换术中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入住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循证思维指导下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与干预1个月后,2组患者凝血指标[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全血低切黏度(DQ)]水平变化和干预1个月内DVT发生率差异.结果:干预1个月后,2组患者FIB、D-D、DQ水平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内,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思维指导下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凝血指标,避免DVT发生.
    • 崔乐意; 赵广锋; 崔北喜; 葛学凯; 完海洋
    •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预见性干预对肾结石患者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以88例实施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的肾结石患者为对象,等分为各44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进行常规干预,后者进行预见性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与对照组相比更为理想(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5%(P<0.05).结论:对实施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的肾结石患者实施预见性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因此具有推广价值.
    • 吴惠燕; 王艳红; 姜红秀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因果关系的预见性干预联合脉冲式治疗仪在剖宫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例,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因果关系的预见性干预联合脉冲式治疗仪干预,记录两组产妇术后下肢肿胀指数、静息心指数、伤口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肿胀指数、静息心指数、伤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因果关系的预见性干预联合脉冲式治疗仪能够改善剖宫产产妇肿胀指数、静息心指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李银燕; 宋巧玲; 杨秀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疫情期间如何实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及确诊患者的安全转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3月院内转运的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和院外转运的3例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转运前评估、制订转运计划、实施分级转运等精细化管理对患者实施转运.结果 1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疑似患者和3例危重症疑似患者及3例确诊患者均顺利、安全转运,转运过程中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参与转运的医护人员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做好标准防护、评估转运风险、实施预见性干预措施是疫情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及确诊患者安全转运的关键.
    • 王战红; 郭莉娜; 魏晓娟
    • 摘要: 目的 探究预见性干预辅助标准吞咽评估(SSA)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SSA及预见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对疾病、心理、生活、康复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SSA、Burke评分显著降低,VESS评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干预辅助SSA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相关指标,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且患者经济负担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