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麻醉苏醒期

麻醉苏醒期

麻醉苏醒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8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5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6156篇;相关期刊234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年会、山东省第十七次麻醉学学术会议、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麻醉苏醒期的相关文献由96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尚昆、宋良美、王丹等。

麻醉苏醒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5 占比:1.75%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6156 占比:98.21%

总计:26633篇

麻醉苏醒期—发文趋势图

麻醉苏醒期

-研究学者

  • 刘尚昆
  • 宋良美
  • 王丹
  • 王惠琴
  • 肖莹
  • 许菊霞
  • 陈罡
  • 刘芬
  • 张庆国
  • 朱儒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保军; 黎笑微; 刘珊珊
    • 摘要: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护理对麻醉苏醒期苏醒质量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8月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接受全麻患者1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各项麻醉苏醒指标,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麻醉苏醒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的意识可唤醒占比(97.22%)、轻微或无痛占比(90.28%)、未给药占比(79.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73.61%、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78%vs.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护理干预用于麻醉苏醒期患者有利于患者早期苏醒,提高其苏醒质量,减少呕吐、躁动、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李岩; 王小慧; 张久祥; 白延成; 李慧明; 白晓光; 曾毅
    • 摘要: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前滴鼻、麻醉诱导前开始至手术结束持续静脉泵注对开颅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开颅手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右美托咪定滴鼻组(A组)、右美托咪定静脉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50例。A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滴鼻,B组从麻醉诱导前15 min开始至手术结束持续小剂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h),C组在麻醉诱导前不给予右美托咪定,三组患者全身麻醉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以Ricker镇静-躁动评分评估患者苏醒期躁动水平,并比较各组患者苏醒期咳嗽分级。观察各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包括麻醉诱导前(T0)、停止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时(T1)、呼之睁眼时(T2)、拔管时(T3)和拔管后2 min(T4)5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各组患者停药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苏醒期最大躁动评分及苏醒期咳嗽分级与A、C组相比显著降低(P均0.05),三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苏醒期缺氧、苏醒期喉痉挛、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等围术期并发症。结论 与麻醉诱导前不给予右美托咪定和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滴鼻相比,麻醉诱导前开始至手术结束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控制患者苏醒期躁动和呛咳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反应,且其苏醒期最大躁动评分和苏醒期咳嗽分级更低。
    • 王琪
    • 摘要: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外科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9月间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行全麻手术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436,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为(25.27±3.71)分,低于对照组的(34.25±3.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13,P<0.05)。结论:细节护理干预在外科全麻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 黄舒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采取综合保温护理对其苏醒质量的影响。 方法:在 2020 年11 月至 2021 年 11 月期间选出 56 例老年全麻患者,根据随机数值表法分为 2 组。 麻醉苏醒期对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分别实施综合保温护理、常规护理,然后对比各组病人苏醒质量。 结果:自主呼吸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及完全清醒时间、各时刻的 PAED 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各应激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采取综合保温护理效果显著,不仅可改善麻醉苏醒期患者的躁动情况、复苏与应激情况,还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 魏时靖; 王强; 王佳兴; 柴佳星; 白萍
    •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全身麻醉(简称全麻)苏醒期疼痛、躁动及躁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90例,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产生随机编码,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疼痛、躁动发生情况及躁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全麻苏醒期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及躁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改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疼痛、躁动及躁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高医疗护理安全。
    • 苏惠丽
    • 摘要: 目的分析腹股沟斜疝病患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期间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腹股沟斜疝病患为研究主体。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所有病患划分成55例的常规组以及55例的实验组,予以常规组病患常规护理,予以实验组病患手术室护理。对比每组病患意识恢复情况;手术前20 min和苏醒期血压水平;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苏醒期躁动出现率。结果实验组病患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实验组病患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并且常规组组内苏醒期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均高于手术前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病患SAS、SDS得分均低于常规组,并且同组干预后SAS、SD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病患躁动出现率依次是7.27%、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斜疝病患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期间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对病患生命体征不会造成较大波动,还可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减少苏醒期躁动情况,发挥一定干预作用。
    • 甘思云; 尹荣丽; 陈丹丹
    •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麻醉苏醒期优质护理对患者躁动和尿路刺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胃癌根治术后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试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尿路刺激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与尿路刺激反应的发生率,减轻严重程度。
    • 姚博炜; 高斌; 楼能
    • 摘要: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以及麻醉清醒前是否拔除导尿管的影响。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胸科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150例患者,根据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躁动分为躁动组与无躁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是否在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将患者分为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观察组)和麻醉清醒前未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尿道刺激发生率、躁动发生率、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的差异。结果150例胸科手术患者中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23例,躁动发生率为15.3%。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后无镇痛、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管、肌松药物残留、麻醉清醒后拔除导尿管是导致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观察组术后1、2、3 d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指令恢复时间均明显更短(均P<0.05)。结论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后无镇痛、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管、肌松药物残留、麻醉清醒后拔除导尿管是导致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可减少术后躁动、减轻尿道刺激,提升患者躯体舒适度,有利于加快患者苏醒。
    • 邱蓓瑄; 阮瑜
    • 摘要: 目的分析麻醉护理一体管理模式在行腹腔镜切除胆囊高血压患者麻醉苏醒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本院开展腹腔镜下切除胆囊的7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麻醉苏醒期开展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麻醉苏醒期采取麻醉护理一体管理模式),分别包含39例,比较两组术毕和苏醒期的血压水平、麻醉苏醒指标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术毕,两组血压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苏醒期,观察组血压水平比对照组更趋于正常(P<0.05)。观察组于拔管和苏醒时间方面比对照组短,Steward苏醒得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低氧血症、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以及躁动等并发症出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护理一体管理模式用于行腹腔镜下切除胆囊的高血压患者麻醉苏醒期可改善其苏醒期有关指标,使其血压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防止并发症产生。
    • 王宏亮; 王学佳; 张冬
    •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53例择期行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麻醉苏醒期有无发生低氧血症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二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84例(33.20%);未发生低氧血症169例66.80%)。发生低氧血症组与未发生低氧血症组患者年龄、吸烟史、BMI、合并基础病、单肺通气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FEV_(1)/FVC和FEV_(1)水平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病、BMI、术中出血量和FEV_(1)是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风险较高,可能与高龄、合并基础病、BMI为肥胖或超重、术中出血量较大和FEV1水平较低等因素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