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理论
面子理论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345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601篇;相关期刊224种,包括现代交际、考试周刊、海外英语(中)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学术年会等;面子理论的相关文献由368位作者贡献,包括毛俊涵、林茵茵、王晓慧等。
面子理论
-研究学者
- 毛俊涵
- 林茵茵
- 王晓慧
- 王玲
- 丁青兰
- 于晓君
- 任志鑫
- 何暄
- 刘文洁
- 刘旭
- 刘虞婷
- 刘静
- 吴琼燕
- 周湉
- 姚青青
- 孙华
- 安乐扬
- 崔得隽
- 张伟帅
- 张卉
- 张帅
- 张悦
- 张水云
- 张莉莉
- 张铁英
- 徐娟
- 徐蓓
- 文燎原
- 施超超
- 曹冠英
- 朱旭
- 李梦娟
- 李莉斌
- 李鹏
- 杨庆花
- 梁梅红
- 武晶云
- 王灵玲
- 王玉晓
- 甘祖荣
- 秦飞勇
- 程敏
- 裴惠玲
- 谢国平
- 郑幸子
- 郑洁
- 郭新月
- 钟婷
- 陈惠良
- 陈雷
-
-
汤春梦;
薛枝
-
-
摘要:
本研究选取《家有儿女》中兄弟姐妹冲突话语作为研究语料,以面子理论与会话分析理论为指导分析片中兄弟姐妹冲突话语引发方式。研究结果发现,兄弟姐妹冲突话语的引发方式主要是指责-反驳、命令-反驳、表态-反驳,以及抱怨-反驳这四种。命令-反驳以及指责-反驳是引发冲突话语较频繁的两种方式,主要因为这两种引发方式对于面子的威,胁程度较深。
-
-
黄蔷
-
-
摘要:
作为以“牌”为载体在城市公共空间建构的语言景观,公示语是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视觉识别系统。公示语英译是城市国际化形象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进行主场外交的重要语言阵地。本文通过对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状况的回顾,在分析国内外公示语英译典型例证的基础上,提出了“礼貌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简明性原则”“规约性原则”“语气适切性原则”等六个公示语英译所应遵循的普遍性原则。
-
-
徐巍
-
-
摘要:
微信人脸表情是网络社交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符号,简单易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深受网民们追捧和青睐。皮尔斯论符号学三分法(symbolic,iconic and indexical signs)^([1])对解读人脸表情特定符号的功能与言外之意有统领性意义。本文通过皮尔斯论符号理论对微信人脸表情构图进行剖析,并结合布朗和莱文森的人际交往面子理论^([2])对微信人脸表情构图进行语用分析,试图构建其认知模型在人际交流中的重要意义。
-
-
李智慧;
曹海苓
-
-
摘要:
文章主要探讨了日语商务交际时的“缓冲语”范式化表达和日常交际时的“缓冲语”范式表达,并分析了日本人惯用“缓冲语”的心理意识,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有更好的教学指导,提高学生对日语表达的认知,并能熟练应用于日常语言交际实务中。
-
-
张丽君;
申丽红
-
-
摘要:
道歉言语行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由于一般礼貌策略(GSP)在东方文化中具有适用性且在道歉语方面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主要基于一般礼貌策略分析汉语道歉语,并对具体案例中涉及到的面子理论和顾曰国的礼貌原则进行简述。本文不仅可以更全面地解释汉语道歉语中的礼貌现象,也探讨了一般礼貌策略对汉语道歉语中礼貌现象的解释力。
-
-
李梦实
-
-
摘要: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面子”概念与交际双方的身份和权势地位等因素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印象管理的面子策略顺应了语用学发展的跨学科趋势。在求职应聘时,应聘者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在会话中就必须选择合适的语用策略,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自己的印象管理、面子维护以及对面试官面子维护三个方面的影响。由于应聘者与面试官之间不对等的身份与权势关系,这三者往往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
-
李祥
-
-
摘要:
拒绝是交际的一部分,会伤害到对方的面子。因此,研究西方国家的拒绝策略可以帮助顺利进行英语学习者之间的交际以及维护交际双方的关系。文章结合面子理论和合作原则并从礼貌角度,对《老友记》的第一、第五和第十季的间接拒绝策略采取定量研究方法进行语用研究。直接拒绝缺乏策略性,不在研究范围内讨论。
-
-
季小民
-
-
摘要:
1引言(不)礼貌是语用学最为广泛关注的议题之一(陈新仁等,2013:1;冉永平、刘平,2021:31),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增长点(Culpeper,Haugh&K.d.r,2017:3),呈现交叉学科态势。礼貌研究历经三个阶段:经典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互动论和实践论。礼貌的经典理论研究以布朗和莱文森(1987)的“面子理论”及Leech(1983)的礼貌原则为基础,探究礼貌行为、原则和策略等内容,旨在体现普适性的礼貌原则、准则、策略。
-
-
张淯虹
-
-
摘要:
现代汉语中,"找X"结构的语义不是各组合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整体意义的.立足于语义视角,探究"找X"构式的3种语义类型,并分析各自在主语人称、可修饰副词及结构上的不同语义特征."找X"构式是由原型"NP1找NP2"发展成"找NP"和"找VP",其中"找NP"由具体到抽象,领有者由NP变为他人;"找VP"则从具体到抽象、从透明到不透明以及从行域到言域方向引申.
-
-
孙华
-
-
摘要:
大学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会涉及拒绝、批评等一系列反对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有显性的和隐性的.有时为了顾及双方的面子(Face),让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下去,双方往往采用各种方法来保全自己的面子,因此教师一般不采取直接批评、拒绝等显性的反对表达方式.该文拟从面子理论(Face-saving Theory)及其礼貌补救策略,来阐述大学英语课堂上的隐性反对表达方式.
-
-
陈佑荣
- 《第二届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面子作为人类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传播交往议题,长期以来吸引了不同学科领域学者的关注.本文将社会学家戈夫曼的面子理论、语言学家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理论以及华裔传播学者丁云珠的面子协商理论作为论述对象,将其放置于认知视角下审视三者间隐秘存在的关联,希望借此挖掘释放诸理论所蕴含的多种阐释潜力,从而更为深切地认识一直作为传播主体的人类如何围绕面子而展开交往的传播实践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