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8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0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2484篇;相关期刊203种,包括健康大视野、护士进修杂志、护理研究:中旬版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中华护理学会第18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2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等;静脉回流的相关文献由88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世民、赵维彦、俞光荣等。

静脉回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0 占比:0.97%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2484 占比:98.97%

总计:32822篇

静脉回流—发文趋势图

静脉回流

-研究学者

  • 张世民
  • 赵维彦
  • 俞光荣
  • 徐永清
  • 封帆
  • 康安
  • 李昶
  • 李炳万
  • 郭微
  • 黄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海兵; 刘长春; 许伟明; 魏梁锋; 洪景芳; 薛亮; 王守森
    • 摘要: 目的分析引起不同区域脑挫裂伤灶周围脑组织水肿区体积差异性的因素,为治疗脑水肿提供相关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脑挫裂伤患者的资料,根据CT资料,分为皮层大静脉区域脑挫裂伤组(静脉组)47例、其他部位脑挫裂伤组(非静脉组)66例,应用3D-Slicer软件分别计算伤后第1次CT脑挫裂伤的体积、第5d脑挫裂伤及周围脑组织水肿的体积,并计算脑挫裂伤灶与周围脑组织水肿体积的比率,统计两组脑挫裂伤灶进展病例数及手术病例数;同时比较入院后6h内和第5d的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D-D)差异。结果静脉组脑挫裂伤灶周围脑组织水肿比率明显高于非静脉组(P0.05);两组间的Hct、Fg及D-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总体样本比较,两次的Hct无差异,与入院后6h内相比,第5d的Fg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D-D稍下降,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层静脉回流障碍可能是脑挫裂伤引起周围水肿最大因素,轻-中型颅脑损伤后,短时间内Fg稍有下降及D-D达到最高值,之后Fg渐升高、D-D渐下降。
    • 刘会; 易琦峰; 严谨; 杨艳; 孙梦圆; 唐彬密; 刘碧容
    • 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指慢性心脏疾病患者逐渐表现出的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充足的静脉回流下心脏的搏出量依然不能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或者依赖于充盈压的增高进行补偿的疾病[1]。据资料显示[2],我国35~74岁的心力衰竭患病者大概400万人,北方地区的发病率约为南方的3倍,城市地区高于农村。
    • 赵华; 王小亭; 刘大为
    • 摘要: 重症患者器官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导致器官功能受损的核心。器官灌注压是保证器官血流的直接动力,受到入器官压力(动脉端的压力)和出器官压力(静脉端压力)的影响。不同器官对血流的调整有独特的灌注压力需求和调节系统,以匹配自身生理需求。动脉端作为器官灌注的供给侧,主要通过灌注压力和调节系统以保证器官的血流。自主调节能力不同的器官对于动脉灌注压的需求并不完全相同,临床应根据相应的自主调节范围寻找合适的动脉端灌注压。器官血流灌注不仅取决于供给侧,还受静脉回流的影响,重要器官的动静脉梯度改变可影响器官血流灌注。此外,由于距离心脏远近不同以及受器官自身特异性的影响,不同器官对于静脉回流障碍的耐受程度不完全一致。临床进行血流动力学干预时,应关注不同压力变化对器官灌注的影响,进而真正实现重症治疗器官化。
    • 苏择
    • 摘要: 心衰,全称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在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肌舒张和(或)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以循环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临床上以心排血量降低,组织血液灌流减少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为特征。
    • 程贺云; 巨积辉; 唐林峰; 赵强; 王本元; 罗少秋; 朱柯烨
    •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IshikawaⅡ区断指再植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们对70指IshikawaⅡ区完全离断患者进行再植术,术中因无指背皮下静脉吻合,采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静脉回流,其中吻合指腹静脉77条,吻合指侧方静脉86条,吻合甲床静脉12条.结果 本组70指,其中66指未出现血管危象,术后无需湿敷放血治疗,指体血运良好,一期顺利存活;4指出现静脉危象,予甲床或指端小切口肝素棉球湿敷放血治疗,1指存活、3指坏死.再植成活率95.7%.存活指体术后随访时间为5~47个月,平均11.3个月,再植指体血供良好,皮肤质地良好,外形饱满.46指指甲生长良好,13指轻微畸形,8指畸形明显或生长不全.感觉恢复均S3以上,两点分辨觉为3~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67指存活指体:优59指,良8指;优良率100%.结论 了解IshikawaⅡ区断指静脉分布规律,采用非常规静脉吻合方式重建静脉回流,可明显提高再植指体成活率,恢复良好的外观及功能.
    • 王桂洋; 巨积辉; 张佳宾; 段永明; 赵亮; 熊胜
    • 摘要: 目的 探讨一侧指动脉静脉化重建末节断指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15例15指末节离断伤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6~52岁,平均40岁.因无法按照常规方法重建静脉回流,应用一侧指动脉作为断指静脉回流,吻合一侧的指动脉后将另一侧指动脉与近端皮下静脉吻合,同时拔除离断指体指甲,术后使用肝素钠棉球湿敷甲床3 d.结果 术后15例15指再植指均一期存活,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12个月.再植指体均有指甲生长,但较正常指指甲小而厚,不平整,指体稍萎缩,感觉恢复至S2~S3+.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2例,良2例,可1例.患者对指体的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当末节再植无法用传统的静脉与静脉吻合的方式建立静脉回流时,应用一侧指动脉静脉化重建末节断指静脉回流,术后辅助甲床肝素钠棉球湿敷可以有效提高再植指体的成活率,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吕云亮; 魏勇; 杨超; 杨蕊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骨髓腔放血在仅吻合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尖离断再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5月,共收治20例23指指尖离断,离断指尖完整,彻底清创后,远、近端骨髓腔适当扩髓,将1或2枚7号注射针头用倒打法自指尖插入至骨髓腔,仅吻合指掌侧固有动脉(或静脉动脉化)行指尖再植,术后通过注射针孔渗血,改善静脉回流.术后抗感染、抗凝、抗痉挛等治疗,并患肢保暖、抬高患肢等处理,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本组共23指指尖离断再植,其中21指成活,2指坏死,成活率91%.术后随访6~12个月,成活指指甲生长良好,无畸形,指腹饱满,痛、温觉恢复,TPD达5~7 mm.结论 仅吻合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尖离断再植经针孔自骨髓腔放血可提高再植成活率,是一种值得临床采用的方法.
    • 那开宪; 张桂云
    • 摘要: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以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在发达国家的成年人群中,约1%~2%患有心衰,在7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升高到≥10%.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疾病的发展,临床症状会不断加重,甚至影响生命.一旦患上慢性心衰,其危害甚至超过了部分癌症(5年生存率).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为心力衰竭常见病因.在我国冠心病、瓣膜病与高血压占到心衰病因的3/4左右.由于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需要多种药物进行治疗.然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或加剧心力衰竭恶化,因此,在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要高度警惕一些常用的处方药对心力衰竭本身的不良作用.
    • 陈金伟
    • 摘要: 缩窄性心包炎继发于急性心包炎,在我国以结核性为最常见,其次为化脓性和创伤性心包炎后演变而来,少数与心包肿瘤、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及放射性心包炎等有关,也有部分患者其病因不明。其发病机制为心包缩窄使心室舒张期扩张受阻,充盈减少,心搏量下降,为维持心排血量,心率代偿性增快。由于回流受阻,可出现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肝大、腹腔积液、下肢水肿等。由于吸气时周围静脉回流增多,而已缩窄的心包使心室无法适应性扩张,致使吸气时颈静脉压进一步升高,静脉扩张更明显,称Kussmaul征。笔者搜集整理了这样一个案例,供同道参考。
    • 楚信强; 左敬雅; 张婷; 马云龙
    • 摘要: 目的 观察芪红通络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疗效及对静脉回流率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7月—2019年6月河北省中医院诊治的100例PT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注射用血栓通联合地奥司明片治疗,研究组50例采用注射用血栓通联合芪红通络方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并随访6个月.比较2组近远期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下肢静脉血液反流时间和反流速度、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变化情况,统计2组随访6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86.0%(43/50)和68.0%(34/50),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6.0%(48/50)和84.0%(42/50),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0%(2/50)和18.0%(9/5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红通络方联合注射用血栓通治疗PTS疗效确切,可有效消除肢体肿胀,促进静脉回流,改善凝血功能,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