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电监测

心电监测

心电监测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94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1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273170篇;相关期刊280种,包括中国纤检、中国医疗设备、当代护士(学术版)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中国药理学会安全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安全药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2011年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等;心电监测的相关文献由2007位作者贡献,包括暴亮、赵杰、姚剑等。

心电监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1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73170 占比:99.85%

总计:273589篇

心电监测—发文趋势图

心电监测

-研究学者

  • 暴亮
  • 赵杰
  • 姚剑
  • 姚志邦
  • 范奇
  • 黄庆玺
  • 吴相君
  • 夏云龙
  • 张永宝
  • 张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德胜; 黄鑫
    • 摘要: 为提升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与康复管理水平,依托5G、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构建5G心脑血管疾病互联网诊疗与康复管理平台,实现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5G实时心电监测预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云平台在线诊疗、慢病跟踪管理一体化的创新服务模式,为心脑血管重症、术后、慢病患者提供线上线下全流程医疗服务,有效缓解医疗机构服务压力,提升诊疗救治能力。
    • 李方江; 张爱爱; 张鹏祥; 王晓元; 李飞星; 陶冬
    • 摘要: 目的评价基于人工智能心电监测(AI-ECG)对心律失常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240例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运用乐普人工智能心电记录设备(AI-ECG组),采取胸带佩戴方式,得到24 h人工智能心电监测分析结果;且同时对研究对象采用常规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组)进行诊断,以专业心血管内科医生及心电图专业医师团队的诊断结果为标准。筛检试验结果中心电图处理时间、心律失常阳性检测率及人工智能心电监测应预警次数和实际发生预警次数,评估人工智能心电监测与金标准对比研究的有效性。结果2组患者心电图诊断处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ECG组患者心律失常的阳性诊断率显著高于Holte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ECG组满意率为95.16%,明显高于Holter组满意率(8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AI-ECG能在充分提供常规动态心电图监测功能的基础上,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做出及时预警,早期发现,及时给予治疗,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医学应用研究前景。
    • 闻广; 张实; 李强; 钱爱民
    • 摘要: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黑矇1年,晕厥1次”于2021年1月10日入院。患者24 h心电监测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小于50次/min,入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于2021年1月14日在心导管室拟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取仰卧位,局麻,术者以左锁骨中点下1 cm为皮肤进针点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后置入6F穿刺鞘。经鞘回抽血液发现颜色鲜红且压力高,怀疑鞘管误入动脉。经鞘“冒烟”造影示无名动脉直接显影,考虑鞘管误置入无名动脉(图1A)。停止拟行手术,固定鞘管行主动脉急诊CTA检查,证实鞘管置入无名动脉内(图1B)。
    • 潘绍明; 刘正坤
    • 摘要: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高死亡率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现况,文中设计一种用于心脏病监测和老年人居家护理的监测装置,以实现心率、心电、体表温度、运动状况的检测、传输和显示。系统以STM32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通过ADS1292R采集心电信号,经过数字滤波后计算出心率;再利用LMT70采集数据,通过公式将其转换成温度数据,并融合加速度计传感器MPU6050的数据解算出使用者的运动状态,实现运动步数和运动距离的测量;最后,通过串口蓝牙模块将数据传输到手机APP并进行实时显示。经实验验证得到,人体各项体征参数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的相对误差都较小,其中心率、运动距离和运动步数的相对误差都不大于5%,温度的测量误差绝对值不大于2°C。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监测装置能够有效、实时、稳定地采集人体各项体征参数并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显示,具有体积小、功耗小和成本低的特点。
    • 邵思语; 翟雨婷; 卢璇; 张建薇
    • 摘要: 目的降低老年心电监测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针对电极片处发生刺激性皮炎和移除电极片时表皮剥脱两大症结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皮肤损伤预防方案,优化了相关流程。结果老年心电监测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从14.3%下降至9.5%。结论应用品管圈工具可以降低老年心电监测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 刘敦博; 何佳洁
    • 摘要: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独居老人成为一类社会问题而倍受关注.文章主要研究如何在社区照顾中运用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对老年人的健康进行监测.首先,通过分析当前的社会背景,提出了研究的必要性.其次,分别从照顾需求、技术支持、系统设计、社会支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研究.
    • 秦静; 左长青; 汪祖民; 季长清; 王宝凤
    • 摘要: 针对传统的人工监测心脏疾病的方法对资深医生的依赖性强,需要一定的先验知识,且其监测疾病的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堆叠分类器的心电(ECG)监测算法来用于心脏异常的判定.首先,将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优势相结合,通过叠加分类器的方式集成起来,从而弥补了单个机器学习算法学习的局限性;其次,使用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SMOTE)对原有的数据集进行了数据扩充,使得各种疾病的数量持平从而增强数据的平衡性.通过在MIT-BIH数据集上与其他机器学习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提高ECG异常监测的准确性.
    • 张海澄
    • 摘要: cqvip:心律失常可以发生于各种心脏结构、功能、血流异常的患者,也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以直接导致猝死,也可以是生理性的。在临床上,所有的指南和专家共识都在强调心律失常的症状相关性,诚然这一关联非常重要,然而在真实世界中,无症状心律失常则更为常见,尽管其中多数为良性,但由于针对无症状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常被忽视,部分高危心律失常类型未被及早识别、适度诊治,甚至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如何管理无症状心律失常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 苏红英; 徐启明; 黄丽荣; 彭春莉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信健康教育联合手机心电监测应用软件对心房颤动患者的管理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医院房颤患者中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微信平台健康教育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手机心电监测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服药依从性、监测依从性、INR达标率、心率达标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NR达标率及心率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信健康教育模式联合手机应用软件的心电监测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 邵紫月; 王云峰; 张帅; 陈林海
    • 摘要: 为了实现人体心电信号的远程实时动态监测,设计了 一款可穿戴心电监测系统.此设备由织物电极和控制盒组成,固定于紧身运动背心上,通过织物电极传感心电信号,蓝牙模块采样后,传输到手机APP端和主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完成心率计算、阈值判断、心电压缩、数据存储和上报数据至物联网平台.该系统可以实现控制盒上报数据和蓝牙上传数据两种数据上传方式,具有功耗低、可靠性高、适用于日常生活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