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39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418篇;相关期刊226种,包括学理论、才智、现代交际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国老年学家前沿论坛、青岛市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等;社区照顾的相关文献由408位作者贡献,包括徐祖荣、李伟峰、肖彦(文/图)等。

社区照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4 占比:3.8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8418 占比:96.13%

总计:8757篇

社区照顾—发文趋势图

社区照顾

-研究学者

  • 徐祖荣
  • 李伟峰
  • 肖彦(文/图)
  • 钱宁
  • 刘威
  • 刘岩
  • 向荣
  • 吴丽月
  • 李金娟
  • 仝利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茜文
    • 摘要: “非正式养老”和“正式养老”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一种新的型养老模式——互助养老,它内含了年龄、兴趣、爱好等相当的老年人围绕养老过程中彼此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互帮互助、互相照顾的养老方式。社区老年社工应高度重视老年人群体人口规模和社会发展特征、老年人关系纽带特征、组织特征的异质性,关注老年个体需求和身心特征,协助老年群体实现由“被赡养者”到互助者角色转换和自我价值,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社区照顾视角下“非正式养老”和“正式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保障这种发展潜力大的养老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 徐蕾
    • 摘要: 农村留守老人作为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伴生的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沉重话题。本文通过构建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来发展社区照顾,首先通过分析农村留守老人在经济物质、生活照料、精神情感等方面的社会支持现状,发现农村留守老人这三方面的正式与非正式社会支持都不足,然后从非正式照顾与正式照顾力量这两个层面来分析原因,在非正式照顾力量方面:家庭照料功能弱化、初级群体情感联系少、社区志愿者组织孵化缓慢;在正式照顾力量方面:政府公共资金投入少、专业服务组织数量少,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构建新型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为发展社区照顾提供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进行这项研究。
    • 卫陈; 朱沁琳
    • 摘要: 目的:探究社区照顾对独居老人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中独居老人的全样本,基于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不同社区照顾内容对独居老人健康水平的影响,并从性别和年龄两个角度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起居照料对独居老人各维度的健康水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日常购物能显著提升独居老人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上门看病和情感慰藉只是对健康保持的影响较为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起居照料和日常购物对高龄独居老人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上门看病和情感慰藉更利于男性独居老人提高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结论:建立独居老人档案,引入“日间照料中心”“跨代共居”等市场化手段,为独居老人打造居家与社区机构相结合的健康支持体系。
    • 刘婷婷; 司睿
    • 摘要: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的照顾问题愈加突出。新时代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本研究依托新出台政策和实习机构,以服务中接触到的农村社区老年人为服务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农村老年人照顾问题突出的原因,尝试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介入到当前农村老年人的照顾问题中,并对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 刘敦博; 何佳洁
    • 摘要: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独居老人成为一类社会问题而倍受关注.文章主要研究如何在社区照顾中运用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对老年人的健康进行监测.首先,通过分析当前的社会背景,提出了研究的必要性.其次,分别从照顾需求、技术支持、系统设计、社会支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研究.
    • 熊成珠; 胡文辉
    • 摘要: 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多元主体都无法独立回应儿童照顾需求,社会组织在流动儿童照顾中发挥着重要协同作用.社区组织不仅能提供儿童基础照顾,而且能提供照顾者支持服务,促进流动儿童综合成长、减轻家庭照顾压力、增进邻里互助及社区参与.社区组织要提高服务专业性、加强分工管理、积极整合居民与大学生等多方资源.
    • 刘妮娜; 朱茜茜
    • 摘要: 中国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既不能跨越发展阶段,亦不能割裂发展过程或仅从部门分工角度简单划分其职能;而是应当根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性质划分体系,再从资金、运营、服务、监管等维度,探讨体系内各部门分工与合作.依此划分,中国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可以包括社区照顾体系和康复护理体系.这一体系一方面回归社区,充分利用社区互助服务,另一方面超越社区,拓展各类市场型专业服务.未来发展思路和路径包括:明确中国国情下的渐进式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道路;在减轻政府资金保障责任的同时,拓宽资金来源并增强其稳定性;探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区监督下的企业经营老年人社群方式;充分利用社区内部的互助资源和互助网络,提供社区照顾服务;加强养老服务质量监控和行业监管;等等.
    • 李超
    • 摘要: 老龄化社会已悄然到来,关注老年人晚年生活适应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的生活适应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老年人的身心状况、社会支持存在不足,是影响老年人生活适应的因素.在总结与讨论部分,认为通过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社区照顾模式,因地制宜的居家养老服务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生活支持和情感支持,使之更好地适应晚年生活.
    • 邵思齐
    • 摘要: 文章通过梳理日本地域综合照护服务体系的内容,采用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以名古屋市为代表的地域医疗和护理合作模式、东京都大田区为代表的地域网络化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上门诊疗和护理服务之间的有效衔接性,以及通过地域网络化服务的"点、线、面"结合,最终形成一个以多元化供给为主的地域综合照护服务体系.这对我国现如今社会养老服务中开展的医养结合合作模式建设、服务输送机制完善、福利型社区构建方面给予相应启示.
    • 钟兴菊; 王李源
    • 摘要: 面对不断加剧的老龄化以及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的困境,文章以发展性社会工作理论视角与社区照顾模式为基础,运用"三社联动"工作法探索社区为本的养老照顾模式,试图弥补传统居家与机构养老模式在社区服务中的"真空",并拓展养老服务的空间.通过对重庆X社区养老食堂共建案例研究发现:在社会治理背景下,"三社联动"的实践主体、角色定位以及行动逻辑具有丰富的意涵;以社区赋权为核心的社区养老照顾模式在推动社会资本增值的实践中凸显多重行动逻辑;通过构建"团结社区—资源联动—互助养老"的服务实践框架,打通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贡献地方经验.对社区治理中"国家"角色边界的反思为发展性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理论与现实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