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心电监测装置、心电监测系统

心电监测装置、心电监测系统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心电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电监测装置、心电监测系统;所述心电监测装置包括:与心电电极通信的信号处理单元,与信号处理单元连接的主控单元,与主控单元连接的存储单元;以及与主控单元连接的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将心电信号传输至计算机设备;主控单元包括低功耗控制器,信号处理单元、存储单元、主控单元和通信单元被安装在外壳内,并且与身体接触的外壳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柔性材料。因此,通过可以低功耗的主控单元可以延长心电监测时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090738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海思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021942.8

  • 发明设计人 马宏途;侯桂文;

    申请日2022-01-05

  • 分类号A61B5/318(2021.01);

  • 代理机构北京之于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罗延红

  • 地址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振兴路28号北京绿创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2号楼503、510、511、525房间

  • 入库时间 2022-09-06 01:22: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电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电监测装置、心电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心电监测领域,目前主要的监测装置有心电图机(或称心电图仪)和Holter。心电图机一般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使用,其比较笨重且不易移动,并且其一般采用多根导联线连接有多个电极,在使用时需要被检测者平躺着不动,将多个电极分别贴在被检测者身上的多个不同部位,所以其一般只用于短时间内的心电监测。Holter是一种以人名命名的可移动动态心电图仪,其可以随身携带,并且使用者可以进行一定的持续活动。在多数情况下,使用者只佩戴Holter监测24小时,少数情况下,使用者可以佩戴48小时。

例如,专利号为CN201420652083.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心电监测装置,在心电监测装置的外壳内设有两个电极母扣,两个电极母扣分别位于心电信号采集部件的两侧,两个电极母扣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心电信号采集部件的电路板相连;可直接将整个心电监测装置贴合佩戴在使用者身上,且实现了无导联线的设计,能大幅减少对使用者正常活动的干扰,可相对地延长进行持续心电监测的时间。

上述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心电监测装置虽然能减少对使用者正常活动的干扰和延长持续心电监测的时间,但是现有的心电监控装置还会存在以下问题中至少一种:结构上不是很贴合人体,信号质量不太好,心电监控装置本身的功耗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电监控装置和心电监控系统,通过使用低功耗控制器延长心电监控时长。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心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心电电极通信的信号处理单元(110),该信号处理单元(110)接收心电电极采集的心电信号;

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110)连接的主控单元(120),所述主控单元(120)包括低功耗控制器;

存储所述心电信号的存储单元(140),所述存储单元(140)与所述主控单元(120)连接;

与所述主控单元(120)连接的通信单元(130、150),该通信单元(130、150)将所述心电信号传输至计算机设备;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110)、所述存储单元(140)、所述主控单元(120)和所述通信单元(130、150)被安装在外壳内;并且

与所述心电监测装置连接的心电电极设置有电池,所述心电监测装置还包括与电池电连接的电源传输部;

其中,所述外壳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心电电极连接的电源接收部;所述电源接收部与所述电源传输部电连接,通过所述心电电池内的电池向所述心电监测装置供电。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传输部包括与电池电连接的电源触点;所述电源接收部为设置在为分别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和所述通信单元电连接的电源端子;当所述心电电极安装至所述心电监测装置时,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电源触点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一体式的外壳还可以由两个分体式的外壳组成,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被设置在第一外壳内部,所述所述存储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和所述通信单元分别被设置在第二外壳内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心电监测装置还包括电源单元,所述第一外壳和/或所述第二外壳内部设置有所述电源单元;所述心电电极为有电池的心电电极或者无电池的心电电极。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一体式的外壳还可以由两个分体式的外壳组成;所述信号处理单元(110)、所述存储单元(140)、和所述主控单元(120)安装在第三外壳内,所述通信单元(150)被安装在第四外壳内部;并且所述第四外壳内部还设置有电源单元和开关、电池。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与身体接触的外壳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柔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材料包括硅胶。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130、150)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有线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心电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所述心电监测装置和可拆卸连接至所述心电监测装置的心电电极。

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主控单元包括低功耗控制器,所以可以通过使用低功耗控制器延长心电监控时长。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通过将在心电监控装置上设置有柔性材料,使得设备更加贴合人体,降低心电监控装置使用过程中翘起来,而带来的采集信号的噪声的问题。

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和/或流程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心电监控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心电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心电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心电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心电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心电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心电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具体的说明只是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加容易、清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性解释;并且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心电监测装置100,该心电监测装置100属于可穿戴设备,便携式设备;但不局限于穿戴,也可以支持手持、佩戴、嵌入到其他装置中一起使用等;佩戴位置如胸部、腹部、腕部、背部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装置100包括:

与心电电极通信的信号处理单元110,该信号处理单元110接收心电电极采集的心电信号;但是信号处理单元110不局限于采集心电信号,也可以有如体温、血压、血氧、脉搏、呼吸等信号的采集和检测。

并且信号处理单元110还可以设置有其他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等,用于辅助分析;或者这些其他传感器单元设置成与信号处理单元110为相互独立的单元。

与信号处理单元110连接的主控单元120;

存储心电信号的存储单元140,存储单元140与主控单元120连接;以及

与主控单元120连接的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包括有线数据传输单元130、无线通信单元150将心电信号传输至计算机设备;

其中,主控单元120包括低功耗控制器(例如,具有低功耗的集成电路),通信单元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50和有线数据传输单元130(例如,USB通信模块),但不限于此,例如信号传输不局限于USB,蓝牙,还可以采用如Wi-Fi、4G/5G/6G,uwb等方式。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优选地的实施方式中,有线数据传输单元130、无线通信单元150。而现有技术中,通常不具有无线传输单元和有线传输单元的心电监装置,就不能通过无线将数据发送出去。佩戴完成后也不能通过有线的方式将数据导入到电脑;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可以无线传输数据,而且佩戴完成后还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将数据导入到电脑。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信号处理单元110、存储单元140、主控单元120和通信单元被安装在外壳内,并且与身体接触的外壳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柔性材料;柔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硅胶。

例如,柔性材料但不限于硅胶,也可能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简称TPU)。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电极的柔性也算是柔性材料(例如,图5所示,装置本身是硬壳,但是底下的电极是柔性的),电极的柔性材料不限于无纺布、PU膜、泡棉等。

由于柔性材料延展性好,佩戴舒适,没有束缚感,能够贴合人体皮肤的伸缩。没有异物感,可以长时间佩戴。

因此,通过将在心电监控装置上设置有柔性材料,使得设备更加贴合人体,降低心电监控装置使用过程中翘起来,而带来的采集信号的噪声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装置100可以单独使用,或者是配合手机、电脑使用,或者在移动网络下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装置100可以预警,当采集的信号超过阈值的时候,可以有声光等预警。

本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装置100中心电采集单元可以和信号传输模组分离,也可以组合成一体。

本本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装置100支持但不限于传统心电电极,同时支持本带有电池的心电电极。

如图4、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心电监测装置100-2,该心电监测装置100-2中,与心电监测装置100-2连接的心电电极420设置有电池(图5中的虚线位置)和与电池电连接的电源传输部;外壳的数量为一个(即一体式的外壳),外壳上设置有与心电电极连接的电源接收部。心电监测装置100-2设置有与心电电极420上塑料卡扣422配合的电极安装部320,该电源接收部设置在电极安装部320上;电源接收部与电源传输部电连接,通过心电电池内的电池向心电监测装置供电。例如,电源传输部包括与电池电连接的电源触点(心电电极侧也相应提供有电源触点426);电源接收部为设置在为分别与信号处理单元110、存储单元140、主控单元120和通信单元(例如,130、150)电连接的电源端子(未示出);当心电电极安装至心电监测装置时,电源端子与电源触点电连接。而信号传输也类似,例如,心电电极420上设置有心电信号触点424,相应地,心电监测装置100-2上设置有心电信号采集端子(未示出),心电信号采集端子与心电信号触点424通信连接。并且图4、图5对应的技术方案手方案中,心电监测装置100-2是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其他实施例中,部分心电监测装置也可以是一次性产品。并且本实施例中附图1内部的各个单元(模块)的分布也根据心电监测装置的不同,而设置成不同。

因此,通过将电池的电源引入到心电电极中,以便提供一种不同于现有心电监控装置的解决方案,让用户多一种可以选择的心电电极以及与其对应的心电监控装置。而且心电电极的壳体上还设置有与电池电连接的电源触点;这样可以通过心电电极向心电采集装置提供电源,心电采集装置内部不用安装电池或者充电模块,更有利于减小心电采集装置的体积,便于使用。

而且,如图4所示,除中间主机外,其他的外壳全部由柔性材料制成,例如上述提及的硅胶材料。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第二种心电监测装置100-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为了表述清楚,使用了“第一”、“第二”来限定心电监测装置,但是这些并非对心电监测装置的限制,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编号的顺序可以进行其他替换。

本实施例还提供第二种心电监测装置100-1中,一体式的外壳还可以由两个分体式的外壳组成,两个外壳中间由导联线210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拆卸地连接;信号处理单元110被设置在第一外壳310内部,存储单元140、主控单元120和通信单元(例如,130、150)分别被设置在第二外壳(左侧壳体)内部;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通信连接(例如,通过导联线210连接,或者其他无线通信方式连接)。

优选地,该导联线210由柔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材料制成。柔性材料延展性好,佩戴舒适,没有束缚感,能够贴合人体皮肤的伸缩。没有异物感,可以长时间佩戴。

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心电监测装置100-1还包括电源单元,第一外壳和/或所述第二外壳内部设置有该电源单元(即每个壳体内可以分别设置电源,或者其中一个设置有电池,另一个通过导联线210连接到其他壳体的电池);心电电极410为有电池的心电电极或者无电池的心电电极,即心电电极410可以独立供电,也可以接收心电监测装置100-1的电源。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第三种心电监测装置100-3中,一体式的外壳还可以由两个分体式的外壳组成;信号处理单元(110)、存储单元(140)、和主控单元(120)安装在第三外壳内,通信单元(150)被安装在第四外壳内部;并且第四外壳内部还设置有电源单元和开关、电池。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心电监测系统1000,该心电监测系统1000包括:如上述提供的任意一种心电监测装置100和可拆卸连接至心电监测装置100的心电电极。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主控单元包括低功耗控制器,所以可以通过使用低功耗控制器延长心电监控时长。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通过将在心电监控装置上设置有柔性材料,使得设备更加贴合人体,降低心电监控装置使用过程中翘起来,而带来的采集信号的噪声的问题。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做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简单的替换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