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性能
静力性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1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2篇、会议论文153篇、专利文献177193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低温建筑技术等;
相关会议120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空间结构博士生学术论坛等;静力性能的相关文献由122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耀春、张华刚、贺拥军等。
静力性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7193篇
占比:99.71%
总计:177708篇
静力性能
-研究学者
- 张耀春
- 张华刚
- 贺拥军
- 周绪红
- 陈志华
- 马克俭
- 武振宇
- 张素梅
- 武胜
- 闫翔宇
- 王小盾
- 王庆利
- 孙飞飞
- 朱勇军
- 李国强
- 王玉银
- 于敬海
- 刘红波
- 刘锡良
- 施刚
- 佘智敏
- 冯远
- 刘永健
- 向新岸
- 吴庆雄
- 唐兴荣
- 左勇志
- 张哲
- 张爱林
- 李峰
- 王元清
- 范昕
- 董石麟
- 赵基达
- 邵旭东
- 郑敬杰
- 陈淮
- 刘宜丰
- 刘界鹏
- 叶继红
- 吴欣荣
- 吴金志
- 周良
- 张建宇
- 张莉
- 彭雷
- 徐崇宝
- 李晓斐
- 李莉
- 李雪峰
-
-
邓锋;
马瑞;
燕冠羽;
谭媛元;
惠存
-
-
摘要:
张弦梁结构是由下弦拉索、刚型撑杆、上弦抗弯受压构件组合形成的一种自平衡结构体系。张弦梁结构在我国发展迅速,该结构具有跨度大、自重小、施工便捷等优点。本文介绍了张弦梁结构的起源与概念,从上弦梁的截面特性、撑杆数量、垂跨比、预应力取值四个方面总结了张弦梁结构的静力性能,并对张弦梁结构的自振特性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促进张弦梁结构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
-
周阳;
陈小平;
邵俊虎;
周佳雨;
罗健辉
-
-
摘要:
钢混结合段是混合梁桥关键构造之一,本研究对混合梁桥中常采用的有格室—后承压板结合段构造研究进行总结,并通过全截面缩尺模型和局部单格室足尺模型对典型桥梁钢混结合段的静力和疲劳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承压板可将50%及以上轴向荷载直接传递给混凝土梁,在荷载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钢混结合段整体应力水平较低,具有足够的极限承载能力;3)结合段剪力键处于高应力状态,易出现疲劳问题;4)通过静力和疲劳模型试验可知,甬江大桥钢混结合段具有足够的静力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能,若考虑超载等增大疲劳应力情况,靠近承压板端部剪力钉存在一定疲劳问题.
-
-
陈玮悦;
欧智菁;
林上顺;
黄俤俤
-
-
摘要:
半装配式UHPC-混凝土组合墩柱是一种先预制UHPC管,后浇筑核心混凝土的新型墩柱形式,其主要优点是能提高墩身耐久性、加快施工效率、降低全寿命周期造价和维护费用。从半装配式UHPC-混凝土组合墩柱的实际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出发,总结了配筋、无配筋UHPC预制管在静力和抗震方面的性能,例举了平潭海峡大桥桥墩UHPC-RC组合桥墩的设计成果,并对该类组合墩柱的今后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半装配式UHPC-混凝土组合墩柱的工程应用、设计优化和规范编写提供研究基础。
-
-
尹超;
周理;
陈晓裕;
邹庆余;
徐一峰
-
-
摘要:
为研究磷石膏内置模空心楼盖的静力特性,以肋梁是否加腋为研究参数,设计制作了2个全尺寸空心楼盖试验模型。通过对试验楼盖进行竖向分级加载,分析了楼盖挠度、钢筋应变随加载的变化情况,对比了肋梁加腋对楼盖静力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空心楼盖进行数值模拟,详细地研究了钢筋应力、裂缝的发展变化过程,并对空心截面构造的剪力滞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肋梁加腋构造可降低空心楼盖跨中挠度,提升楼盖整体刚度,并且钢筋应变相对更小;空心楼盖受载时,首先在边梁跨中出现弯曲裂缝,楼盖应力重分布,随后板跨中区域开裂,并随着加载的继续,裂缝区域进一步扩大。此外,肋梁加腋构造可降低截面应力变化幅度,减轻应力滞后效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
-
郭瑞;
李承高;
咸贵军;
汪云家
-
-
摘要:
碳纤维与玻璃纤维混杂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可以发挥碳纤维的高强、高模、耐疲劳性能与玻璃纤维的高应变、低成本等优势,满足工程结构应用需求.本文针对碳-玻璃纤维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拉挤杆,发明了一套高效挤压-摩擦型锚固系统用于杆体力学测试,研究了纤维混杂模式(随机混杂与包覆混杂)对混杂杆体静力、湿热老化与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挤压-摩擦型锚固系统受力均匀,锚固效率高,适用于混杂杆体的力学性能测试;在一定的碳/玻璃纤维混杂比(2∶3)条件下,通过将碳纤维束随机分散到玻璃纤维束中制备的杆体可以避免包覆混杂杆体中的GFRP皮-CFRP芯界面薄弱层脱粘破坏,短梁剪切、拉伸与疲劳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正混杂效应;在80°C高温浸泡下,随机混杂杆体受到碳-玻璃纤维/树脂界面劣化的影响,其界面强度保留率低于包覆混杂杆体.
-
-
涂福韵;
张小凤
-
-
摘要:
文章以某地锚式悬索桥为例,建立该桥空间有限元模型,通过调整主缆和吊杆抗拉刚度倍率,分析悬索桥缆索刚度变化后跨中位移及弯矩、主缆轴力及应力和吊杆轴力及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缆抗拉强度对悬索桥静力性能影响较大,随着主缆抗拉强度的增加,主缆跨中竖向位移呈不断减小的趋势,加劲梁跨中弯矩不断降低,主缆各处轴力不断增大,吊杆各处轴力也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吊杆抗拉刚度对悬索桥静力性能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
-
-
李运生;
许雅倩;
王泽涵;
侯忠明
-
-
摘要:
为了研究吊杆形式对人行悬索桥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某人行悬索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软件分别建立竖直吊杆和倾斜吊杆2种形式下的人行悬索桥有限元模型,进行合理成桥状态的找形计算,并对2种模型的静、动力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竖直吊杆模型内部吊杆内力大小均匀,影响线均为正值,倾斜吊杆模型内部外倾吊杆内力大于内倾吊杆,且影响线有正有负。2)竖直吊杆模型主缆内力变化平缓,主梁基本不产生轴力,主缆和主梁位移较大;倾斜吊杆模型主缆内力变化梯度较大,数值较小,主梁有轴力,主缆和主梁位移较小。3)倾斜吊杆模型前10阶振动频率均大于竖直吊杆模型;在静风荷载作用下,2种模型中抗风揽体系的内力和位移差别不大,受吊杆形式的影响较小。4)倾斜吊杆模型的横向和竖向刚度均大于竖直吊杆模型,比较适合活载较小的人行悬索桥。对采用竖直吊杆体系和倾斜吊杆体系的人行悬索桥从静力和动力性能2个角度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为该类桥梁的结构体系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
张凤来
-
-
摘要:
锈蚀是水工钢闸门运行期间最常见的破坏现象,对其影响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辽宁省石佛寺水库为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锈蚀因素对闸门静力性能的影响,获得锈蚀影响下的闸门静力特征变化规律,为相关研究和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
-
马亚飞;
彭安银;
王磊;
张建仁
-
-
摘要:
为研究构件损伤对斜拉桥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以合江长江二桥为原型,基于相似比理论和刚度相似原理,设计缩尺比为1/40的斜拉桥节段模型。建立原型桥和模型桥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静力相似对比分析。对8组拉索断裂工况和12组主梁损伤工况下的斜拉桥模型进行试验,研究不同损伤工况下拉索索力、主梁应力和挠度的分布规律,揭示拉索失效和主梁损伤对斜拉桥静力性能退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模型斜拉桥能较好地反映实际原型桥的受力状况;拉索断裂改变了主梁的边界支承条件,主梁损伤削弱了钢主梁截面抗弯惯性矩和刚度,是斜拉桥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跨中断索后引起的拉索索力、主梁应力和挠度增幅均较大,靠近边墩的主梁区域对全桥索力和主梁应力有重要调控作用,应提高跨中拉索的安全系数,增强边墩区域主梁的承载力储备,优化混凝土抗裂性设计;荷载对损伤主梁的刚度退化作用显著,对服役较长时间的斜拉桥应限制车流量和车辆载荷。
-
-
朱三平;
胡伟业
-
-
摘要:
为解决双主梁钢板组合梁负弯矩区桥面板易开裂的难题,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用于横向湿接缝的现浇。以瑞苍高速公路1联双主梁钢板组合连续梁桥为例,介绍了负弯矩区UHPC接缝设计方案,并与常规接缝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UHPC接缝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负弯矩区UHPC接缝结构技术可行,便于快速化施工;承载能力、抗裂性能及UHPC桥面板疲劳性能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安全性能良好。
-
-
CHEN Meng-cheng;
陈梦成;
FANG Wei;
方苇;
HUANG Hong;
黄宏
- 《第28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2019年
-
摘要:
本文讨论了模拟酸雨腐蚀环境下钢管混凝土构件静力性能的退化规律,具体包括:模拟酸雨腐蚀后1)钢材材料力学性能,2)钢管混凝土构件轴压力学性能,3)钢管混凝土构件纯弯力学性能和4)钢管混凝土构件偏压力学性能;分析了腐蚀率对钢材屈服强度、弹性模量、极限抗拉强度和极限延伸率的影响;采用钢管壁厚折减以及壁厚折减耦合材性折减的模拟腐蚀损伤方法,结合有限元ABAQUS商用软件、规范公式,分别计算了构件荷载-变形关系曲线、极限承载力,并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钢管壁厚折减方法优于壁厚折减耦合材性折减方法,地方标准严于国家标准.
-
-
-
-
吴庆雄;
佘智敏;
唐瑜;
牟廷敏
- 《四川省公路学会桥梁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为了改善V形河谷高低墩梁桥的静力性能,合理分配各桥墩之间的受力,本文提出纵桥向变刚度支座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并在纵桥向变刚度支座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变刚度支座设计的动力要求,使得高低墩梁桥在采用纵桥向变刚度支座后,改善桥梁静力性能的同时保证桥梁的动力性能满足要求.依托实际工程进行纵桥向变刚度支座设计计算,比较了等刚度支座布置形式和变刚度支座布置形式高低墩梁桥的静力性能和动力性能.结果表明,高低墩梁桥采用纵桥向变刚度支座布置后,整体升降温和混凝土收缩作用下主梁位移零点位于联长中心,墩顶的纵桥向位移分配发生了变化,使得低墩承受的位移减小.所有桥墩的墩顶纵桥向水平力总和减小了48%,各个桥墩的墩顶水平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离位移零点越远,减小的幅度越大,低墩受力减小了70%,且减小了高低墩之间的受力差异,改善了高低墩之间的水平力分配.
-
-
HE Yong-jun;
贺拥军;
ZHOU Xu-hong;
周绪红;
WANG Ji-xin;
王继新
- 《第四届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阐述了拉索预应力巨型网格结构体系发展与研究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介绍了针对这一体系提出的各种结构形式中拉索预应力的布置原则、受力机理及具体形式;回顾了拉索预应力巨型网格结构体系的研究现状,包括静力及稳定性能、预应力索张力计算及其优化、张拉全过程分析、结构动力特性等.总结了该结构体系中各参数的合理取值,得到了较优的预应力大小及预应力分布比例,提出了针对静力性能的三级优化方法及预应力索张拉施工过程中索力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布索后结构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最后对拉索预应力巨型网格结构体系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
李金桥;
顾建成;
张建东;
刘朵
-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7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为研究开孔钢板连接件锈蚀对其静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三组通电加速锈蚀PBL连接件推出试验.并考虑贯穿筋、开孔钢板与箍筋三个不同部位,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18个实体仿真模型,对不同锈蚀部位与程度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BL连接件锈蚀会降低其塑性发展段刚度,而在锈蚀程度不高时,极限抗剪承载力并无明显下降.贯穿筋锈蚀对结构塑性发展段刚度影响较大,而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较小;开孔钢板锈蚀程度过高、厚度过小时,结构破坏形态会由混凝土劈裂破坏变为剪切破坏;箍筋锈蚀对结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考虑到箍筋距离混凝土边缘最近,易使保护层开裂从而影响结构耐久性,在实际使用中必须对其保持关注.
-
-
王丹妮;
尹越;
闫翔宇;
郑力;
李路川;
何彩云
- 《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以海亮教育园体育场看台罩棚为背景,提出了罩棚结构体系两种方案,通过从静力性能和用钢量方面进行分析,优选出三角桁架加拉索结构形式.针对选定的结构方案进行整体稳定和关键节点技术分析,并对下部混凝土结构和上部钢结构进行协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设计荷载作用下体育场罩棚钢结构设计能够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为此类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
-
SHAO Yongsong;
邵永松;
JIA Chen;
贾晨;
YI Jiabin;
易佳斌
- 《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7届(ISSF-2021)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
| 2021年
-
摘要:
本文针对单层单跨半刚接钢框架—带支撑钢板墙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和分析.首先通过非线性静力分析研究结构的主要参数对结构承载性能和变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选取合理的结构模型参数.进而对合理参数的模型进行低周往复加载,研究结构滞回性能.静力分析结果表明,支撑会提高结构的各项性能,且X型支撑布置的结构性能最优;支撑长细比越小,内填钢板厚度越大,跨高比越大,结构承载力越高,初始刚度越大,面外变形越小.低周往复加载结果表明,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
-
-
SHAO Yongsong;
邵永松;
JIA Chen;
贾晨;
YI Jiabin;
易佳斌
- 《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7届(ISSF-2021)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
| 2021年
-
摘要:
本文针对单层单跨半刚接钢框架—带支撑钢板墙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和分析.首先通过非线性静力分析研究结构的主要参数对结构承载性能和变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选取合理的结构模型参数.进而对合理参数的模型进行低周往复加载,研究结构滞回性能.静力分析结果表明,支撑会提高结构的各项性能,且X型支撑布置的结构性能最优;支撑长细比越小,内填钢板厚度越大,跨高比越大,结构承载力越高,初始刚度越大,面外变形越小.低周往复加载结果表明,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
-
-
SHAO Yongsong;
邵永松;
JIA Chen;
贾晨;
YI Jiabin;
易佳斌
- 《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7届(ISSF-2021)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
| 2021年
-
摘要:
本文针对单层单跨半刚接钢框架—带支撑钢板墙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和分析.首先通过非线性静力分析研究结构的主要参数对结构承载性能和变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选取合理的结构模型参数.进而对合理参数的模型进行低周往复加载,研究结构滞回性能.静力分析结果表明,支撑会提高结构的各项性能,且X型支撑布置的结构性能最优;支撑长细比越小,内填钢板厚度越大,跨高比越大,结构承载力越高,初始刚度越大,面外变形越小.低周往复加载结果表明,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