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隶变

隶变

隶变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汉语、书法、篆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2篇、专利文献73468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等; 隶变的相关文献由23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会、安子介、邱龙升等。

隶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2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73468 占比:99.66%

总计:73720篇

隶变—发文趋势图

隶变

-研究学者

  • 张会
  • 安子介
  • 邱龙升
  • 陈炜湛
  • 傅憎享
  • 冯印强
  • 刘皖苏
  • 吴照义
  • 周景环
  • 周有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伯驹
    • 摘要: 中国书法是一方面向实用发展,一方面向艺术发展的。例如秦代为施于徒隶而由篆变隶,汉代为通于奏章而由隶变草,这都是在实用上的发展,而在书法的技巧方面也同时向艺术发展。到了晋代,在艺术上草书已脱离了由隶变草的桥梁时代,并且在实用上发展到行书.
    • 郭晔旻
    • 摘要: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称为“古文字”,而将隶书和之后出现的字体称为“今文字”。因此,“隶变”就成为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分界线。究根溯源,这样的转变倒是与汉字的书写载体有些关联。缣帛以稀为贵就像前面几篇文章提到的那样。
    • 杨皓月
    • 摘要: 明代学者焦竑提出蔡邕之“邕”当作“雍”。“雍”“邕”是从古文字“雝()”演变出的两个字形。借助甲骨文、金文和简帛文献,可以讨论“雝()”到“雍、邕”的字形演变过程。借助六朝碑刻和传世文献,可以考察不同材料和语境中“邕”字的发展演变,并且探究其基本动因。借助原本《玉篇》残卷、《一切经音义》、《玉烛宝典》等日藏汉籍对蔡邕名字的写法,可以讨论蔡邕名字在文献流传中的变化过程。“邕”字产生和使用较晚,在南北朝至隋唐与“雍”通用。唐代以后随着字形的规范,“邕”被排除在经典之外,因蔡邕等名人的影响作为姓名用字得以保留。
    • 常广宇
    • 摘要: 汉字形体的演变有时是不同步的,这种不同步在同源性演变和隶合中均有表现。本文借鉴历史语言学中的词汇扩散理论,以秦汉出土文字中的“木”和“亠”为例做了探讨;分析了“木”在历时演变中不同分布条件下的不同表现,从扩散的角度描写了“木”的隶变过程;考察了“亠”笔形的演变,从扩散的角度分析了隶合现象。最后,对汉字演变扩散的原因做了简要概括。
    • 董彦屏
    • 摘要: 部首具有统领汉字字义类属的功能,反映了汉字的构形规则与构造规律.汉字形体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到楷书等系列的演变,部首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隶变之后,很多部首由于偏旁化,在形体和分类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文字形体入手,分析了“卩”部字的形成理据及字义,阐述了这些“卩”部字形成的来龙去脉,并得出结论:“卩”部字除了“卯”之外,全与跪着的人形有关,都是“人”部首形体发展演变的结果.究其原因,隶变是根本原因.通过对“卩”部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卩”部字的形体来源,以更好地应用到汉字教学实践中,有效地促进汉字教学.
    • 姜寿田
    • 摘要: 在草书史上,汉简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它是隶变的直接产物。汉简的独特性在于,它不是后世的今草、狂草,同时也很难说它是典型的章草。因而它带有草书的应有特征,但又带有草书初始阶段的不确定性。这是隶变所赋予它的独特审美特征。不过,相对而言,汉简较接近于章草的早期形态特征。
    • 杨柳启迪
    • 摘要: 楚简帛是中国最早的手书墨迹。它以其独特的字势、体势、笔法和浪漫的楚风引发了中国书史上隶变的先声。它独特的形制和独特的笔法体系,对书写工具的原创,对笔意墨趣的自觉追求,不仅确立了中国书法的笔墨观念和意境体系,而且对书体的演变和中国书法形制的初创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来书法成为独立的艺术样式提供了先决条件。
  • 8. 汉镜铭文类化字研究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徐正考; 焦英杰
    • 摘要: 两汉铜镜铭文异体字众多,其中,类化字是两汉镜铭异体字中极其重要的一类.目前,学术界对类化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关于汉镜铭文类化字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把汉镜铭文字的类化分为四大类:字内类化、上下文类化、受形近字影响的类化和隶草类化等,并通过列举大量汉镜铭文类化字的例子进行类比、比较,进一步加强对类化字的认识.本文主要依据汉字构形学理论,从笔画、构件、偏旁、整字等方面对类化字进行了描述与分析.
    • 孟云飞; 孙秀明
    • 摘要: 汉朝是中国文字的隶变时期,从小篆的一笔画变为隶书的四个主要笔画。隶书正体化的过程,在东汉时期留下了星汉灿烂的名碑刻石,也成为当代隶书审美渊薮。近代发掘的秦汉简牍帛书中,更加清晰记录了错综复杂的隶变过程。隶书草写体章草的盛行,又孕育了楷书八种笔画的雏形。明清时期,复古者标新立异,拓展了隶书的审美空间。在这些变化中,数与象随机生发,成为隶变神秘之机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