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书体

书体

书体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582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绘画、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4篇、专利文献18篇;相关期刊310种,包括中国钢笔书法、中国书法、青少年书法(少年版)等; 书体的相关文献由531位作者贡献,包括余秋雨、吳炳偉、周延等。

书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4 占比:96.91%

专利文献>

论文:18 占比:3.09%

总计:582篇

书体—发文趋势图

书体

-研究学者

  • 余秋雨
  • 吳炳偉
  • 周延
  • 孟云飞
  • 林泉
  • 查律
  • 黄惇
  • 丁吉甫
  • 丹尼斯·西曼科夫
  • 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2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韬
    •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史,由汉字萌芽、发轫、演变构成层累结构,两条脉络清晰可见:1.直线结构,以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发展先后秩序为特征的直线线性结构,逻辑规律清晰可见。2.螺旋结构,以五种书体不同字构形态互相渗透、作用、同步发展为特征的圆形曲线线性结构,逻辑秩序呈复合状。比如篆书书体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小篆与石鼓文同步发展特征。
    • 赵思磊
    • 摘要: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包孕了精深的传统美学与哲学思想,与武术在技术及理论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均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宏观层面入手,通过武术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及表现形式,深入挖掘隐藏于武术与书法背后的精神风貌与内涵。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以篆、隶、楷、行、草书和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八极拳、长拳、螳螂拳的显著特征为线索,分别对比了五种书体和拳术的相似之处,一文一武,相互辉映,深刻论证武术与书法的互孕与相通性。
    • 李泽生
    • 摘要: 李叔同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艺术和理想。有人说,一生只能干好一件事情,而李叔同的人生经历却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可以成就很多事情。他是一位天才,也是一位通才,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工诗词、擅书法、会丹青、长音律、通演艺、精金石,并最早将西方话剧、油画、钢琴等引入国内。
    • 王梦迪
    • 摘要: 本文对较少为学界关注的陈淳题跋的书体、款式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探析题跋书法在其绘画中的重要作用,阐明陈淳题跋书法对当下艺术创作的重要启发。
    • 王海轩
    • 摘要: 在中国书法史上能被称作“鼻祖”的,只有钟繇一人。即使是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对其也是十分崇敬、低头临学。钟繇擅各种书体,但他的最大影响是“变隶为楷”,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尊称为“楷书鼻祖”。无论是东晋“二王”崛起还是历史上各代的楷书家,凡是想要提高楷书的高古幽雅之气,“鼻祖”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
    • 赵俊玲
    •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体说理、议论的功用获得较大发展,人们经常采用书信的方式行进行论辨。“论”体向“书”体渗透,二体发生了一定的交叉融合,主要表现为:“书”与“论”相结合的作品出现;一些书信采用书牍体的外在形式,核心内容却是与人论辨;论辨书信提升而形成论体文。造成二体密切关系的主要原因在于,论辨风气的兴盛,“论”体较“书”体更强势的地位等。然而,由于二体皆已发展相对成熟,体制完备,运用颇广,“论”向“书”的渗透,并没有改变后者的发展方向。
    • 徐畅
    • 摘要: 《天发神谶(chen验也)碑》也叫《天玺纪功碑》,又名“三段碑”。因其风格奇特,康有为称为“奇伟惊世,笔力雄健冠古今”,享誉书坛。《天发神谶碑》是南京地区最早的一块石碑,至今已有1746年的历史,但是因为对它的原立碑处、书写者、书体及其深远的影响等学术问题仍存在不同意见,笔者认为有必要梳理论证清楚,以正视听,并就教于方家大德。
    • 王中焰
    • 摘要: 有宋一代,蔡襄对多种书体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回溯与实践,且在多种书体上皆有卓然超群的表现。但对其各体书成就的第次,以及其人、其书的历史地位,历来评说不一,且多有误解,亦不乏人云亦云。蔡襄的书法实践,在凝聚“尚古”之思的同时,也寄寓了其特有的“尚意”内涵。蔡襄是将“古意”和“己意”统摄于古法之中,淬炼而成自我真意的一代大家,对宋代乃至后世书法的承继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摘要: 霍小武,中国石化宁夏石化公司员工,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书法,对楷、行、草、隶等书体皆有心得。在书法创作中,霍小武既喜“二王”之韵味,又好米元章率性不羁的意趣,翰墨间每每沉醉其中,尽情在纸面上挥洒快意人生。
    • 陈松长
    • 摘要: 本文具体分析了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的抄手和书体的差异,认为这是一件由三位书手抄写,书体风格各有差异的帛书,凡临习和研创者当注意比较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