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汉隶

汉隶

汉隶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08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文史春秋、书画世界等; 汉隶的相关文献由192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丽、张静、王强等。

汉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8 占比:100.00%

总计:208篇

汉隶—发文趋势图

汉隶

-研究学者

  • 何丽
  • 张静
  • 王强
  • 王彩凤
  • 王智杰
  • 葛承雍
  • 裴奕颖
  • 赵天
  • 辛尘
  • 陈方既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叶磊; 朱孝利
    • 摘要: 高心夔(1835—1883)字伯足,咸丰进士,曾投曾国藩幕,后任江苏吴县知县,工诗文,善书法。与曾国藩、翁同龢、莫友芝等在书印上有交游,其隶书主要取法《孔宙碑》《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繁阳令杨君碑》等,其楷书取法《龙藏寺碑》、赵孟、颜真卿,整体书风生峭清瘦,主张“清绝做师无俗字”。
    • 吴抒炜
    • 摘要: “挑剔”一词常用的释义为挑选之意,后在古琴指法中也有沿用。其运用于表述隶书的笔法出现得较晚,但在汉隶笔画中已有迹可循。“挑剔”的表现形式为力至笔画末端后出锋。这一笔法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征,唐代隶书中表现为带有楷书的笔意,在同一篇幅中的运用频率也较高,这就使其褪去了汉隶的古拙之气,有了更多的装饰性。“挑剔”笔法在唐代的特征,可反映出当时隶书的发展趋势和审美情趣。
    • 亚中跃
    • 摘要: 王吉臣,字枫乔,山东临朐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对外交流委员会委员,潍坊市书法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王吉臣从唐楷写起,后攻墓志造像,稍有面目后又溯源钟鼎,涉及汉隶,再写残纸,然后走近“二王”,近年习明清大草,把魏晋的典雅书风和明清荡逸的大草结合起来,既有当代传统的笔墨做支撑,又有明清的狂放杂糅其中,写出了个人面目。
    • 刘雁翔; 李佳音
    • 摘要: “张家川摩崖石刻”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河峪村东,是甘肃省境内现存最早的石刻。因地处偏远,鲜为人知。2019年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之后,围绕石刻定名、碑主刘福身世、赵亿和赵壹关系、书法艺术等问题学术界研讨热烈,莫衷一是,兹梳理综述,以为相关研究助力。
    • 摘要: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笔画,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楷书萌芽于汉末,成形于魏晋,到唐代集大成而定形达到巅峰。
    • 王增辉
    • 摘要: 在表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文化载体的书法字体中,最好能书写当时朝代流行的书体,以与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协调对应,这样可以更好营造时代文化气息.扬雄墓的碑文于清末、2000年初、2018年的书体各有差异.扬雄为"汉代孔子",作为其文化载体之一的墓地碑文应书写汉隶才最协调妥当.
    • 陈松长; 李莹波
    • 摘要: 本文从马王堆帛书的众多书体形态中,按篆隶、古隶、汉隶的分类,分别选取各自有代表性的帛书名篇,从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比较,以期揭示帛书书体演变发展的一些规律,同时给当代的简帛书法研创提供一些参考.
    • 摘要: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笔画,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楷书萌芽于汉末,成形于魏晋,到唐代集大成而定形达到巅峰。
    • 吕俐敏
    • 摘要: “缤”的字形分别出现在《马姜墓碑记》和《刘熊碑》上,都属于汉隶。《马姜墓碑记》,被罗振玉评价为“墓志之滥觞”;《刘熊碑》全称《汉酸枣令刘熊碑》,又称《酸枣令刘孟阳碑》,是传世的著名汉碑之一,清代翁方纲认为:“是碑隶法实在《华山碑》之上。”“缤”的字形,从隶书到楷书的繁体,变化不大。均为从糸宾声的形声字。
    • 胡俊杰
    • 摘要: 赏析:这件隶书作品尊崇传统,取法汉隶,符合古法,能明显感受到其在汉代碑刻方面投入过一些精力。此作主题鲜明,章法完整。从形式上看,显得既朴拙灵动又富节奏感,章法布局上左右靠近而上下疏朗,由此看出作者对汉隶的理解较为深刻,充分运用技法表现了汉隶精神和风格特征。其次,线条干净、起收规范、方圆兼备、体势自然,有一定的控笔能力和基本功。汉隶名碑繁多,其中以《礼器碑》《张迁碑》《乙瑛碑》《史晨碑》等最具代表性,其风格质朴高古、刚柔相济,是作为隶书入门以及教学的不二法门。日后,若能多关注用笔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枯湿和字内的空间留白,相信个人风格的展现定能进入崭新的境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