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阔叶树

阔叶树

阔叶树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565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园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44篇;相关期刊256种,包括防护林科技、福建林业科技、广东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江西省园艺学会2008年年会暨园艺产业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第五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等;阔叶树的相关文献由1041位作者贡献,包括樊后保、云挺、刘春华等。

阔叶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8 占比:47.25%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1.14%

专利文献>

论文:544 占比:51.61%

总计:1054篇

阔叶树—发文趋势图

阔叶树

-研究学者

  • 樊后保
  • 云挺
  • 刘春华
  • 林德喜
  • 蒋宗垲
  • 薛联凤
  • 李振问
  • 李燕燕
  • 苏兵强
  • 吴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迟琳琳
    • 摘要: 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科尔沁沙地南缘5种阔叶树的叶片进行测定,结合降水量、地下水位、土壤含水率等因子,分析不同树种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及环境水分因子对树种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阔叶树主要利用100 cm以上的土壤水作为植物生存的水分来源,植被覆盖度增加不是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糖槭(Acer negundo)和家榆(Ulmus pumila)在旱季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75%以上,比较适合科尔沁沙地南缘半干旱的气候条件。
    • 陈才榜
    • 摘要: 为探讨毛竹林中混生的阔叶树对毛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开展了毛竹纯林与竹阔混交林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竹阔混交林的土壤水分含量大于毛竹纯林,0~20cm土层,自然含水量混交林是纯林的125.5%,最大持水量混交林是纯林的111.4%,毛管持水量混交林是纯林的105.4%;竹阔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毛竹纯林,0~20cm土层,竹阔混交林林地的有机质含量为34.62g/kg,而毛竹纯林只有26.35g/kg,混交林是纯林的131.4%;竹阔混交林的土壤各种养分含量均大于毛竹纯林,0~20cm土层,全N含量混交林是纯林的110.4%,全P含量是纯林的112.5%,全K含量是纯林的124.9%,水解N含量是纯林的118.7%,速效P含量是纯林的134.0%,速效K含量是纯林的108.8%。说明适当保留混生在毛竹林的阔叶树,对于改善林分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毛竹的林分质量。
    • 龚益广; 徐明锋; 谢正生; 黄益强; 梁育兴; 王凯; 李春永
    • 摘要: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的长期经营容易出现土壤退化、地力减弱、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营造杉木阔叶混交林是平衡森林经营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益尝试。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Spearman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粤西杉木阔叶混交林地土壤的理化特性,探讨林地土壤碳、氮、磷等养分保持的杉木阔叶混交林模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碳氮比、碳磷比在不同杉木混交林模式间有极显著差异,氮磷比没有差异。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在不同杉木混交林间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土壤有机碳含量、碳氮比在不同杉木林地土壤中的占比间有显著差异,其余无显著差异。纯杉木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碳氮比、碳磷比均最低,氮磷比最高。土壤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化学因子相关性较强,与土壤物理因子相关性较弱。其中,与土壤化学因子中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的相关性较强,与土壤物理因子中的毛管持水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含量、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在不同树木高度级下均无显著差异;氮磷比,土壤有机碳含量、碳磷比、碳氮比在不同径级间均有显著差异,并且随着林木径级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碳氮比、碳磷比呈现出显著升高趋势,氮磷比呈现出降低趋势。杉木混交林对比杉木纯林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积累土壤养分,改良土壤性状。其中,混交比例为1∶1的杉木和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混交林表现更优。
    • 张艳; 袁亚玲; 李勋; 宋思梦; 周扬; 张健
    • 摘要: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与阔叶树檫木〔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和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的单一凋落叶及31种混合凋落叶分解75、249、437和618 d的纤维二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比较,并对混合凋落叶分解过程中上述酶活性进行混合效应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随着分解时间延长,混合凋落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最低值多出现在分解249 d;其余酶活性则先降低后升高,最低值多出现在分解249或437 d。多数混合凋落叶的酶活性低于单一马尾松凋落叶;2个树种的混合凋落叶中,马尾松和香椿混合凋落叶的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但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却最低;3个树种的混合凋落叶中,马尾松、檫木和香樟混合凋落叶的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低,但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却最高。纤维二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在质量比6∶1∶1∶2、6∶1∶2∶1、6∶3∶1和8∶2的混合凋落叶中最高。实验期间,混合凋落叶的4种酶活性以加和效应为主,仅少部分混合凋落叶的酶活性表现为非加和效应。其中,酶活性在分解75 d表现为拮抗效应的混合凋落叶相对较多,而表现为协同效应的混合凋落叶相对较少。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凋落叶的初始质量及pH值和含水量对不同分解时间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因子在不同分解时间对同一酶活性的影响甚至完全相反。研究结果显示:混合香椿凋落叶有利于提高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而混合檫木和香樟凋落叶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马尾松与阔叶树凋落叶质量比6∶4有利于混合凋落叶中碳循环相关酶活性的提高。
    • 赵永涛; 陈琦; 马双勇; 张宏智
    • 摘要: 近几年,我国阔叶树造林工程兴起,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提倡植树造林来保护环境,这也促使阔叶树容器育苗技术不断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容器育苗的优势及容器分类,分析了阔叶树育苗的相关技术,并且对苗木出圃及植苗中的注意事项作了初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刘刚
    • 摘要: 栎树猝死病目前主要分布于欧洲及北美洲,是一种为害林木和观赏植物的毁灭性病害,发病迅速,短期内即可造成寄主植物大量死亡,主要为害阔叶树树种,寄主范围非常广泛。栎树猝死病尚无有效控制方法,一旦传入我国,扩散蔓延,很可能会对我国林业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
    • 戴俊; 陈琴; 陈代喜; 罗启亮; 董利军; 黄开勇; 程琳; 韦家国; 黄鹏艳
    • 摘要: 在不同试验地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闽楠(Phoebe bournei)、刨花润楠(Machilu spauhoi)和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混交林早期生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生长量在贝江河林场和山口林场的不同混交模式间差异显著,在同一混交模式下不同试验地间亦有差异.初步筛选出红锥为适合与杉木混交的阔叶树种.在杉木+红锥混交模式中,杉木年均树高和胸径分别为1.33 m和2.06 cm,红锥年均树高和胸径分别为1.14 m和1.19 cm.
    • 杜姣姣; 周运超; 白云星; 张薰元
    • 摘要: 为探究阔叶树种引入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选择贵州省龙里林场马尾松纯林及引入阔叶树种(伯乐、桂南木莲、连香、深山含笑、油茶)后的马尾松混交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烘干法与室内浸泡法对林地土壤的水文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土壤容重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大,以马尾松+深山含笑(1.29 g/cm 3)林分类型下土壤容重最小,马尾松+连香(1.54 g/cm 3)林分类型下土壤容重最大。(2)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与田间持水量均随着土层的增大而减小,这与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表现一致。(3)与纯林相比,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均以深根性树种改善效果最好,其中马尾松+深山含笑最优,马尾松+油茶其次,马尾松+连香最差。从土壤水文物理角度考虑,在今后马尾松水土保持林的建设过程中引入凋落物易分解的深根性树种有助于土壤结构的改良,使林分更好地发挥其土壤水文调节的能力,同时应尽量避免引入浅根性树种。
    • 陈结利; 尹明善
    • 摘要: 为了解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对林下植被产生的影响,特开展马尾松套种阔叶林与马尾松纯林的对比试验,对比套种处理与纯林的林下植被种类、植被生物量.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阔叶树后林下植被种类有所增加,但是生物量相对减少,生物量覆盖率也有所降低.
    • 陈先孝; 张志伟; 陈智雄
    • 摘要: 通过采用随机块状混交的方式进行造林试验,并且采用样方调查方法观测各树种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冠幅来研究8个树种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碳汇造林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保存率在90%以上,生长也最快,第3年生平均树高在3.0m以上,平均胸径分別为2.5 cm、3.7 cm;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生长不亚于前两种树种,但存活率较差;其次为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第3年平均树高超过2.2 m,平均胸径在2.3 cm以上;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生长相对较慢,3年生平均树高1.8 m左右,平均胸径只有1.4 cm;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保存率不足20%且生长逐年变缓,表明这树种不适宜用于碳汇造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