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护理
镇痛护理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3555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国医药指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八届亚洲骨科护理学术会议、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香山科学会议第S42次学术会议等;镇痛护理的相关文献由11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娟、刘玉兰、史玉琴等。
镇痛护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3555篇
占比:99.93%
总计:113631篇
镇痛护理
-研究学者
- 刘娟
- 刘玉兰
- 史玉琴
- 张文文
- 李素君
- 李雅倩
- 桂斯卿
- 汪晖
- 王君慧
- 董翠萍
- 辛颖
- 邢佑红
- 陆琦
- 陈凤华
- PAN Wen-Xia
- 万亚丽
- 万华杨
- 乔晖
- 任悦义
- 刘丽娟
- 刘伟伟
- 刘文和
- 刘星
- 刘欢
- 卓雪萍
- 叶茜
- 向万敏
- 吴平
- 周世菊
- 周方兰
- 周树敏
- 唐奎华
- 喻静
- 姜习凤
- 孙书芳
- 孙烨
- 宋宏晖
- 宋晶晶
- 崔静
- 常静
- 庞振雄
- 张冉冉
- 张凤舒
- 张晓红
- 张汝慧
- 张爱华
- 张静
- 彭琳
- 徐庆翠
- 徐琳
-
-
黄舒萍;
王燕;
陈庆月;
郑文钦;
陈秀梅
-
-
摘要:
目的 分析睡眠联合镇痛护理对老年肝癌术后谵妄症状缓解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省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肝癌术后发生谵妄的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术后则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为其提供睡眠联合镇痛护理,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谵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中重度疼痛人数明显减少(均P <0.05)。相比于护理前,两组护理后的总睡眠时间均明显增加(P <0.05),睡眠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 <0.05);研究组护理后的总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0.05),睡眠潜伏期则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为肝癌术后并发谵妄的老年患者提供睡眠联合镇痛护理干预,不但能对谵妄症状进行显著改善,使其疼痛程度有效减轻,而且能对其睡眠质量进行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
-
李娜;
甘玉云;
刘星;
林媛媛;
周树敏;
张冉冉
-
-
摘要:
目的 分析鸡尾酒疗法联合多模式镇痛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T K 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T K 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行股神经阻滞联合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鸡尾酒疗法联合多模式镇痛护理.护理30天后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段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疼痛情况、关节活动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术后12h、24h、48h静息和活动状态下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d、3d、7d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KA患者在治疗及恢复过程中接受鸡尾酒疗法联合多模式镇痛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
-
杨霞
-
-
摘要:
目的 研究关于骨科术后镇痛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就诊骨科手术患者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在2017年10月—2019年10月间,所有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和增加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疼痛的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经过临床数据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58%,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科术后镇痛护理对患者康复产生重要积极的影响,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帮助患者尽快康复,适宜应用推广.
-
-
邓建萍
-
-
摘要:
目的 分析骨科术后镇痛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骨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护理基础服务,镇痛组应用镇痛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镇痛组骨科患者满意100%,高于对照组的80%,P0.05;护理后镇痛组疼痛的视觉评估分、骨科生存质量简表分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镇痛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
-
董婧洵
-
-
摘要:
目的:探究骨科术后镇痛护理模式对患者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术后镇痛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分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 .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实施镇痛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
高旋
-
-
摘要: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容易受到治疗因素、疾病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不配合治疗及护理操作,甚至烦躁不安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并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转归,故选择个体化、适当的镇静、镇痛护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合理的镇静镇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肢体约束,减轻ICU患者的人机对抗、不适症状及应激反应,降低出现呼吸相关性肺损伤的风险,避免出现患者由于躁动而引起意外拔管的情况,为顺利开展相关护理操作以及治疗操作创造良好的条件,间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病情恢复.近年来关于ICU患者镇静镇痛的护理干预研究逐步深入,相关镇痛、镇静护理模式研究逐步增多,许多镇痛、镇静护理模式开始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这些护理研究对于提升ICU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笔者讲究ICU患者镇痛、镇静护理相关研究报道进行综述.
-
-
彭琳;
刘伟伟;
崔静;
韩文军
-
-
摘要:
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 nursing management protocol based on guideline and to explore its effect.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 on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which was issued by the American Pain Society in 2016,the first draft of the PCIA nursing management protocol was constructed.Subsequently,the final draft of the management protocol was determined and implemented after experts' consultation meeting.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s of analgesic service (PCIA),reasons for removal of PCIA,adverse effect rates of PCIA,patients' satisfaction extent with adverse reaction management,the extent of complaining of pain control,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s with treatment of inadequate pain contro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s 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group (350 patients),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 in experimental group (351 patients) with analgesic servic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abnormal reasons for the early removal of PCIA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and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complaining inadequate control of pain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PCIA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r inadequate pain control (P>0.05).Conclusions Constructing the PCIA nursing management protocol based on guideline with nurses in the ward proposed as principal partners is suitable for routine operation.It can truly play the role of nurses in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improve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quality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also provide patients with safe and effective analgesic service.%目的 构建基于术后疼痛管理指南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护理管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基于2016年美国疼痛学会发布的术后疼痛管理指南,拟定腹部手术后方案初稿,采用专家会议法确定终稿并组织实施.比较方案实施前后,两组患者对镇痛服务的满意度、PCIA撤除原因、PCIA不良反应发生数、患者对不良反应处理的满意度、反馈的术后疼痛程度及其对疼痛控制不足处理的满意度. 结果 方案实施后的351例患者与实施前的350例相比,患者对镇痛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在PCIA泵药液使用完毕前患者随意停用或撤泵的人数明显减少,主诉术后疼痛控制不足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PCIA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患者对发生不良反应处理以及对术后疼痛控制不足的处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术后疼痛管理指南,构建的适于常态化运行的以护士为主体的方案能够真正发挥护士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术后疼痛管理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安全而有效的镇痛服务.
-
-
-
-
朱倩兰;
金佳;
宋宏晖;
姜习凤
- 《海峡两岸专科护理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又称人工膝关节成形术,是治疗膝关节病变的终极有效的方法,但TKA术后约15%-20%的患者对镇痛效果不满意.研究显示,TKA置换后的剧烈疼痛可持续48h以上不缓解,术后持续疼痛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重构,进而影响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等.
-
-
刘娟
- 《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
| 2013年
-
摘要:
目的:评价双氯芬酸钠镇痛用药时间的改变用于儿童骨折术后的镇痛护理疗效观察.方法:选取上肢骨折患儿100例,均用儿童型双氯芬酸钠栓剂肛塞.结果:实验组患儿在P1、P2时点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3、P4时点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儿童型双氯芬酸钠栓剂,由于给药时间的不同,镇痛效果明显不同.此方法用药剂量小、副作用少,安全方便,值得推广.
-
-
- 《2021年华南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与康复医学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应用在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优于对照组,镇静程度量表(RASS)评分、颅内压(IC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1β、IL-2等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意外脱管、肺部感染、继发脑损伤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应用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提高镇静、镇痛的效果,维持病情稳定的同时,改善颅内压水平,消除炎症反应,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
-
- 《2021年华南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与康复医学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应用在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优于对照组,镇静程度量表(RASS)评分、颅内压(IC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1β、IL-2等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意外脱管、肺部感染、继发脑损伤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应用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提高镇静、镇痛的效果,维持病情稳定的同时,改善颅内压水平,消除炎症反应,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
-
- 《2021年华南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与康复医学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应用在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优于对照组,镇静程度量表(RASS)评分、颅内压(IC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1β、IL-2等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意外脱管、肺部感染、继发脑损伤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应用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提高镇静、镇痛的效果,维持病情稳定的同时,改善颅内压水平,消除炎症反应,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
-
- 《2021年华南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与康复医学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目的: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应用在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优于对照组,镇静程度量表(RASS)评分、颅内压(IC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L-1β、IL-2等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意外脱管、肺部感染、继发脑损伤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应用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提高镇静、镇痛的效果,维持病情稳定的同时,改善颅内压水平,消除炎症反应,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
-
PAN Wen-Xia;
潘文霞
- 《第八届亚洲骨科护理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2010~2012年行膝关节置换的41例病人采用一般情况调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0%患者术后第3天没有要求使用止痛药,超过一半的病人(58.5%)等待止痛药的时间小于10分钟;满意度平均得分为8.88±1.33;不同教育水平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仅仅根据疼痛程度来决定镇痛方式是不够的,护理人员应该考虑多种因素来决定疼痛处理.
-
-
PAN Wen-Xia;
潘文霞
- 《第八届亚洲骨科护理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2010~2012年行膝关节置换的41例病人采用一般情况调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0%患者术后第3天没有要求使用止痛药,超过一半的病人(58.5%)等待止痛药的时间小于10分钟;满意度平均得分为8.88±1.33;不同教育水平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仅仅根据疼痛程度来决定镇痛方式是不够的,护理人员应该考虑多种因素来决定疼痛处理.
-
-
PAN Wen-Xia;
潘文霞
- 《第八届亚洲骨科护理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2010~2012年行膝关节置换的41例病人采用一般情况调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0%患者术后第3天没有要求使用止痛药,超过一半的病人(58.5%)等待止痛药的时间小于10分钟;满意度平均得分为8.88±1.33;不同教育水平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仅仅根据疼痛程度来决定镇痛方式是不够的,护理人员应该考虑多种因素来决定疼痛处理.
-
-
PAN Wen-Xia;
潘文霞
- 《第八届亚洲骨科护理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2010~2012年行膝关节置换的41例病人采用一般情况调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0%患者术后第3天没有要求使用止痛药,超过一半的病人(58.5%)等待止痛药的时间小于10分钟;满意度平均得分为8.88±1.33;不同教育水平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仅仅根据疼痛程度来决定镇痛方式是不够的,护理人员应该考虑多种因素来决定疼痛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