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进食
经口进食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661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临床肺科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中国国际肿瘤营养学论坛、第三届全国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学术会议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肿瘤营养高峰论坛、《护理学杂志》创刊20周年庆典暨全国护理学术交流会、甘肃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等;经口进食的相关文献由25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静、伍少梅、叶春燕等。
经口进食
-研究学者
- 刘静
- 伍少梅
- 叶春燕
- 周林荣
- 孙晓琴
- 张文秀
- 李么琴
- 李双
- 李翠
- 杜伟
- 梁秀连
- 辛丹丹
- 郭三兰
- 陈小芳
- 陈建媚
- 陈志芳
- 龚兰娟
- A·英葛林
- B.
- Becker
- D·L·斯托林
- Gu Ruirui
- H.
- HAN Xiao-peng
- J·基恩
- K·阿伦
- LI Hongt-ao
- LIU Hong-bin
- M.
- Nustede
- R.
- TAO Rui-yu
- Ure
- Wu Liping
- YAN Kai-xu
- YU Wen-wen
- 丁丽
- 丁胜福
- 严丹
- 任兴珍
- 伍丽婵
- 何发胜
- 何清丽
- 余宜珍
- 余稳稳
- 佟冰渡
- 侯晶华
- 兰志建
- 冯智明
- 冯芹芹
-
-
王博;
袁永学;
张庆苏
-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卒中后非经口进食吞咽障碍患者恢复经口进食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11月北京博爱医院听力语言科连续收治的141例脑卒中患者的基本资料、评估及治疗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建立恢复经口进食进行预后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和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的拟合度及判别效度进行评价。另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本院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121例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饮水试验结果、自主咳嗽能力、吞咽后是否呛咳、舌和下颌的运动能力,以及治疗中是否有电刺激与预后相关(H=65.803,χ^(2)>4.62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得分(X_(1),OR=0.772,95%CI 0.64~0.82,P<0.001)、自主咳嗽能力(X_(2),OR=5.116,95%CI 1.28~20.41,P=0.021)和训练方案中是否含电刺激(X_(3),OR=94.718,95%CI 5.65~1589.26,P=0.002)是影响恢复经口进食结局的独立因子,预测模型为P=1/1+e^-((2.368-0.325X_(1)+1.632X_(2)+4.551X_(3)))。模型拟合优度较好(P=0.845);与单项因素相比,模型曲线下面积最大(0.884)。经验证,所建模型的总体准确率91.7%。结论吞咽障碍患者NIHSS得分越低且自主咳嗽能力正常者,吞咽预后更好,而综合康复中加入电刺激治疗可能对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更为有利。建立的预测模型有一定的预测效能,可进一步研究。
-
-
王安娇;
王宁;
孙静;
王秀;
马瑟琴
-
-
摘要: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最大、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患者术后易发生营养不良及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早期经口进食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并且可以加快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使患者加速康复。目前早期经口进食已成为胰十二指肠术后研究的热点,但对早期进食的时间、食物种类、进食剂量等方面并无统一标准。该文综述了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胰十二指肠术后早期经口进食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
-
焦佳佳;
何清丽;
李婷婷;
芦丹丹
-
-
摘要:
目的: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护理应用在口腔癌根治术后经口进食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1日-2021年5月31日实施口腔癌根治术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不确定感[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及营养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周,两组MUIS各项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周,两组营养指标水平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护理应用在口腔癌根治术后经口进食患者中,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受,改善机体营养状态。
-
-
梁蒙蒙;
樊慧丽;
王颖;
冯芹芹
-
-
摘要:
目的 构建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经口进食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2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构建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经口进食方案,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经口进食方案,观察组实施早期经口进食方案。比较2组在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B)水平,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喂养不耐受、胰腺性假囊肿和消化道出血)。结果 入院5d和7d,2组的血淀粉酶和CRP水平均低于入院后1d(P均<0.05);观察组在入院后7d的血淀粉酶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入院后5d和7d,2组的PAB和ALB水平均高于入院后1d(P均<0.05);观察组在入院后7d的PAB和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腹胀缓解时间和腹痛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发热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经口进食可缩短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其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炎症反应水平。
-
-
周晓庆;
葛云霞;
蒋小娟
-
-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模式在脑梗死后经口进食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治疗的100例脑梗死后经口进食困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进食量和饮水量、营养及饮食不良事件.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三餐进食量、三餐饮水量、营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饮食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梗死后经口进食困难患者实施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进食与营养情况,从而保证进食安全性.
-
-
夏丽霞;
顾则娟;
林征;
任兴珍;
陈鹏;
王荣
-
-
摘要:
[目的]评价总结成人吞咽障碍病人经口进食专业照护的最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网站有关成人吞咽障碍经口进食专业照护的相关指南、推荐实践、行业标准、证据总结、专家共识及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9月30日.[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其中指南14篇、证据总结5篇、行业标准2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2篇.总结了营养计划、经口进食、水化、监护、预防误吸、健康教育、风险管理7个方面,共21项最佳证据.[结论]基于现有证据整合了成人吞咽障碍经口进食专业照护最佳证据,建议结合临床实际及本机构资源支持,促进最佳证据向临床转化.
-
-
陈小芳;
孙晓琴;
陈志芳;
辛丹丹;
张文秀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入量管理用于无痛分娩对产程进展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按期产检并行经阴道无痛分娩的178例低危初产妇,按照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n =90)和对照组(n=88).在入量动态调整下,对照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开始采用静脉补液,观察组活跃期开始采用静脉补液配合进食管理,比较两组产程进展和分娩结局差异.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率和产时出血量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呕吐发生率以及血糖、血钠和血细胞比容无显著改变,两组新生儿pH值、乳酸、碱剩余和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阴道无痛分娩初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开始给予静脉补液和进食管理可缩短产程时间,减少缩宫素的使用,提高自然分娩率,对产妇呕吐以及血糖、血钠水平和新生儿评分无不利影响.
-
-
-
-
陆薇;
苗苗
-
-
摘要: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正常经口进食,需长时间用经胃管喂养方式供给身体所需营养的老年人也逐渐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需保留胃管的老年人也逐渐增多。经胃管喂养即鼻饲法是指将一定规格的导管通过鼻腔置入胃内,从管腔注入营养液、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等.
-
-
YU Wen-wen;
余稳稳;
TAO Rui-yu;
陶瑞雨;
YAN Kai-xu;
闫开旭;
HAN Xiao-peng;
韩晓鹏;
LI Hongt-ao;
李洪涛;
LIU Hong-bin;
刘宏斌
- 《甘肃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进食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应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早期经口进食组和传统进食组,观察并分析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后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炎性肠梗阻、吻合口漏、肺部感染、胃潴留等)、进食耐受性(恶心、呕吐和重新置入胃管)、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功能(IgA、IgG、IgM)、胃肠道功能恢复(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费用情况. 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139例胃癌患者,早期经口进食组72例,传统进食组67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1d(以下简称术前)体重指数、术前TNM分期、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IgM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2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患者.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经口进食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进食组(P<0.05).③早期经口进食组患者术后第7d时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IgA均明显高于传统进食组(P<0.05);2组IgG和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早期经口进食组和传统进食组患者可耐受患者的比例分别为91.7%(66/72)和94.0%(63/67),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x2=0.044,P=0.833).早期经口进食组患者虽然有2例因恶心、腹胀需重插胃管,但经3d保守治疗后均已治愈.⑤早期经口进食组和传统进食组总并发症分别为10例(13.9%)和11例(16.4%),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3,P=0.677).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10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个月,无因术后并发症再次入院患者. 结论: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经口进食是安全、可行的,在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改善了患者营养状况,促进了机体免疫功能和肠道功能恢复并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
-
-
郭三兰;
田思维
- 《《护理学杂志》创刊20周年庆典暨全国护理学术交流会》
| 2005年
-
摘要:
口腔癌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病灶切除后往往遗留口腔组织的缺损,带蒂皮瓣修复口腔组织缺损后,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患者能量的消耗,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鼻饲易引起误吸,一旦发生,可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后果.在鼻饲饮食的护理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患者多因鼻饲饮食而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在拔除鼻饲管后,患者的饮食量较前明显增多,口腔清洁程度较前好,体重较前增加等情况.因此尝试将带蒂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切除后缺损的患者鼻饲改为经口进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其护理情况进行了总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