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铁路勘察

铁路勘察

铁路勘察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测绘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8478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现代经济信息、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福建基础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1年全国工程物探与工程检测年会、新世纪以来遥感应用进展交流研讨会、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11年技术交流会等;铁路勘察的相关文献由149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山、许广春、周福军等。

铁路勘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8478 占比:99.80%

总计:48573篇

铁路勘察—发文趋势图

铁路勘察

-研究学者

  • 高山
  • 许广春
  • 周福军
  • 李耐宾
  • 田占峰
  • 赵亚品
  • 韩祖杰
  • 于立波
  • 任利江
  • 任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兵; 朱泳标; 邹杨; 唐兴荣; 李娜
    • 摘要: BIM技术具有三维可视化、多专业协同性、模拟性等特点,能够直观展示地层结构及地质信息,近年地质BIM技术在铁路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及运营维护中逐步得到应用。地质BIM技术应用主要包含三维地质模型的创建与应用2部分,地质模型的创建是地质BIM技术应用的基础与核心,地质模型的应用是地质BIM技术在铁路工程项目的应用落地。基于三维地质模型可开展地质可视化、钻孔指导、辅助选线、断面批量剖切、隧道围岩分级、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数值模拟等方面应用,展现了三维地质模型在铁路勘察中的实际应用,提高了铁路勘察的智能化水平。
    • 任申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大力实施,BIM技术在我国铁路行业的运用逐步兴起,技术理论研究持续深入.同时,BIM在部分重点铁路工程项目中得到试点运用,从实践来看现阶段已经有十数个铁路项目勘察BIM试点通过初步验收,部分重点项目正在借助于BIM三维协同设计和四维可视化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建造.为了使得铁路工程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全生命期内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方面效益,在铁路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可以加大BIM技术地运用,并想方设法推进BIM的全过程运用,已成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企业所共同期盼.因此,在充分基于有关文献差异以及自身实践背景下,针对BIM技术在铁路勘察设计阶段的运用进行探讨,可为相关的设计企业和部门提供参考,对于推动BIM技术在铁路勘察设计阶段的运用具有很好的引导和探讨价值.
    • 杜世回
    • 摘要: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拔高,地形陡峻高差大,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植被茂密,隐蔽性不良地质难以发现.传统的地质勘察手段安全风险高、效率低,甚至人力难以企及,因此亟需开展相关研究和应用实践,探索一种适宜于本地区的地质勘察手段.研究结论:(1)基于海拔高度、温度环境、爬升高度、抗风能力、最大测距、数据精度等因素,选定了适宜本地区的无人机飞行平台和激光雷达系统;(2)针对地形起伏剧烈的陡峻边坡,提出了自适应航线飞行作业模式,建立了标准化工作流程,填补了青藏高原东南地区此类工作方法的空白;(3)获得了植被覆盖程度高、隐蔽性不良地质发育地区的真实地形表面特征,可实现隐蔽性滑坡、危岩落石等不良地质解译识别和高陡边坡岩体结构几何信息的定量提取;(4)通过大量的应用实践,这种地质勘察新手段可极大地提高勘察效率和质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区勘察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 吴伟
    • 摘要: 我国的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而铁路勘察则是保证铁路运行稳定性的先决条件.鉴于此,论文通过对铁路勘察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综合勘察与分析方法在铁路勘察中的应用方案,希望为铁路勘察工作提供参考.
    • 周福军
    • 摘要: 高原山区面临复杂自然环境、艰险地形地貌以及恶劣工作条件等多重限制,传统勘察手段和方法难以实施,且安全隐患高、工作效率低、勘察质量差.通过大量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采用多旋翼无人机飞行平台搭载倾斜摄影相机,实现高原复杂山区高效准确勘察测绘.针对高原山区地貌特征和勘测要求,建立完整的勘察技术工作流程,研发低空航摄地质解译软件,形成基于三维倾斜摄影模型的多种不良地质解译、岩体信息提取技术,建立岩体结构定量计算、分析统计方法,实现岩体结构信息从人工定性量测到计算机定量提取的技术转变,极大地提高了高原山区铁路勘察效率和勘察精度,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同类工程勘察工作.
    • 马映辉; 贾宏福; 李成志; 马志强
    • 摘要: 采用水平、近水平孔钻探取心是了解隧道地质情况的有效手段。某铁路隧道近水平钻孔设计倾角11°,终孔深度491.1 m,是工区内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的一个钻孔。钻探施工中钻遇长段硬、脆、碎花岗岩地层,且伴随持续涌水,施工难度很大。通过改进设备、合理选择钻孔结构和取心钻具、使用环保型冲洗液和高效润滑脂等方法,保障了钻进施工正常进行。同时,就测斜和孔内事故处理提出解决方案,总结了水平钻孔施工安全注意事项。针对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实践证明,该孔采用的设备器具与技术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 雷宇航; 叶社锋; 胡兴旺; 张世豪; 王廉正
    • 摘要: 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的今天,条条高铁,不仅筑就着祖国大地上的钢筋铁骨,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铁路的勘察建设中,可能会经过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地区,容易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线路经过危岩落石发育区就是其中的一种,危岩落石区极大的影响铁路运营安全.需要通过不断的优化线路方案,绕避大规模崩塌以及治理难度极大的危岩落石地段,选择在危岩落石不发育地段,或者在危岩落石规模相对较小、防治技术可行等有利地段通过.本文就边坡危岩体的失稳模式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探讨.
    • 陈川
    •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铁路勘察设计平台中物联网与BIM技术的应用方法,提出了铁路勘察设计平台的技术架构与系统结构,基于B/S网络模型完成的系统搭建.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物联网与BIM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并给出了相应的图形化展示结果.
    • 陈建钢
    • 摘要: 铁路勘察设计工作作为铁路工程施工的重点,除了要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之外,设计人员还要认识到不同工程地质特点也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岩溶是一种较常见不良地质,由此也易引发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是铁路勘察设计工作中要充分考量的地质因素,而可溶岩又是产生岩溶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可溶岩和岩溶的差别,从差别上分析确定修建铁路的勘察阶段和工程类别的不同之处,进而总结岩溶工程的实际特点,根据存在的问题总结可溶岩地区的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设计要点。
    • 高敬
    • 摘要: 研究目的:岩土的剪切波速测试是地震动力性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常采用地质钻孔法,在孔中安置激震源或检波器来进行波速测试.为解决钻孔剪切波测试中检波器贴壁性不佳、需钻机配合工序复杂等问题,本文采用在静力触探探头上部加设地震检波器,在触探过程的同时进行波速测试的联合测试方法,在天津某铁路勘察项目开展波速静力触探应用研究工作.研究结论:(1)波速静力触探与钻孔剪切波测试相比,具有检波器和孔壁土体的耦合性更好、测量姿态更稳定、测试成果理论上更准确、测试效率更高等优点;(2)为对比测试流程和优化测试工艺,保障静探和波速测试同步进行互不干扰,分别设计了边触边测和触后再测两套试验方案,经实践,推荐采用触后再测试验方案;(3)静探波速与钻孔波速成果相比较,前者在时深曲线上垂直时间稍短,在等效剪切波速计算上稍大;(4)本文成果可应用于铁路勘察领域,对场地波速测试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