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调查
工程地质调查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66756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测绘技术装备、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桂林理工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等;工程地质调查的相关文献由206位作者贡献,包括曹辉、海戴媛、高山等。
工程地质调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6756篇
占比:99.97%
总计:266835篇
工程地质调查
-研究学者
- 曹辉
- 海戴媛
- 高山
- 余斌
- 刘冲平
- 刘超
- 刘铭
- 周光明
- 周质荣
- 夏琛珍
- 宋涛
- 张熊
- 彭仕雄
- 徐敬武
- 施炎
- 曾立
- 杨静
- 牛小明
- 王吉亮
- 王家松
- 白伟
- 程文文
- 苏建明
- 葛云生
- 袁毅峰
- 郝喜明
- 闵忠鹏
- 陈又华
- 陈彭
- 陈赞成
- 马震
- 黄孝泉
- Mell.JS
- N. Balakrishnan
- 丁斌
- 丁燕飞
- 万串串
- 于世波
- 于少峰
- 于梦婵
- 代晓东
- 何兴东
- 侯清波
- 俎云浩
- 冯少孔
- 冯永
- 况丹阳
- 刘丙财
- 刘丙财1
- 刘伟
-
-
王文韬;
郭明伟
-
-
摘要:
本文对黄河冲积平原区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研究,利用地质环境等要素,通过单元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法对平原区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以商丘市为例,通过对商丘市地貌、第四纪地质特征(地层、成因、岩性等)进行综合工程地质调查,以地貌成因类型、岩土层性质与结构组合类型、是否存在密实砂土层作为桩基持力层为依据,将商丘市规划区划分4个工程地质段。在此基础上,借助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并采用评价单元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法进行了商丘市规划区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分区评价。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建设情况比较符合,为规划区各板块功能分区提供了科学依据。
-
-
戈凯;
王亚军;
李强
-
-
摘要:
甲玛铜多金属矿二期地下开采范围内二、三标段普遍分布有破碎氧化带,氧化带的含Cu品位较高,约1%左右,且伴生Au、Ag及Mo等金属,但氧化率高,局部位置相对破碎。针对甲玛矿二期开采的破碎氧化带开采技术条件,为了确保矿体安全可靠地回采,亟需开展甲玛铜多金属矿破碎氧化带矿体采矿方法研究。开展工程地质调查和岩体质量评价工作,对各岩组的稳定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价和分级,修正破碎氧化带内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可为井下采矿方法方案研究提供可靠的参数依据。综合各分级结果可知:破碎氧化带内角岩、矽卡岩和大理岩岩体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均为中等质量岩体。
-
-
丁斌;
孟永旭;
裴晓东
-
-
摘要:
滚石灾害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研究滚石的运动特征对地质灾害调查及危险性评估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尼泊尔某项目滚石灾害后现场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分析其灾害成因机制,查明事故原因.调查结果表明:9·15灾害非人类活动的影响,属自然地质灾害,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为超高位岩体崩塌,而滚石的范围又超过前期预测的危险区.通过现场痕迹分析,推测出滚石的运动路径.根据调查出的撞击点位置、物质组成及几何特征,作者提出运用运动学原理还原滚石运动轨迹,并利用rocfall软件对超高位危岩体崩落后的运动轨迹进行随机模拟分析,推算出超高位危岩体崩落后能量大小的变化,为防护措施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张口式帘式网韧性强,防护能级高,对高陡边坡滚石灾害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本文可为类似高陡边坡的危岩治理防护提供参考.
-
-
章邦琼
-
-
摘要:
针对金陶矿业公司主要岩组进行工程地质调查研究,采用RMR法分别从岩石RQD值、单轴抗压强度、节理间距、节理状态、地下水状态及节理产状与巷道轴线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岩体质量评价与分级.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矿体下盘普遍比上盘岩体稳定,岩体的变形与破坏主要受优势结构面控制,对岩体质量稳定易造成较大影响,采矿工程施工时应加强支护.
-
-
陈彭;
马震;
王家松;
柳富田
-
-
摘要:
现阶段我国工程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为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工程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精准有效支撑服务,其主要任务随之转变为调查评价工程地质条件、构建工程地质模型评价以及建立数据库.工程地质调查工作要取得更多成果,需要以相关标准规范作为技术准则.通过梳理现行工程地质调查标准发现存在着标龄长、通用标准缺失、标准需重新定位以及调查标准需完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以地质调查标准体系为基础,加快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注重成果与经验的总结,加强国际交流.
-
-
刘超
-
-
摘要:
对浩尧尔忽洞金矿矿岩进行工程地质调查,采用Dips软件对3个研究区899条结构面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绘制相关等密图、极点图、结构面间距直方图和分布频次直方图.采用RMR法在现场进行了岩心调查,矿岩点荷载测试,结构面状态、地下水状态观测,矿岩RQD值统计等工作,对矿岩进行岩石质量评价.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区东坑东部矿岩RMR值为45,属于一般岩体,东坑西部、西坑2个研究区矿岩RMR值都为42,属于一般—较差岩体;矿岩较破碎,3个研究区节理间距分别为0.32 m、0.26 m、0.25 m,间距相对较小,对于岩体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矿岩主要由近水平和近直立几组结构面构成,岩石破碎,稳定性较差.
-
-
刘伟;
张海涛;
王亚强;
刘飞跃;
杨天鸿;
张鹏海
-
-
摘要:
结构面的发育程度、规模大小与组合形式是控制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露天矿动态开挖过程中形成的暴露空间可以为摄影测量提供良好的应用场景.根据岩体结构面的5级分类方案,使用无人机远景倾斜摄影测量手段获取II级与III级结构面,使用近景摄影测量手段获取IV级与V级结构面.将调查结果集成至SuperMap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远景摄影测量可以清晰、直观地反映乌山铜钼矿边坡已滑坡、潜在滑坡区域,获取断层、不整合面等地质构造;近景测量获取岩体质量、岩性分布等信息.远—近景摄影测量实现矿山边坡的三维可视化,并为边坡防护提供决策支持.
-
-
王健;
常龙;
邱玲智
-
-
摘要:
由于煤矿采空区具有埋藏深度大、分布无规律的特点,采用常规的勘察方法难以准确查明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及垮落密实度.该文以某煤矿采空区场地勘察为例,采用工程地质调查、工程物探、钻探等综合勘察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文对类似采空区的勘察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