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体质量评价

岩体质量评价

岩体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建筑科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51933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云南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东北三省力学学术会议、全国采矿技术与装备进展年评报告会等;岩体质量评价的相关文献由354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夏庭、康志强、周辉等。

岩体质量评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1933 占比:99.93%

总计:152043篇

岩体质量评价—发文趋势图

岩体质量评价

-研究学者

  • 冯夏庭
  • 康志强
  • 周辉
  • 崔铁军
  • 徐健
  • 王法刚
  • 王驹
  • 肖国强
  • 胡建华
  • 丁梧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志强; 宋朝阳; 程守业; 荆国业
    • 摘要: 针对全断面竖井掘进机凿井过程中软弱或破碎围岩失稳坍塌、高硬度岩石难破碎、地层涌水、地层节理构造等一系列地层复杂性带来的工程难题,开展了适用全断面竖井掘进机凿井的围岩分类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考虑了全断面竖井掘进机凿井"岩"与"机"互馈作用下各因素的独立性和相关性,构建了围岩分类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提出了全断面竖井掘进机凿井地层适应性综合判识方法。首先基于全断面竖井掘进机凿井工艺特征,分析了竖井掘进机凿井面临的地质难题以及防控措施,围绕竖井掘进机凿井"岩-机"相互作用下围岩岩石力学特性、装备破岩能力、岩体构造特征、围岩与装备相互支撑、地层防治水等多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围岩分类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岩石可切割性、围岩自稳性、地层控水性3个准则层指标以及所属13个基础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确定了围岩分类指标体系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和百分制方法量化基础指标,构建了多维矩阵结构围岩分类评价数学模型,经计算和分析将岩石可切割性、围岩自稳性、地层控水性划分为有利、一般有利、适中、不利和很不利5类,进而根据计算结果将竖井掘进机凿井围岩条件分为Ⅰ~Ⅴ类,评判了全断面竖井掘进机凿井与地层之间的适应性,提出了竖井掘进机凿井围岩控制措施;以我国首台套导井式全断面竖井掘进机凿井工程为例,验证了围岩分类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全断面竖井掘进机凿井围岩分类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对破岩掘进、灾害防控、围岩稳定控制等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 卢萍; 张金梁; 徐宗明; 郭国祥; 聂琪; 谭璘霞
    • 摘要: 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方法成为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关键技术。以某露天矿山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研究为例,开展室内试验得到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以及泊松比,并在此基础上采用RQD法和CSIR法对岩体质量进行评价,再结合Hoek-Brown强度准则对岩石力学参数进行折减,得到的岩体力学参数与实际现场原位试验得到的结果特征基本一致。
    • 戈凯; 王亚军; 李强
    • 摘要: 甲玛铜多金属矿二期地下开采范围内二、三标段普遍分布有破碎氧化带,氧化带的含Cu品位较高,约1%左右,且伴生Au、Ag及Mo等金属,但氧化率高,局部位置相对破碎。针对甲玛矿二期开采的破碎氧化带开采技术条件,为了确保矿体安全可靠地回采,亟需开展甲玛铜多金属矿破碎氧化带矿体采矿方法研究。开展工程地质调查和岩体质量评价工作,对各岩组的稳定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价和分级,修正破碎氧化带内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可为井下采矿方法方案研究提供可靠的参数依据。综合各分级结果可知:破碎氧化带内角岩、矽卡岩和大理岩岩体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均为中等质量岩体。
    • 徐先锋; 邢鹏飞; 王岁红; 汪泳
    • 摘要: 岩体质量的合理评价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岩体质量评价条件复杂、具有模糊性的特点,选取5个代表性参数作为评价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G1-EW-TOPSIS法的岩体质量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内蒙古某银多金属矿。为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对该矿山首采中段进行现场调查,确定5个测点,然后基于博弈论的思想,将G1法计算的主观权重ω_(1)和EW法计算的客观权重ω_(2)优化组合,得到最终的综合权重ω,最后利用TOPSIS法计算各测点的相对贴近度来判断岩体质量等级。结果表明:该矿山首采中段岩体质量评价等级主要为Ⅲ级和Ⅳ级,岩体质量较差,需要加强支护。计算结果与工程现场5个测点完全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岩体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 杨朝义; 柯超; 羊劲松; 周鹏超; 沙有财; 吴益平
    • 摘要: 科学准确地开展矿区岩体质量评价研究,对于矿区的可崩性评价、地下空间工程结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以普朗铜矿区为研究区,通过收集普朗铜矿勘探区的地质资料、钻孔信息和岩心信息,建立了普朗铜矿区地质模型,并采用钻孔超声波成像和光学成像测井测试方法,结合岩心实物资料和室内岩石试验所获取的岩体质量评价指标参数,基于提出的模糊岩石工程系统(RES)理论-可拓学理论评价模型对矿区单个钻孔及区域岩体质量进行了评价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普朗铜矿区17个钻孔中15个钻孔整体岩体质量为Ⅱ级,仅2个钻孔的岩体质量分别为Ⅱ~Ⅲ级和Ⅲ级;矿区3种岩性岩体质量均为Ⅱ级,其中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岩体质量良好(Ⅰ、Ⅱ级)段岩体占比更高,角岩岩体质量劣质(Ⅲ、Ⅳ、Ⅴ级)段岩体占比更高;工作区整体岩体质量为Ⅱ级;与RES-云模型和简单关联函数-可拓学模型相比,模糊RES-可拓学理论评价模型对某工程岩体质量的评价结果与实际工程岩体质量等级能够较好吻合,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模糊RES-可拓学理论评价模型在岩体质量评价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 冯玉新; 杨浩兴; 夏冬; 刘鑫; 孙宇
    • 摘要: 石矿迹地生态修复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岩质边坡因立地条件极为恶劣而成为矿山生态修复的重点与难点区域.以唐山北部某大型石矿北帮边坡为研究对象,在对矿区自然地理、开采现状及开采影响范围内生态破坏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边坡岩体质量、阶段坡面角大小及阶段高度、坡面岩石风化程度及结构面发育情况等基本信息,将北帮边坡划分为3个区域,针对各区域的特点,选取与之相适应的生态修复技术方案进行修复.
    • 陈伟
    • 摘要: 为了建立更好的岩体质量分级系统,改进传统岩体质量分级方法以及其它数学评价方法,结合红岩水库通航隧洞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可拓学理论岩体质量分级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改进可拓学理论中求取各评价指标权重主客观因素考虑不充分的缺点.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充分考虑了岩体质量评价的主客观因素,计算出的各指标权重合理、可靠;灰色关联度法与可拓学理论相结合不仅可以较好地反映岩体等级,还可以反映出各等级之间的距离值.将该理论运用到围岩质量分级评价中,对于工程现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梁勇
    • 摘要: 基于 RMR 分级法,在修正其地应力这一因素的基础上,对叶巴滩水电站岸坡深部破裂岩体进行岩体质量评价,提出适用于深部破裂的岩体质量评级体系。并通过与现场定性评价对比,得出与现场实际岩体质量较为符合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 RMR 分级的修正方法用于确定深部破裂岩体质量等级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较好的适用及实用性。
    • 张钦礼; 李晓孟
    • 摘要: 为解决岩体质量分级中RMR法评价体系的评分阶梯性问题,考虑到工程应用实际价值,引入推理规则简单的Mamdani模糊推理模型,综合选择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体质量指标、节理间距、结构面性状、地下水条件和节理方向等6个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基于Mamdani FIS模型及RMR法的岩体质量评价体系.将该评价体系应用到和睦山铁矿,并将分级结果与RMR法、Q值法和BQ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Mamdani模糊推理的RMR分析法更接近于矿岩的实际情况.应用实践表明,改进后的RMR法有效解决了和睦山铁矿在岩体质量分级时存在的指标评判区间和评分的边界问题.
    • 刘清福; 卢开中; 林元鑫; 孙言飞
    • 摘要: 对乌拉根铅锌矿露天采场5种岩性进行力学试验,获取岩石强度等力学参数.通过三维数字摄影测量、岩体结构分析系统以及现场测量的方法对岩体结构面产状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RQD分级、RMR分级和Q分级三种分级方法,对各岩组岩体进行了岩体质量分级.为后续岩体力学参数选取以及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研究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