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质解译

地质解译

地质解译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2823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学前缘、地质论评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第七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全国遥感信息综合研究与深化应用交流研讨会等;地质解译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何珊、李志军、刘亚林等。

地质解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2823 占比:99.53%

总计:22931篇

地质解译—发文趋势图

地质解译

-研究学者

  • 何珊
  • 李志军
  • 刘亚林
  • 宋明辉
  • 张占忠
  • 郭奇奇
  • 陈富强
  • 高一鸣
  • 于学政
  • 任晓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克轩; 刘新星; 张娟; 成嘉伟; 高椿
    • 摘要: 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与矿产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京津冀地区地质背景与矿产资料搜集的基础上,获取京津冀地区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继而对遥感影像上的线性和环形构造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并借助于ArcGIS平台对研究区内的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及其交汇部位进行缓冲区分析,根据线性、环形构造的影像特征及其与矿点的产出关系,总结出线-环形构造的控矿规律及控矿模式,为以后遥感找矿、圈定成矿远景区提供依据.
    • 王萍; 许春梅
    • 摘要: 针对大范围多类型的地质解译效率低、规范性差的问题,提出采用面向对象分类结合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铜吉铁路沿线进行半自动化解译。首先,以高分一号、哨兵二号为主要数据源,通过主分量运算、图像融合等技术增强不同地物特征,选取不同的分割尺度以及特征参数,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地层、水文地质等面状信息进行专题提取,其分类精度均大于0.77,提高了解译精度和效率;然后,结合方向滤波增强线性构造,将各类地质要素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最后,选取解译图、地层解译图和植被覆盖度等九个专题要素,通过权重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沿线地质稳定性综合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状况较好,该方法具有有效性,为铁路线选址提供技术支持。
    • 徐驰
    • 摘要: 针对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抗旱应急工程套管穿越本辽辽高速时顶管施工中顶管对路基的扰动影响及灌浆处理后的效果分析,采用地质雷达对施工套管上方的路面进行测线布置检测,将得到的检测结果用于指导管线设计施工,也为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 陈明勇; 舒华伟; 孙玉海; 唐果; 王芳
    • 摘要: 芒康西渠河桥铜金多金属矿区地处我国“三江”成矿带中段,通过对矿区进行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研究,查明区内以Cu、Au为主的元素异常,并圈出以Cu-Au-Ag-Pb-Zn(HS1)、Au-Cu(HS2)、Au-Pb(HS3)为主的3个综合异常带。分析认为HS1、HS2为A1类,有进一步扩大矿床(点)找矿远景或发现新矿种前景的异常;HS3为B3类,推断可能发现矿点及以下矿的异常。通过研究分析元素的异常形态、富集规律,缩小了找矿靶区;根据异常特征,采用槽探、钻探工程对靶区进行查证,圈出多条金矿化体,发现了具有小-中型前景的金矿床,显示出具有找寻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 郭琳
    • 摘要: 山西灵丘地区中酸性岩体发育,矿产丰富,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利用Pléiades、SPOT、ASTER和ETM+等多源数据开展遥感地质解译和异常信息提取,解译了该区与成矿系统相关的要素;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基于ETM+数据提取了羟基和铁染异常信息,基于ASTER提取了Fe~(3+)、Al-OH、Mg-OH和CO_3~(2-)异常信息。遥感地质特征揭示区内有新发现的火山机构和隐伏岩体,遥感致矿异常明显,通过综合分析,圈定了四道槽、石家窑和大西沟3个遥感找矿靶区。
    • 周福军
    • 摘要: 高原山区面临复杂自然环境、艰险地形地貌以及恶劣工作条件等多重限制,传统勘察手段和方法难以实施,且安全隐患高、工作效率低、勘察质量差.通过大量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采用多旋翼无人机飞行平台搭载倾斜摄影相机,实现高原复杂山区高效准确勘察测绘.针对高原山区地貌特征和勘测要求,建立完整的勘察技术工作流程,研发低空航摄地质解译软件,形成基于三维倾斜摄影模型的多种不良地质解译、岩体信息提取技术,建立岩体结构定量计算、分析统计方法,实现岩体结构信息从人工定性量测到计算机定量提取的技术转变,极大地提高了高原山区铁路勘察效率和勘察精度,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同类工程勘察工作.
    • 陈明勇; 舒华伟; 孙玉海; 唐果; 王芳
    • 摘要: 芒康西渠河桥铜金多金属矿区地处我国“三江”成矿带中段,通过对矿区进行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研究,查明区内以Cu、Au为主的元素异常,并圈出以Cu-Au-Ag-Pb-Zn (HS1)、Au-Cu (HS2)、Au-Pb (HS3)为主的3个综合异常带.分析认为HS1、HS2为A1类,有进一步扩大矿床(点)找矿远景或发现新矿种前景的异常;HS3为B3类,推断可能发现矿点及以下矿的异常.通过研究分析元素的异常形态、富集规律,缩小了找矿靶区;根据异常特征,采用槽探、钻探工程对靶区进行查证,圈出多条金矿化体,发现了具有小-中型前景的金矿床,显示出具有找寻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 宋正刚
    • 摘要: 岩心定向是确定钻孔内地质结构面倾向及倾角,采用岩心定向矛(定向技术)对钻孔内的地质结构面进行岩心定向,通过测量岩心定向参数,返算出定向岩心的地质结构面原始倾向及倾角,直接应用在地质剖面图中进行地质解译,解决了地质剖面图绘画倾向有多解的实际问题.
    • 魏英娟; 刘欢
    • 摘要: 在利用遥感技术找矿中,矿化蚀变信息识别与提取起着重要作用.以北衙金多金属矿为例,选择Landsat8OLI数据,根据与矿物蚀变相关的光谱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设计了干扰信息(植被、水体和阴影)去除-异常信息提取-异常分级-中值滤波-异常筛选的蚀变信息提取方案,所得结果结合遥感地质解译(岩性、构造)、野外实地查证圈定出研究区内3处找矿远景区,为北衙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 陈富强; 刘亚林; 高旭; 宋明辉; 张占忠
    • 摘要: 中尼铁路作为世界上首条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铁路工程,面临着高海拔、高落差、高寒气候、地震活动带、软岩变形、不良地质发育等诸多环境、地质问题,线路方案的设计、选择明显受地质条件的约束,需要彻底摸清区内各类地质问题.为了克服地表调查的局限性、减轻外业调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文章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特长,在分析已有基础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环境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多源遥感技术,对研究区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滑坡、泥石流、风沙等不良地质要素开展了详细的解译分析,为工程地质调查以及线路方案设计、选线提供了较详细、全面、可靠的遥感成果资料,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