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解译
地质解译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2823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学前缘、地质论评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第七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全国遥感信息综合研究与深化应用交流研讨会等;地质解译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何珊、李志军、刘亚林等。
地质解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823篇
占比:99.53%
总计:22931篇
地质解译
-研究学者
- 何珊
- 李志军
- 刘亚林
- 宋明辉
- 张占忠
- 郭奇奇
- 陈富强
- 高一鸣
- 于学政
- 任晓春
- 冯淳
- 刘新星
- 吴继炜
- 吴颜雄
- 唐果
- 姚超美
- 孙玉海
- 孟祥连
- 尤孟
- 张天义
- 张自力
- 曹宝
- 朱嘉伟
- 李景华
- 李百寿
- 杨武年
- 杨泽元
- 杨金中
- 焦超卫
- 王四龙
- 王海英
- 王芳
- 王西华
- 秦其明
- 聂洪峰
- 舒华伟
- 郭琳
- 陈圣波
- 陈明勇
- 魏英娟
- CAUNEAU F
- Guan Leilei
- PARIS J P
- RANCHIN T
- Tan Xianjiang
- Zhang Jianqing
- Zhang Qianxiang
- 丁家瑞
- 丁雨
- 万方来
-
-
卢克轩;
刘新星;
张娟;
成嘉伟;
高椿
-
-
摘要:
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与矿产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京津冀地区地质背景与矿产资料搜集的基础上,获取京津冀地区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继而对遥感影像上的线性和环形构造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并借助于ArcGIS平台对研究区内的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及其交汇部位进行缓冲区分析,根据线性、环形构造的影像特征及其与矿点的产出关系,总结出线-环形构造的控矿规律及控矿模式,为以后遥感找矿、圈定成矿远景区提供依据.
-
-
王萍;
许春梅
-
-
摘要:
针对大范围多类型的地质解译效率低、规范性差的问题,提出采用面向对象分类结合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铜吉铁路沿线进行半自动化解译。首先,以高分一号、哨兵二号为主要数据源,通过主分量运算、图像融合等技术增强不同地物特征,选取不同的分割尺度以及特征参数,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地层、水文地质等面状信息进行专题提取,其分类精度均大于0.77,提高了解译精度和效率;然后,结合方向滤波增强线性构造,将各类地质要素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最后,选取解译图、地层解译图和植被覆盖度等九个专题要素,通过权重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沿线地质稳定性综合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状况较好,该方法具有有效性,为铁路线选址提供技术支持。
-
-
徐驰
-
-
摘要:
针对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抗旱应急工程套管穿越本辽辽高速时顶管施工中顶管对路基的扰动影响及灌浆处理后的效果分析,采用地质雷达对施工套管上方的路面进行测线布置检测,将得到的检测结果用于指导管线设计施工,也为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
-
陈明勇;
舒华伟;
孙玉海;
唐果;
王芳
-
-
摘要:
芒康西渠河桥铜金多金属矿区地处我国“三江”成矿带中段,通过对矿区进行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研究,查明区内以Cu、Au为主的元素异常,并圈出以Cu-Au-Ag-Pb-Zn(HS1)、Au-Cu(HS2)、Au-Pb(HS3)为主的3个综合异常带。分析认为HS1、HS2为A1类,有进一步扩大矿床(点)找矿远景或发现新矿种前景的异常;HS3为B3类,推断可能发现矿点及以下矿的异常。通过研究分析元素的异常形态、富集规律,缩小了找矿靶区;根据异常特征,采用槽探、钻探工程对靶区进行查证,圈出多条金矿化体,发现了具有小-中型前景的金矿床,显示出具有找寻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
-
郭琳
-
-
摘要:
山西灵丘地区中酸性岩体发育,矿产丰富,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利用Pléiades、SPOT、ASTER和ETM+等多源数据开展遥感地质解译和异常信息提取,解译了该区与成矿系统相关的要素;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基于ETM+数据提取了羟基和铁染异常信息,基于ASTER提取了Fe~(3+)、Al-OH、Mg-OH和CO_3~(2-)异常信息。遥感地质特征揭示区内有新发现的火山机构和隐伏岩体,遥感致矿异常明显,通过综合分析,圈定了四道槽、石家窑和大西沟3个遥感找矿靶区。
-
-
周福军
-
-
摘要:
高原山区面临复杂自然环境、艰险地形地貌以及恶劣工作条件等多重限制,传统勘察手段和方法难以实施,且安全隐患高、工作效率低、勘察质量差.通过大量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采用多旋翼无人机飞行平台搭载倾斜摄影相机,实现高原复杂山区高效准确勘察测绘.针对高原山区地貌特征和勘测要求,建立完整的勘察技术工作流程,研发低空航摄地质解译软件,形成基于三维倾斜摄影模型的多种不良地质解译、岩体信息提取技术,建立岩体结构定量计算、分析统计方法,实现岩体结构信息从人工定性量测到计算机定量提取的技术转变,极大地提高了高原山区铁路勘察效率和勘察精度,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同类工程勘察工作.
-
-
陈明勇;
舒华伟;
孙玉海;
唐果;
王芳
-
-
摘要:
芒康西渠河桥铜金多金属矿区地处我国“三江”成矿带中段,通过对矿区进行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研究,查明区内以Cu、Au为主的元素异常,并圈出以Cu-Au-Ag-Pb-Zn (HS1)、Au-Cu (HS2)、Au-Pb (HS3)为主的3个综合异常带.分析认为HS1、HS2为A1类,有进一步扩大矿床(点)找矿远景或发现新矿种前景的异常;HS3为B3类,推断可能发现矿点及以下矿的异常.通过研究分析元素的异常形态、富集规律,缩小了找矿靶区;根据异常特征,采用槽探、钻探工程对靶区进行查证,圈出多条金矿化体,发现了具有小-中型前景的金矿床,显示出具有找寻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
-
宋正刚
-
-
摘要:
岩心定向是确定钻孔内地质结构面倾向及倾角,采用岩心定向矛(定向技术)对钻孔内的地质结构面进行岩心定向,通过测量岩心定向参数,返算出定向岩心的地质结构面原始倾向及倾角,直接应用在地质剖面图中进行地质解译,解决了地质剖面图绘画倾向有多解的实际问题.
-
-
魏英娟;
刘欢
-
-
摘要:
在利用遥感技术找矿中,矿化蚀变信息识别与提取起着重要作用.以北衙金多金属矿为例,选择Landsat8OLI数据,根据与矿物蚀变相关的光谱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设计了干扰信息(植被、水体和阴影)去除-异常信息提取-异常分级-中值滤波-异常筛选的蚀变信息提取方案,所得结果结合遥感地质解译(岩性、构造)、野外实地查证圈定出研究区内3处找矿远景区,为北衙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
-
陈富强;
刘亚林;
高旭;
宋明辉;
张占忠
-
-
摘要:
中尼铁路作为世界上首条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铁路工程,面临着高海拔、高落差、高寒气候、地震活动带、软岩变形、不良地质发育等诸多环境、地质问题,线路方案的设计、选择明显受地质条件的约束,需要彻底摸清区内各类地质问题.为了克服地表调查的局限性、减轻外业调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文章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特长,在分析已有基础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环境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多源遥感技术,对研究区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滑坡、泥石流、风沙等不良地质要素开展了详细的解译分析,为工程地质调查以及线路方案设计、选线提供了较详细、全面、可靠的遥感成果资料,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
-
Guan Leilei;
关蕾蕾;
Zhang Jianqing;
张建清;
Zhang Qianxiang;
张千祥;
Tan Xianjiang;
谭显江
- 《中国水利学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通常,因岩体物理性质差异、数据采集过程误差以及后期人为干扰等问题,导致物探解译过程及结果具有多解性.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现场地质条件进行分层多元系统分析,以探索优化解译方法.首先,从物探角度,优化采集方法,降低仪器干扰,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其次,从地质角度,将物探数据与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对应解译,研究众多地质因素对物探数据的影响,进而探索其地质规律.最后,在分类多元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优化物探数据解译结果.通过该方法降低了干扰,提高了数据精度,同时让解译结果更加合理.该研究为物探数据的地质解译优化提供了一点思路及方法,同时也为地质和设计单位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和帮助.
-
-
何珊;
李志军;
高一鸣;
尤孟;
郭奇奇
- 《中国地质学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综合利用3S技术、遥感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虚拟现实和全数字摄影测量等高科技,通过遥感图像的正射影像处理、多类型遥感图像融合、高精度DEM生成和影像复合等工序生成的遥感三维影像具有真实、客观、生动、信息连续、宏观观测等诸多优势.本文以西藏狮泉河电站地区为例,通过不同地层不同岩性所具有的特性及分布状况,对西藏狮泉河地区地层、断层规模、性质、断面产状等信息进行遥感地质解译,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西藏高海拔地区人迹难至的难题.
-
-
郭奇奇;
李志军;
高一鸣;
尤孟;
何珊
- 《中国地质学会2017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前,在遥感地质解译工作中,基于一种数据源解译地形复杂的研究区已不能满足如今社会对高精度数据的需求,多源数据融合所提供的丰富的遥感信息是单一数据所不能达到的.本文采用资源一号卫星数据和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7ETM+数据,两者融合对西藏狮泉河电站班戈—八宿火山-岩浆弧一带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在影像上,班戈—八宿火山-岩浆弧一带北部有近北-南向和北东-西向主断层穿过,东南角多尼组段有东-西向次断层穿过。规模不一的断裂彼此交切错位,组成一幅相对简单的断裂构造图案。
-
-
王华林;
王纪强
- 《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
| 2012年
-
摘要:
根据卫星遥感影像色彩、色调异常、构造地貌、水系和纹理特征,提炼了活动构造遥感地质解译的垂直错动标志和水平错动标志,进行了沂沭断裂带北段的活动构造遥感地质解译,编制沂沭断裂带北段的遥感地质断裂构造解译图,实现了活动构造遥感地质解译的野外地质考察与检验,初步确定沂沭断裂带北段断裂的空间分布和断裂的活动性.沂沭断裂带北段活动构造遥感地质解译与检验的实践证明,具有周期性、视野宽广和信息丰富的遥感数据和便捷快速的图像处理技术,在断裂构造探查和活动性鉴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
王培忠;
严卫东;
马心璐;
边辉;
孙彬;
郑刚
- 《第七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首先,介绍了基于TM图像进行地质解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然后,根据TM图像光谱特征,确定了用于地质解译的最佳波段组合,采用主成份、比值等方法,设计了岩石矿物信息提取的方案;最后,通过目视解译、图像增强、光谱增强、统计分析等方法完成某场地地质解译,在解译过程中对每一种岩石矿物都利用多种方法解译,相互验证,有效的提高了解译精度。
-
-
-
-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 2008年
-
摘要:
中国的煤田构造遥感是伴随煤田地质勘查评价工作发展起来的.1985年,长春煤田地质研究所利用6幅美国陆地卫星图像,在阴山山脉以北,大兴安岭中段以西,内蒙古自治区的东乌穆珠沁旗和西乌穆珠沁旗一带7000km2范围内,圈定18个含煤盆地,从而使煤田构造遥感成功应用于煤炭资源预测.同时,煤炭部遥感地质中心利用MSS卫片和航片,对乌尼特盆地进一步开展了遥感地质解译,圈定了盆地边界,确定了主要控盆构造和盆地内的二级构造,确定出4个次一级的含煤小盆地及其部分地区的三级构造.1991年完成的“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特征的遥感地质研究”,进一步奠定了煤田构造遥感在煤炭资源调查评价中的重要性.本文从几个重要的年份介绍了中国煤田构造遥感应用进展。
-
-
孟治国;
陈圣波;
刘财;
孟霖达;
宁亚灵
- 《第二届全国国土资源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
| 2006年
-
摘要:
重度覆盖区常规地质工作异常困难,能否发挥遥感技术的优势,减轻工作,加快速度,提高质量,长期存在争议.牡丹江地区是重度覆盖区,在牡丹江市幅1:25万遥感影像地质解译中,我们共制作了1:25万标准影像图、1:25万遥感影像地质图和1:25万遥感影像地质构造图.在进行该地区地质解译时,以1:20万地质图为参考,结合不同地层和岩体的遥感影像特征进行遥感影像地质单元的划分.牡丹江地区是重度覆盖区,地层和岩体的波谱特征差异较小;而借助于遥感技术的优势,可以利用这些地层和岩体的空间特征来进行划分,特别是依靠不同地层和岩体在遥感影像上的几何特征.解译结果与1:20万地质图相比,出现较多不一致的地方有待验证.遥感技术对严重覆盖的构造判读具有先天的优势性,在制作影像地质构造图时,我们可以从方向和深度两个角度进行判读:首先进行构造的方向、连续性及规模的判读,然后结合其分布特征进行深度的判读;并以不同粗细的线条来标注.这样,既简化了地质构造图,又使人们对区域构造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