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测绘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211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地理空间信息、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遥感技术在长城保护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首届环渤海环境遥感论坛等;目视解译的相关文献由420位作者贡献,包括姚晓军、张大弘、许冲等。

目视解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 占比:3.3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4211 占比:96.45%

总计:4366篇

目视解译—发文趋势图

目视解译

-研究学者

  • 姚晓军
  • 张大弘
  • 许冲
  • 徐锡伟
  • 田颖颖
  • 赵小敏
  • 任国鹏
  • 傅建春
  • 傅贵
  • 刘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调娟; 陈一帆; 陈文志
    • 摘要: 本文采用Brovey、HSV、PCA和Gram-Schmidt等算法对广泛使用的国产高分卫星影像进行融合操作,通过结合目视解译等定性方法和多统计量定量计算,分析并比较融合效果,探讨不同融合算法对于高分影像的适用范围。一、数据源卫星(一)高分一号卫星高分一号卫星(简称GF-1)卫星搭载两台2米分辨率全色/8米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四台16米分辨率多光谱相机,设计寿命长达5年至8年。
    • 胡鹏鹏; 李志强; 朱道恒; 苏倩欣; 李高聪
    • 摘要: 裂流是沿海地区频发的一种高速离岸流。根据Castelle的裂流分类模型对广东省14个海滩的Google Earth影像进行了解译分类,对裂流分类模型在遥感影像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高风险月份,海滩裂流的组成较为单一,混合型裂流少,水深控制的裂流占据主导地位,裂流数量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在中风险月份,水动力控制的裂流和混合型裂流的比例增加,水深控制的裂流仍然占有一定比例;在低风险月份,裂流很少出现,甚至无裂流发生。裂流的类型与海滩的状态密切相关。对于海湾中的海滩,海湾长度影响裂流的数量,海湾凹入度影响不同类型裂流的组成比例。考虑到实验条件的限制,这一规律需要后续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更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和验证。按照本文解译标准得出的分类结果,与前人提出的裂流风险性评价模型吻合度较高,进一步说明了该解译标准的有效性,为今后对海滩裂流的研究和分类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王萍; 许春梅
    • 摘要: 针对大范围多类型的地质解译效率低、规范性差的问题,提出采用面向对象分类结合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铜吉铁路沿线进行半自动化解译。首先,以高分一号、哨兵二号为主要数据源,通过主分量运算、图像融合等技术增强不同地物特征,选取不同的分割尺度以及特征参数,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地层、水文地质等面状信息进行专题提取,其分类精度均大于0.77,提高了解译精度和效率;然后,结合方向滤波增强线性构造,将各类地质要素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最后,选取解译图、地层解译图和植被覆盖度等九个专题要素,通过权重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沿线地质稳定性综合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状况较好,该方法具有有效性,为铁路线选址提供技术支持。
    • 宋杰
    • 摘要: 土地利用监测是自然资源部门的重要日常工作。基层主管部门也迫切的需要对所管辖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开展小区域土地利用分类监测就是及时了解土地利用现状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基于像元的自动分类(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人工目视解译、人工和自动相结合等三种土地利用分类方法进行试验,经研究发现目视解译和自动分类结合的方法能够充分地将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人工智能的快速高效的优点进行整合,信息提取精度能够满足要求的同时保证了更新效率,是目前最适合小区域土地利用分类监测工作的方法,为同类型的分类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
    • 王占玲; 曹引; 赵红莉; 蒋云钟; 李杰; 郭昊淼; 李向龙
    • 摘要: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不同区域的湖泊发生了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变化。采用RS和GIS技术,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为基础,基于2019年GF-1时序遥感影像,通过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结合双峰阈值法提取水体,在二次校正时利用目视解译判断出湖泊变迁类型,随后导出水体面积定量评价面积在1 km^(2)以上的发生变化的湖泊,并对变迁类型、变迁等级与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①全国有814个湖泊发生不利变迁,主要变迁类型包括萎缩、耕地侵占、湿地侵占、养殖地侵占、其他侵占,占湖泊总数的28.3%;②变迁类型空间差异明显,北方湖泊多以干涸萎缩为主,南方湖泊变迁多以水田、养殖业侵占类型为主;③扩张型湖泊主要集中于西藏和青海地区。研究结果为湖泊变化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最新基础数据。
    • 王光远; 邓正栋; 路钊; 王大庆; 时玥; 许颢砾; 赵晓宁
    • 摘要: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为研究区,系统探讨分析了基于遥感的不同方法在积雪信息识别中的应用.首先,对研究区两个时相的高分六号(GF-6)多光谱相机(PMS)影像进行目视解译,掌握了研究区内地物类型和积雪分布特点.其次,基于目视解译结果,选取了8种典型地物类型,得到了"积雪"和"非雪"两类像元的光谱特征规律.再次,探讨分析了6种方法在积雪识别中的应用,利用精确率、召回率和F指数3个指标进行了精度评价.最后,提出了基于投票结果的最终识别结果判定方法,得到了研究区积雪信息最终识别结果.研究表明:①受下垫面和阴影的影响,研究区"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现象普遍;②深度学习算法的识别效果最好,决策树法的识别效果相对较差;农田区的识别精度高于池塘区,误识别和漏识别的现象都相对较少;③基于投票结果的最终识别结果判定,可以有效改善单一识别方法存在的误识别和漏识别现象.
    • 孙珊珊; 满都呼; 伟军; 朝克图; 阿焱; 张恒; 付和平; 武晓东; 袁帅
    • 摘要: 传统的地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统计方法如人工捕尽法、土丘计数法等,操作起来费时耗力.无人机航拍技术是一种灵活性强、易操作、可实现地面数据与航拍影像动态分析的技术.本研究基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航拍技术,采用不同飞行高度和拍摄面积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13处具有代表性地点调查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地面土丘密度.对航拍影像进行目视解译提取土丘数量,结合地面人工调查测定土丘数量,分析最佳航拍高度;分析航拍面积与土丘密度之间的关系,明确无人机调查东北鼢鼠地面土丘的最小取样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地区,调查东北鼢鼠种群相对数量时,无人机最佳航拍高度为50 m,最小取样面积为2.21 hm2.
    • 陈章林; 杨刚; 杨莎莎; 黄熙贤; 樊鑫
    • 摘要: 喀斯特地区的传统林区保护和统计多靠大量人工测绘及高分影像目视解译勾绘,不仅工作量大耗时耗力,且最终成果精度也不能得到保证.为了尽量弥补这种主观性误差,采用10 m分辨率的高光谱卫星影像与0.8 m分辨率的高分卫星影像多源数据融合的方式,并结合地面目标地物样本光谱采集方法,对贵州六盘水地区乌蒙山地质公园西北段的林分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高光谱、高分融合影像数据SAM分类方法的分类精度较单一数据源的都高,其中基于融合影像的分类精度为85.9%,基本满足地物分类应用及调绘的精度要求.
    • 杨乐
    • 摘要: 遥感影像在地理国情普查、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自动化解译存在技术难度大、适用性差等问题,目视解译、人机交互解译仍是现阶段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方式.本文探讨了基于ENVI软件的目视解译方法、基于ArcGIS的高分辨遥感影像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详细介绍了不同方法技术流程,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合相关项目案例,总结了各方法优点以及适用情况,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 贺弢; 郭锋; 齐书恒
    • 摘要: 遥感技术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随着GIS技术的发展,利用多时相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环境背景等数据分析和GIS技术,找出地质灾害发生的空间规律,可以提高地质灾害发生的可预见性,为防灾和救灾工作提供准确资料,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