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属化合物

金属化合物

金属化合物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3年内共计185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1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1222862篇;相关期刊259种,包括石油化工、金川科技、轻合金加工技术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环境安全与生态学基准/标准国际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2011年十四省市热处理暨第三届全国有色金属热处理学术交流会等;金属化合物的相关文献由3424位作者贡献,包括高秀秉、金性范、安恩秀等。

金属化合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22862 占比:99.97%

总计:1223224篇

金属化合物—发文趋势图

金属化合物

-研究学者

  • 高秀秉
  • 金性范
  • 安恩秀
  • 李在晟
  • 申秀珍
  • 郭允铉
  • 黄圭荣
  • 李炫汀
  • 全美那
  • 崔炳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燕丰
    • 摘要: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开发出一种制备细粉含量少的聚乙烯催化剂新方法。该方法以铬金属化合物为活性组分,无机氧化物为载体,将浸渍好的催化剂前体用热风和红外组合干燥处理,再依次进行高温焙烧,还原,干燥,得到细粉含量少的聚乙烯催化剂。该方法克服了热风干燥的不均匀性,制备的催化剂平均粒径大且规整,极大减少了细粉含量,有利于高密度聚乙烯的生产。
    • 梁前超; 赵建锋; 梁一帆; 李梦杰
    • 摘要: 氢气是未来最有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同时燃料电池的兴起对氢气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储氢技术成为当前氢能源的研究热点。储氢技术包括物理储氢(高压储氢、低温压缩和液态储氢)和吸附储氢(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为此,对当前多种储氢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为研究分析各种储氢技术目前能够达到的技术状态与可用性提供参考。
    • 顾志清; 崔灿; 丁泉茗; 于成龙; 朱嘉琦; 胡超权
    • 摘要: 红外透明导电薄膜是指同时具有高红外透射率和高电导率的功能薄膜材料,其在电磁屏蔽涂层、红外光电探测器、人体红外治疗、红外发光二极管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尽管研究者已经报道了许多关于透明导电膜的综述,但是以往研究者主要关注可见光波段的透明导电,忽视了红外波段透明导电研究的系统总结和评述。本综述主要关注了N型金属氧化物和非氧化物以及P型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和卤化物。首先依据德鲁德自由电子理论模型分析了金属化合物红外透明性能与导电性能难以兼容的物理起源,然后归纳总结了金属化合物的制备、结构和光电性质,揭示了现有N型金属化合物普遍存在导电性高但红外透射率低的问题,P型金属化合物普遍存在红外透射率高但导电性低的问题。针对这些性能方面的瓶颈问题,讨论了薄膜制备、缺陷控制、能带化学调制以及新材料设计等方面的改性思路和可行性方法。最后展望了金属化合物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仍需解决的难题,以期为设计和制备高性能的红外透明导电薄膜提供参考。
    • 余海军; 谢英豪; 李爱霞
    •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分别对碳基材料、合金类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金属硫化物材料、金属磷化物材料等现有热门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了重点介绍,探讨了各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的改性技术方案;并对负极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猜测,指出受限于成本等因素,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目前仍然以碳材料为主。未来,碳材料仍是目前最有望促进钠离子电池实用化的关键负极材料。
    • 胡坤; 郭锦; 张敏刚; 连晋毅; 张怡轩; 李占龙
    • 摘要: 在能源危机的驱使下,电动汽车以及大型储能装置的快速发展需要高能量密度的锂二次电池来实现,锂硫电池硫电极因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而倍受关注。此外,单质硫具有储量丰富、成本低和无毒等优点,使得锂硫电池更具有商业竞争力,因此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二次电池之一。然而,锂硫电池依然存在电导率低、穿梭效应、体积膨胀和锂枝晶等问题,这限制其广泛应用。因此,研究者们从正极材料和夹层着手,除了对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加以改善之外,主要从限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和缓冲正极体积膨胀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相比碳基和聚合物基正极材料,金属化合物基正极材料可以更好地改善锂硫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此外,金属化合物材料作为夹层时同样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能够更好地抑制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减少穿梭效应,提高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一些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磷化物等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或夹层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于部分极性金属化合物而言,其不仅能化学吸附充放电中间产物多硫化物,有效改善硫正极的循环稳定性,而且还能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现出电催化活性,加快多硫化物的转化,提高硫正极的倍率性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金属化合物基正极材料及夹层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制备优异性能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夹层提供参考。
    • 马海燕
    • 摘要: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二次电池,其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负极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一部分,对锂离子电池整体的电化学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在专利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锂离子电池金属化合物负极材料的相关专利申请作为研究对象,从专利文献的视角对锂离子电池金属化合物负极材料的专利申请文献进行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技术改进提供参考。
    • 陈芮; 王青春; 周小纳; 梁小龙; 张凤龙
    • 摘要: 铂基催化剂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关键材料之一,催化材料需具有高活性、高导电率、高稳定性、耐腐蚀等性质。目前,铂基催化剂存在耐久性差、利用率低且价格昂贵等问题,严重制约了PEMFC商业化。因此,制备高稳定性、高活性、成本低的催化剂成为研究重点。综述关于提升铂基催化剂催化活性的两个方向,一是对碳载体改性处理,从而提升电催化性能;二是负载单一类金属、双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等,提升电催化性能。阐述铂基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提升催化活性的研究与应用,提升催化活性可从两方面同时入手,通过改变催化剂组分以及载体特性以达到更好的催化效果,在提升催化活性的同时,降低铂含量,形成经济、稳定的燃料电池催化剂。
    • 陈莉; 马路祥; 董生德; 周园
    • 摘要: 锂硫电池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综述金属化合物包覆锂硫电池正极碳基材料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展望。正极碳基材料主要有石墨烯、多孔碳、碳纳米管(CNT)和碳布(CC)等。金属化合物主要有Ti、Mn、Fe、Co和Ni系氧化物、硫化物。这些化合物通过与正极活性物质复合,提供较多活性位点,吸附电池反应过程中的多硫化锂来减轻穿梭效应,增加锂硫电池性能,但与多硫化锂的作用有限,未来仍需进一步明确掺杂元素的作用机理,以实现最优的电池性能。
    • 张蕾; 孙徐圆; 孙艳; 袁莎莎; 聂晓婷; 弭侃
    • 摘要: 近几年,锂硫电池以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备受人们关注.然而,受限于硫的绝缘性、多硫化物穿梭效应和正极体积膨胀等问题,锂硫电池的市场化应用尚未实现.针对上述难题,设计多功能化复合材料用于载硫、固硫并促进多硫离子的动力学转化成为锂硫电池正极研究的热点.基于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碳@金属化合物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化学特征,被广泛应用于锂硫电池.总结了MOFs衍生的碳@金属化合物复合材料用于锂硫电池的众多案例,为推动锂硫电池市场化提供参考.
    • 张蕾; 孙徐圆; 孙艳; 袁莎莎; 聂晓婷; 弭侃
    • 摘要: 近几年,锂硫电池以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备受人们关注。然而,受限于硫的绝缘性、多硫化物穿梭效应和正极体积膨胀等问题,锂硫电池的市场化应用尚未实现。针对上述难题,设计多功能化复合材料用于载硫、固硫并促进多硫离子的动力学转化成为锂硫电池正极研究的热点。基于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碳@金属化合物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化学特征,被广泛应用于锂硫电池。总结了MOFs衍生的碳@金属化合物复合材料用于锂硫电池的众多案例,为推动锂硫电池市场化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