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野生蘑菇

野生蘑菇

野生蘑菇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园艺、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588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人与自然、人人健康(医学导刊)、医药与保健:下旬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八届十三省市光学学会联合年会、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第八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暨新产品新技术交流会等;野生蘑菇的相关文献由22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延安、张丹、余关键等。

野生蘑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 占比:1.9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7588 占比:97.95%

总计:7747篇

野生蘑菇—发文趋势图

野生蘑菇

-研究学者

  • 刘延安
  • 张丹
  • 余关键
  • 刘刚
  • 刘晓芳
  • 姚忠明
  • 李泰辉
  • 李艳娟
  • 王延群
  • 赵汉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施晓娟
    • 摘要: 一到春天,各种野生菌类和其他植物都进入了生长旺盛期。人们在郊外、公园经常看到很多冒出了头的野生蘑菇,它们的白伞和白杆长得很“干净”,但是千万不要被外表迷惑——它们可能是剧毒蘑菇。并且,有毒的蘑菇时常会与无毒的蘑菇混生,它们外观相似,极易误采误食,导致食物中毒。
    • 摘要: 每到夏秋多雨季节,野生蘑菇纷纷“冒头”,进入生长旺盛期,喜爱这口“鲜”者纷纷采食。在面对一些不认识的蘑菇品种时,有人会采用将其与银器、大蒜同煮的方法来辨别是否有毒。认为只要银器、大蒜没有变色,就可以安全食用。【真相】食材本身可能含有各种天然色素,接触或者与其他食材同煮,色素会混染是常见的现象,这与蘑菇是否有毒没有关系。古代所谓的“银针验毒”实际是银与含有硫或硫化物的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并不能检验百毒。而蘑菇毒素当中是不含硫或硫化物的,所以毒蘑菇也不会使银变黑。至于毒蘑菇可导致大蒜变色的说法也没有足够的依据。
    • 叶小莉; 岳亚军; 赖璟琦; 朱波; 赖少阳; 叶敏; 庄辉元
    • 摘要: 针对深圳梧桐山野生蘑菇中毒案件,于事发地采集23种野生蘑菇样品,采用题示方法同时测定其中α-鹅膏毒肽(α-AMA)、β-鹅膏毒肽(β-AMA)、羧基二羟鬼笔毒肽(PCD)、羧基三羟鬼笔毒肽(PSC)和二羟鬼笔毒肽(PHD)等5种鹅膏肽类毒素的含量,并对唯一检出毒素的致命鹅膏不同生长时期的子实体中的5种毒素含量进行考察。在新鲜蘑菇1 g或干蘑菇0.2 g中加入10 mL水,匀浆后超声10 min,离心5 min。分取1 mL上清液过0.22μm水相滤膜,滤液供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分析。以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5 mmol·L^(-1)乙酸铵溶液和乙腈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后的各目标物用串联质谱仪的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显示:5种鹅膏肽类毒素的质量浓度均在20.0~500.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均为6 ng·g^(-1);对空白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8.3%~98.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30%~11%。在23种野生蘑菇中,除致命鹅膏外,其他22种野生蘑菇均未检出5种鹅膏肽类毒素。致命鹅膏样品中检出了α-AMA、β-AMA、PCD和PSC,毒素总量在成熟期最高(1.50 mg·g^(-1),湿重),生长期最低(1.05 mg·g^(-1),湿重);β-AMA检出量最高、α-AMA次之。
    • 陈信宏(译)
    • 摘要: 为了拯救帝王斑蝶,墨西哥科学家正把一座森林往山上迁移1000英尺法兰希斯科·拉米雷兹·克鲁兹在儿时很喜欢跟在祖父身后爬上墨西哥中部的高山:在祖父放羊吃草或者采集野生蘑菇的时候,拉米雷兹就会在成群的帝王斑蝶之间玩耍。那些蝴蝶每年秋天都会迁徙3000英里(约4800公里)来到这片森林,将蓝天变成一片的橘色。
    • 王桂书
    • 摘要: 三月的一场春雨,让我想起了野生蘑菇。我生在川东农村,房前屋后都是树木。雨季一来,菌子就被催生出来。每次捡回菌子,先搁在清水里浸泡,然后洗去泥沙,放在油锅里煎炒再加水熬汤。滑溜溜的菌子,香脆可口,菌子汤也是喷喷香,不得不说,真是天赐的美餐!
    • 吴志
    • 摘要: 夏季气温升高,雨量充沛,野生蘑菇也进入“丰收季”。由于辨不清毒蕈与食用蘑菇,常有人因误食而中毒。专家提醒,目前并没有简易方法鉴别野蘑菇是否有毒,预防毒蘑菇的最佳方法,就是不采、不食、不买路边的野蘑菇。中毒后及时考虑血浆置换6月中旬,家在福州的12岁男孩小杰,和妈妈去附近的小山上散步,发现山上零零星星的野蘑菇相当诱人,长得也像在菜市场看到的一些食用蘑菇,便共同采摘一些回家。当天中午,妈妈便爆炒了一盘美味野蘑菇,晚上又将剩下的部分野蘑菇炖了汤,吃完后,小杰并没有任何不适。
    • 微雨
    • 摘要: 随着开学季到来,校园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成为9月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的督查重点。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不得制售冷荤类、生食类、裱花蛋糕以及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此外,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发文,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
    • 唐建华(指导); 林敏
    • 摘要: 野生蘑菇因其味道鲜美,近年来备受一些食客追捧。不少人会自己上山采蘑菇。这种行为其实非常危险,因为很可能采到毒蘑菇导致食物中毒。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难自鉴网上有很多鉴别毒蘑菇的传言,比如蘑菇越鲜艳越有毒;形状异常,带有恶臭或苦味。
    • 解楠; 李清清
    • 摘要: 目的 分析野生蘑菇中多种元素及砷、硒形态含量,对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讨论,并对野生蘑菇中砷、硒元素含量和形态占比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我国不同区域代表性可食用野生蘑菇的多种元素进行分析,针对砷、硒含量较高的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HPLC-AFS)/ICP-MS进行砷、硒元素形态分析,对前处理条件和检测条件进行研究和优化,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野生蘑菇中多种元素的分析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各元素检出限在0.001~0.200 mg/kg之间,回收率为96.8%~102.5%;采用HPLC-AFS/ICP-MS可将蘑菇中砷酸根、亚砷酸根、硒酸根、亚硒酸根等不同元素形态进行有效地分离和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5.2%~101.6%.结论 本方法前处理简便、灵敏度高、干扰小、精密度高、准确性好,适合于检测蘑菇中多种元素含量及其形态分析,并为科学评价野生蘑菇中常见元素含量提供数据参考.
    • 杨旻(文/图)
    • 摘要: 去过芬兰后,我开始打心底里羡慕起芬兰人--他们竟拥有如此大片的森林来感受秋天。秋的浪漫浸透在叶子的脉络之间,秋曰阳光下的湖光山色是厚重而唯美的画卷。人们走进郊野林地,用亲手采摘的野生蘑菇和浆果来犒劳味蕾。即便是都市细窄街道旁的老建筑,也在秋色的装点下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芬兰的秋日,展现着至美的北欧风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