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81673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世界中联第五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第5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等;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相关文献由437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发全、徐酉华、廖林等。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1673篇
占比:99.97%
总计:581826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研究学者
- 林发全
- 徐酉华
- 廖林
- 张耀东
- 张迎辉
- 施均
- 林果为
- 王小钦
- 王广义
- 王臣玉
- 马诗玥
- 严志龙
- 于颖
- 刘亚辉
- 刘凯
- 刘江华
- 刘炜
- 刘爱芬
- 刘继军
- 勾春燕
- 吕国悦
- 吴正阳
- 周敏
- 唐劲光
- 张全会
- 张平
- 张志泉
- 张景荣
- 张瑜
- 张艳玲
- 张静
- 朱呈光
- 朱立波
- 李东晓
- 李文美
- 李新红
- 李治国
- 李津婴
- 李海燕
- 李艳博
- 李菁菁
- 杜晓宏
- 杨小勇
- 杨建豪
- 杨慧
- 杨波
- 段旭华
- 游亚兰
- 潘虹
- 王宇锋
-
-
相燕;
沈亚莉
-
-
摘要:
回顾性分析7例发现新的突变位点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7例患儿均以贫血、黄疸、脾大为主要表现,提取患儿及其父母静脉血DNA,以外显子芯片捕获加高通量测序法进行基因检测,其中4例患儿有ANK1基因新的突变位点,1例患儿有PIEZO1基因2个新的位点突变,2例患儿有SPTB基因新的位点突变。
-
-
谢新林;
谭翔予;
刘坚
-
-
摘要:
该文旨在提高对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诊治的认识。目前已经对302个已知致病基因(包括ANK1、SPTAN1、SPTA1、EPB42、SLC4A1和SPTB)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关键剪接信号进行了基因测序和分析报道。该文介绍1例HS患儿,出现贫血、黄疸、红细胞(RBC)寿命缩短、脾肿大等。基因测序发现患儿及其父亲的SPTB基因新的突变c.4973+1G>A,诊断为HS。该突变是一种剪接突变,可能导致RBC膜β-血红蛋白截短,进而引起RBC正常功能丧失,导致溶血性贫血、黄疸等疾病。
-
-
赵金华;
洪菲;
陆生丽;
朱美君;
徐明
-
-
摘要: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是先天性红细胞膜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红细胞球形化,红细胞在脾脏被破坏增加引起溶血性贫血,临床主要以贫血、黄疸、脾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7月3日收治1例以反复皮肤黄染为主要表现的患儿,该患儿出生后不久有溶血、贫血、黄疸等表现,基因检测发现ANK1基因错义突变,结合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查结果,确诊为HS。本例患儿致病原因可能是新发现的ANK1基因突变,该基因突变位点未被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收录,无相关文献报道。HS临床表型无特异性,基因检测可协助诊断。本文通过总结该患儿治疗中的经验、教训,以提高大家对HS的认识。
-
-
邓天勤;
谢雨莉;
江旋;
焦淑静;
连文昌;
李雪梅
-
-
摘要:
目的探讨单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单体型在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例ANK 1基因c.3641delC杂合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精液样本,用机械制动法分离单精子样本并进行全基因组扩增,通过ASA基因芯片分析基因上下游1 Mb范围内SNP位点,确定未携带以及携带致病变异的染色体单体型。将获得的4份胚胎滋养层细胞活检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在完成全基因组扩增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判断胚胎携带致病变异的情况,选取可用囊胚进行移植,于孕18周抽取羊水样本,确认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变异。结果通过单精子SNP位点检测共筛选出30个SNP位点,成功构建突变型及野生型单精子SNP单体型,植入前单体型分析提示2枚胚胎携带致病变异,2枚未携带;妊娠中期羊水基因检测证实胎儿未携带ANK1基因c.3641delC杂合突变。结论对于携带新发致病变异的男性,通过单精子SNP单体型构建连锁分析,可为患者夫妇提供准确有效的单基因病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M),筛选正常胚胎进行移植,从而阻断致病基因垂直传递。
-
-
张丽丽;
胡建华;
勾春燕;
吕文良
-
-
摘要:
终末期肝病是指各种慢性肝病的晚期阶段,以黄疸、脾大、腹水、肝性脑病等临床表现为主.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地中海贫血是归属于溶血性贫血.既往报道同时患有上述两种贫血的患者较少,且本例患者的黄疸、贫血与临床单一疾病的特征不符,为少见病例.
-
-
孔庆琳;
周敏
-
-
摘要: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因患者的红细胞膜蛋白存在缺陷导致的一种慢性溶血性疾病.HS新生儿的临床表现不一,且不典型,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黄疸,可伴有贫血.目前国内外关于新生儿HS的研究较少.本文就新生儿HS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等进行综述,以便提高临床医生对新生儿HS的认知水平,促使其尽早识别新生儿HS.
-
-
潘晶;
王苑;
潘飞
-
-
摘要:
总结2例成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行腹腔镜下全脾切除术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注重应激性溃疡及肝、肾功能不全的预防,加强病情观察,做好精准抗凝.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经治疗、护理后,恢复较好,分别于术后第9天、第10天出院.
-
-
王英俊;
刘震;
陈浩;
叶彤;
郑辉明
-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优先脾动脉结扎巨脾切除术在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16例行腹腔镜优先脾动脉结扎巨脾切除术的H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HS患儿的手术均获得成功,且无特殊的并发症发生,预后较佳.结论 腹腔镜优先脾动脉结扎巨脾切除术治疗HS患儿可降低手术的难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且效果良好.
-
-
曹茜茜;
任毅;
杨静
-
-
摘要:
溶质载体家族4成员A1(SLC4A1)是一种重要的跨膜糖蛋白,在肾脏酸碱平衡稳态的调节及维持红细胞膜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人SLC4A1基因的两个启动子分别编码位于红细胞表面的红细胞阴离子交换蛋白1和肾脏闰细胞基膜侧的肾脏阴离子交换蛋白1.SLC4A1基因突变通过使SLC4A1蛋白转运异常或功能丧失,导致遗传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东南亚卵形红细胞症.目前SLC4A1突变引起dRTA的致病机制已取得相应进展,为遗传性dRTA诊治提供了一些治疗方向,有望在细胞水平治疗遗传性dRTA.
-
-
闫彦睿;
李培岭;
刘豹;
范蕊;
石太新
-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方法 对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34例H S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34例H S患儿中,男15例,女19例,男:女为0.8:1;起病中位年龄为16.5个月[四分位距(IQR):1.0~46.0],诊断中位年龄为29.5个月(IQR:11.6~79.0).有17例(50.0%)患儿家族史阳性,有12例(35.3%)发生了并发症;首诊时有25例(73.5%)同时存在贫血、黄疸、脾肿大,有9例(26.5%)临床表现不典型.在34例患儿中,对29例行Coomb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对31例行外周血涂片和(或)骨髓涂片检查,其中24例(77.4%)可见球形红细胞;对30例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其中23例(76.7%)增高;对1例行基因检测,为SPTB基因突变.随访显示,对20例(58.8%)重度贫血患儿行输血治疗,输血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较输血前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11.107、-10.400,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较输血前明显下降(t=4.454,P<0.05);对13例(38.2%)患儿行全脾切除术,术后3天、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总胆红素均明显好转(F值分别为23.144、24.576、74.499、33.085、5.989,P<0.05).结论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H S患儿,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对诊断不明确的患儿应进行长期追踪,减少误诊、漏诊.
-
-
-
李晶滢;
勾春燕;
李秀惠;
邱金鹏;
许文君
- 《世界中联第五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藉此探讨和交流临床经验。方法:对5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贫血患者,回顾分析其肝功能指标、全血细胞分析、外周血涂片、影像学检查等各指标。结果:4例患者黄疸水平与其慢性肝病严重程度不成比例,3例患者贫血程度同慢性肝病病情不符。结论:慢性肝炎患者出现同病情严重程度不符黄疸贫血时,应考虑合并其它血液系统疾病,减少临床漏诊可能。
-
-
-
-
-
王广义;
刘亚辉;
刘凯;
吕国悦;
谭毓铨
- 《第十一届全国腹腔镜高级技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首次报道目前国内外手术治疗病例数最多的Hs家系.rn 方法:总结分析同一家系9例Hs患者中由我院收治的5例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方法体会及治疗效果.rn 结果:本组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3例合并胆囊结石联合胆囊切除,1例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联合胆囊切除、胆道探查,5例无中转手术,全部治愈出院.rn 结论:采用二级脾蒂Ligasure两步离断法的腹腔镜脾切除术是治疗Hs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段.对于合并胆石症的Hs患者联合胆囊切除更能体现微创外科优势.
-
-
王广义;
刘亚辉;
刘凯;
吕国悦;
谭毓铨
- 《第十八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
| 200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首次报道目前国内外手术治疗病例数最多的HS家系。rn 方法:总结分析该院收治的同一家系5例HS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方法体会及治疗效果。rn 结果:本组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3例合并胆囊结石联合胆囊切除,1例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联合胆囊切除、胆道探查,5例无中转手术,全部治愈出院。rn 结论:采用二级脾蒂LigaSurer两步离断法处理脾蒂及联合应用超声刀离断脾周韧带的腹腔镜脾切除术是治疗HS最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