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目
选目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30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图书目录、文摘、索引、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3篇、专利文献17551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图书馆建设、新世纪图书馆等;
选目的相关文献由90位作者贡献,包括雷勇杰、丁典、刘笑天等。
选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551篇
占比:98.30%
总计:17854篇
选目
-研究学者
- 雷勇杰
- 丁典
- 刘笑天
- 本刊编辑部
- 梅潇尹
- 江曾培
- 丁祯彦
- 丰收
- 人中
- 仲民
- 倪慧良
- 傅
- 傅维康
- 减克家
- 刘凯鸣
- 刘志权
- 刘慧晏
- 刘泉
- 刘芳
- 刘锦庭
- 卞之琳
- 吉明周
- 吴炜
- 周丹
- 周本淳
- 周瀚光
- 唐一吟
- 奕庆怡
- 姚小鸥
- 孙瑛
- 屠志芬
- 常绍民
- 张建安
- 张永早
- 张竞艳
- 彭庆生
- 彭春林
- 徐水平
- 文卒
- 施凌乙
- 曲慧钰
- 曹保合
- 曾大兴
- 朱崇阶
- 李似珍
- 李刘钦
- 李永平
- 李祖芳
- 李行杰
- 李迪
-
-
陈振濂
-
-
摘要:
《陈振濂学术著作集》已经出版了20种,横跨五年。这套集子在构思策划时,是经过反复比较仔细考虑的。首先,是要求"选目"的精当,尤其是要使得这部规划中上千万字体量的大型学术著作集本身,必须构成一个清晰的、分类明确的学术"结构",而并不是整体上零散、孤立偶然为之的任性的"随想随举",即偶然想到一个题目就做一个题目的散兵游勇式的"碰运气"。
-
-
曾大兴
-
-
摘要:
《宋词三百首笺注》有五个特点:一是尺度很严;二是以“浑成”为旨归;三是所选词人多达82家,便于读者一窥宋词全貌;四是所选作品章法井然,便于初学;五是收录了不少史料、词人逸事珍闻和宋、元、明、清各代词话,便于读者了解词人生平、理解作品。其局限有四:一是过于推崇梦窗词,使得20世纪前40年的词坛几乎被梦窗词风所笼罩,造成不良影响;二是对苏、辛词缺乏认识,甚至连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不选;三是所附评论主要是传统词家的评论,很少采择现代词家的评论;四是注释比较简单。唐圭璋先生后来所作《唐宋词简释》对《宋词三百首笺注》作了若干补救:一是恢复了周邦彦的“词中老杜”地位;二是补选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三是对词的章法结构作了细致的分析。
-
-
连冕
-
-
摘要:
面对丰富的中国传统文献存藏如何科学、规范,并高品质、现代化地推进再造、整理、研究、复原等学术作为,是当前我国包括美术、设计、音乐、舞蹈等艺术史研究界必须积极直面的严肃且急迫的学科自觉问题.而选择通过选辑类丛书的出版,首要的目标即是拓殖出属于真正"艺术"的新的疆域,力图凭借具规模、见深度的实证考辨工作,完整呈现"六艺"之"艺"的关键内涵.这些内容从其出版计划上看,又当包括了类目、考索、技术三个层次,目的即在开拓全新文献学集成研究手段,进而发掘罕传文化史深层富矿价值,并最终实现对人文社会学旧式依赖路径的阶段性修正.具体在技术性层次内,还应当强调能够执行突破性的文献处置、复原手段,并以创造性的文本理董、研辩模式展开,最终达至艺术性的文化史呈现与推动.
-
-
梅潇尹
-
-
摘要:
《大一国文》课程是西南联大各院系大一学生的必修课,《大一国文》教材是西南联大极具特色的校编教材,尤其是将语体文引入课文并占有相当篇幅的编纂方式,充分显示出编者对"新文学"的历史意识和理论意识。本文梳理西南联大《大一国文》教材三次修订的版本和选目情况,以把握西南联大在新文学经典化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其为现代文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所作出的贡献。
-
-
梅潇尹
-
-
摘要:
《大一国文》课程是西南联大各院系大一学生的必修课,《大一国文》教材是西南联大极具特色的校编教材,尤其是将语体文引入课文并占有相当篇幅的编纂方式,充分显示出编者对“新文学”的历史意识和理论意识.本文梳理西南联大《大一国文》教材三次修订的版本和选目情况,以把握西南联大在新文学经典化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其为现代文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所作出的贡献.
-
-
魏小虎
-
-
摘要:
笔者自多年前阴差阳错,开始终日与碑帖库房的"黑老虎"们为伍(其中墓志、墓碑拓本多达数千件,同事戏称为"死人堆"),唯因生性疏懒,成果寥寥。此番乃得有幸全程参与《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第一、二辑的编纂,感慨之余,愿就本人对馆藏碑帖拓本的认知,结合《丛刊》的选目,略陈其来龙去脉与价值特色,向诸多捐献、出让的藏家,和参与征集采购、整理编纂的新老同事致意,并供方家与读者参考。
-
-
沈扬
-
-
摘要:
莫《选》选目增加了杜甫夔州后诗的比重,对部分因题材、思想和艺术手法而受到冷遇的作品,莫《选》参酌诸说,给予了更为通达圆融的解读.莫《选》的注释遵循以简统繁的原则,将笺与注相结合,运用"以杜证杜"的方法,达到揭橥典故、提示原型、笺释诗意、呈现情境的作用.莫《选》的评赏择取杜诗学中富有争议的问题,以客观求是之态度,作平易通达之解说,不避重复,选择同题材诗歌进行对比阐释,以别见杜诗之深曲高妙.莫《选》力求还原杜甫及其时代的真实面目,既呈现其凡俗窘困的人生状态,也揭示其超越凡俗的成圣道路,为读者理解杜甫、品味杜诗提供思路,也更加切合经典文化普及的初衷.
-
-
-
-
-
摘要:
只有阅读真正的经典时你才会知道人类文明曾经达到如此的高度''译林人文精选''坚持以经典选目、名家译文来呈现西方文明史上的传世佳作,涵盖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彰显人文精神,关照现实生活,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可靠的选择。
-
-
王伟
-
-
摘要:
本文尝试用"选目比较"的方法,对宋词选本影响深远的《宋词三百首》《唐宋名家词选》选目进行量化统计,以探寻朱祖谋、龙榆生二家选本选录标准背后的深层因素.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入围的宋词作家作品数量而言,后者数量略有减少,但作品数量明显增多;审美标准也存在明显差异,同样推尊南宋词人,前者尊吴文英,后者尊辛弃疾.分析发现,二家选本的差异,不仅仅是编选宗旨的差异,也与各自的审美标准和时代的学术风尚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