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热汽温
过热汽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6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9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69607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仪器仪表用户、自动化仪表、能源研究与利用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第三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等;过热汽温的相关文献由636位作者贡献,包括沈炯、李益国、吕剑虹等。
过热汽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9607篇
占比:99.59%
总计:69891篇
过热汽温
-研究学者
- 沈炯
- 李益国
- 吕剑虹
- 李东海
- 牛玉广
- 王万召
- 雎刚
- 常太华
- 朱红路
- 王东风
- 丁艳军
- 刘吉臻
- 潘蕾
- 韩璞
- 马良玉
- 张虹
- 恒庆海
- 潘笑
- 窦春霞
- 谷俊杰
- 丁维明
- 何同祥
- 兰立刚
- 刘翠花
- 刘长良
- 史耕金
- 孙建平
- 孙立
- 张青月
- 徐治皋
- 徐用懋
- 杨平
- 江清潘
- 牛培峰
- 王广军
- 王晓丽
- 王晓伟
- 程明
- 罗嘉
- 罗毅
- 肖本贤
- 薛阳
- 许昌
- 赵兴涛
- 郑源
- 郝娜
- 钟灼均
- 陈小强
- 陈欢乐
- 陈琛
-
-
齐卫祎;
邓拓宇
-
-
摘要:
针对火电机组主汽温被控对象所具有的大惯性、大迟延以及其随机组负荷变化而发生的参数时变性,为解决传统串级控制方案在机组深度调峰情况下控制品质恶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间隙度量的多模型过热汽温预测控制策略。引入间隙度量理论来确定各模型输出的权值。首先选取若干个典型工况设计局部预测控制器;再运用间隙度量理论,计算各个局部预测控制器的输出权值,进而加权求出控制器的输出值。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应对机组负荷变化时被控对象参数变化的问题;与使用常规的串级控制以及单模型预测控制方案相比,主汽温的动态和稳态性能得到了改善。
-
-
黄庆勇;
徐亮;
姜波
-
-
摘要:
大多数火力发电厂的过热汽温控制采用的是DCS自带的经典PID控制。这类控制系统对于滞后性较大的高阶被控对象、现场执行机构死区大和减温阀线性差等工况,其控制品质较差。如果将无辨识自适应控制器IFA、预估与大数据智能诊断等先进技术引入到锅炉过热汽温控制系统中来,优化DCS系统算法逻辑,这不仅能控制过热汽温在额定值允许范围这内,而且可以适当提高过热汽温,提高蒸汽品质。另一方面可以省去升级改造喷水减温装置即可投入自动,其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
-
于来宝;
谢兴旺;
宋晶;
袁博
-
-
摘要:
针对锅炉过热汽温模型结构和参数发生较大变化时常规PID控制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的问题,提出一款基于actor-critic(AC)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的自适应PI控制器.控制器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实现AC强化学习结构,其中actor网络输出为PI控制器参数,cri-tic网络对actor网络输出进行评判以生成时序差分(temporal difference, TD)误差信号,TD误差信号驱动RBF网络权值在线更新.介绍了锅炉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结构特点,给出了RL-PI控制器设计和算法执行步骤.完成了锅炉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典型的非线性时变锅炉过热汽温系统为被控对象,进行了正常工况、增益增大、惯性增大、增益突变、惯性突变以及加扰动等6种工况下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模型预测控制、模糊控制以及常规PI串级控制方法相比,该RL-PI控制器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极大提高系统适应工况变换的能力,且具有更强的自学习能力,收敛速度更快,鲁棒性更强.
-
-
刘磊;
杨少杰;
孙明;
董泽
-
-
摘要:
为了进行控制器的设计和整定参数,建立精准的过热汽温模型,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由于哈里斯鹰算法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和收敛精度低的问题,提出多策略优化的哈里斯鹰优化算法。在探索阶段利用Logistic混沌映射,优化种群的初始化问题,从而改善哈里斯鹰算法收敛精度低的问题;然后通过随机收缩指数函数非线性化能量方程,使得算法在寻优过程更加协调;最后引入了自适应权重因子更新猎物的位置,提高算法的准确度。通过与其他算法比较,证明了本文算法的精准度。多策略优化的哈里斯鹰优化算法应用于现场数据辨识,对某600 MW超临界机组的过热汽温系统进行辨识,验证算法的准确性和优越性。
-
-
史耕金;
李东海;
丁艳军
-
-
摘要:
过热汽温是火电机组日常运行的重要参数,为适应其大惯性大滞后的特性,常采用串级控制策略进行控制,但控制结构较为复杂,控制器整定较为繁琐。一种改进的自抗扰控制器可简化传统过热汽温的控制结构并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但由可再生能源系统接入引起的不确定性客观存在,改进的自抗扰控制仅是在标称工况下设计的,无法有效应对不确定性。采用不确定系统的随机分析方法——概率鲁棒设计改进自抗扰控制器,旨在保证机组工况发生变化时控制器仍可最大概率满足控制指标要求。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概率鲁棒的改进自抗扰控制器能够获得良好的动态性能与强鲁棒性,展现了其未来应用于火电机组的前景。
-
-
马良玉;
陈婷婷;
刘文杰;
李倩倩
-
-
摘要:
基于历史运行数据对过热器喷水减温系统特性进行神经网络建模,在不改变机组原过热汽温控制逻辑和PID参数的前提下,采用基于预测模型的前馈补偿和反馈补偿相结合的策略,在控制回路的顶层对过热汽温设定值进行实时优化补偿,以改善过热汽温控制效果,并借助600 MW超临界机组仿真机进行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设定值优化补偿方案可明显提升过热汽温的控制品质,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
-
杨硕;
杨宇;
刘明伟
-
-
摘要:
在火电机组中,过热汽温既影响安全性,又影响经济性,因此过热汽温控制系统需要对过热汽温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然而,过热汽温控制对象具有长惯性、长迟延特性,再加上减温器喷水后汽温测点位置选择不合适、减温水调节门性能差等原因,造成某些机组对过热汽温的控制能力较差.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基础控制器(New Foundation Controller,NFC),分析了以NFC为基础的汽温串级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并通过建立控制对象的工程模型来整定NFC参数.投运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基础控制器满足汽温自调系统长期投入的条件,达到了汽温串级控制系统改造的预期目的.
-
-
刘建航;
王志
-
-
摘要:
锅炉在负荷控制AGC-R模式下主、再热汽温容易超温,严重威胁机组的安全运行及寿命。针对某厂2台300MW"W"火焰负荷控制"R"模式下出现主、再热汽温超温现象,经过深入分析主、再热汽温调整的原则以及引起超温的原因。通过研究制定采取各种针对性措施进行调整燃烧,基本上解决了锅炉负荷控制"R"模式下主、再热汽温超温问题,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
-
刘建航;
王志
-
-
摘要:
锅炉在负荷控制AGC-R模式下主、再热汽温容易超温,严重威胁机组的安全运行及寿命.针对某厂2台300MW"W"火焰负荷控制"R"模式下出现主、再热汽温超温现象,经过深入分析主、再热汽温调整的原则以及引起超温的原因.通过研究制定采取各种针对性措施进行调整燃烧,基本上解决了锅炉负荷控制"R"模式下主、再热汽温超温问题,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
-
陈巍文;
蒋薇;
徐柳斌;
张关淼
-
-
摘要:
介绍一种基于Smith预估控制器的过热减温水温度控制策略,阐述了该控制策略的设计思路及实现方式,结合RB(辅机故障减负荷)试验过程中因控制器出现积分饱和导致减温水开启较慢,致使出现主汽温度偏高的现象,详细分析了积分饱和的产生过程和原因,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该措施成功应用于某"一带一路"重点海外项目2×1050 MW机组,为采用同类型控制策略的机组提供技术参考.
-
-
Duan qiugang;
段秋刚
- 《2016中国发电自动化技术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以维持燃水比的稳定为超临界机组过热汽温的主要控制手段为前提,通过对工质热量传递机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超临界机组过热汽温焓值控制方法,实现了减温喷水的精确控制,解决了控制过程的非线性,并将汽温调节过程中对中间区段内工质温度的影响考虑到给水控制系统中,全面完善了超临界机组过热汽温控制方案.
-
-
-
严振杰;
薛阳
-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对实际对象进行数学建模来加以分析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典型火电机组过热汽温的控制是火力发电中的一个重要系统,维持过热汽温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电厂过热汽温对象的数学建模,可以通过改变减温水阀门开度,获得过热汽温的动态特性曲线,应用系统辨识以及曲线仿真拟合,求得数学模型。同时,结合神经网络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将RBF 神经网络用以在线调整PID参数,并应用于电厂过热汽温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
-
- 《2008电站热工控制研讨会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交流年会》
| 2008年
-
摘要:
过热汽温被控对象具有大惯性、大迟延特性且对象参数随负荷变化较大.针对这些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易于工程实现的过热汽温先进控制策略.在常规串级PID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了多模型切换控制方案,有效避免了单一控制模式不能适应系统工况变化的问题.另外,主调PID控制器的参数通过内模原理整定,较好地保留了内模控制器的特点,能够有效克服过热汽温对象的大迟延特性.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某电厂300MW机组,从投运效果看,当机组负荷大范围变化时,过热汽温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
-
- 《2008电站热工控制研讨会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交流年会》
| 2008年
-
摘要:
目前,绝大多数火电机组的过热汽温控制仍采用经典的PID控制系统.这类控制系统对于容积延迟较大的高阶被控对象,其控制质量一般不高.如果状态变量控制加入过热汽温控制系统,却可以使得机组在扰动工况下的汽温动态偏差大大减小.这不仅能保证锅炉过热汽温在额定值上下不超容许范围,而且过热汽温运行值可以适当提高.另一方面可以省去一级喷水减温装置,以及节省一套控制系统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其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
-
-
李鑫滨;
窦春霞;
年晓红
- 《第26届中国控制会议》
| 2007年
-
摘要:
将聚类算法和模糊控制相结合,针对具有非线性、大时滞的电力系统锅炉过热汽温系统,提出一种聚类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参数进行优化,有效地解决了非线性、大时滞对锅炉过热汽温系统影响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案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因此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
-
-
安国涛
- 《第五届全国电站锅炉专业年会》
| 2010年
-
摘要:
锅炉汽温是发电厂安全经济运行所必须监视与调整的主要参数之一,而过、再热蒸汽温度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文章分析了锅炉过热汽温加减负荷过程中调节、变工况汽温调节的危险点、再热汽温的调节特点等常见的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正常运行过程中,应保持减温器具有一定的开度,一般应大于7%;在加负荷过程中再热汽温的上升速度要比过热汽温的上升速度快,这时可以采用开大汽轮机调门的办法,适当开启减温水的办法来调节汽温,减负荷过程与此相反;在启动磨煤机适当关小再热烟气挡板可以先适当的降低汽温。在变工况时,应尽量的保持锅炉的热负荷与汽机的机械负荷相匹配。由于再热汽的比热相对于过热汽要小,且补偿能力差,故在负荷以及流量发生变化时,易引起再热汽温的大幅度波动,比较难控制。因此,应加强对再热汽温的监视与调整,并对有预见性的变化可以进行适当的超前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