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工程专业
轻化工程专业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19144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教育教学论坛、化工高等教育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1年北京服装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年教研论文报告会、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化学类专业研究生化学课程与教学研讨会暨“211、985”高校化学类专业研究生教育高层论坛等;轻化工程专业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平、袁久刚、习智华等。
轻化工程专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9144篇
占比:99.97%
总计:319252篇
轻化工程专业
-研究学者
- 王平
- 袁久刚
- 习智华
- 任燕
- 崔莉
- 陈英
- 王强
- 姜会钰
- 王树根
- 孟春丽
- 杨卓
- 范雪荣
- 付少海
- 余圆圆
- 刘保江
- 刘建勇
- 姚金波
- 尚玉栋
- 师文钊
- 徐蔚
- 曹机良
- 王运利
- 王雪燕
- 闵洁
- 张瑞萍
- 王建明
- 王明
- 王柏华
- 王炜
- 付少海1
- 付承臣
- 何瑾馨
- 俞丹
- 刘瑾姝
- 吴赞敏
- 周伟涛
- 孙向东
- 孙昌
- 廖隆理
- 张丽平
- 张颖
- 彭俊军
- 朱智甲
- 权衡
- 李伟
- 李宏伟
- 李明
- 李津
- 李珂
- 李静
-
-
王勃翔;
李佳;
程德红;
路艳华
-
-
摘要:
主要探讨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举措,设计并构建了以工程训练为核心的实践训练环节,从以理论基础知识扩展到以工程实践训练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推进轻化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培养适应国际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
-
袁久刚;
王平;
田安丽;
殷允杰;
徐进
-
-
摘要: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是实验教学的目的,但仅依靠验证性实验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采用虚拟仿真和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对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测配色原理实验”和“染色打样实训”进行改革。通过重组实验教学内容、建设虚拟仿真平台以及设计任务驱动实验,实现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俞丹;
王炜
-
-
摘要:
伴随着纺织工业的蓬勃发展,纺织学科人才是研究和解答纺织工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和不断推进其发展的重要保证。“纺织概论”作为轻化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纺织纤维的基础知识,了解纺织材料的发展趋势,树立和巩固专业思想,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针对“纺织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东华大学化工生物学院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具有新工科专业特色的教学培养模式,融入丰富的思政元素,为培养纺织工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
-
陈镇;
方正军;
张帆;
胡倩;
窦建洲
-
-
摘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许多优点,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以轻化工程专业“染整工艺设备”课程为例,分析教学改革的动因,介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取得的效果,并提出后续的改革建议。
-
-
任燕;
王立;
尚玉栋;
习智华
-
-
摘要:
针对目前轻化工程专业教育与艺术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以纺织、服装、轻工、材料等特色学科资源为基础,通过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梳理出艺工融合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链,并以纺织品印染加工为主线,构建特色鲜明的轻化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将现代纺织高新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相融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
-
胡永峰
-
-
摘要:
我是嘉兴学院轻化工程专业2018届毕业生胡永锋,曾获得2016年度中国皮革协会奖学金。在我的印象中,中皮协一直以来都特别注重行业人才培养。于我而言,在学校时就获得过中皮协与一些皮革企业在高校设立的奖学金,毕业后,又非常荣幸获得了中皮协为了鼓励更多人才在皮革行业就业而支持设立的皮革工匠助长基金。而我自己的家庭本来就不富裕,在学校期间家里还一度因为母亲生病等原因欠下不少债务,毕业后又因为在外地工作.
-
-
任燕;
王立;
尚玉栋;
习智华
-
-
摘要:
针对目前轻化工程专业教育与艺术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以纺织、服装、轻工、材料等特色学科资源为基础,通过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梳理出艺工融合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链,并以纺织品印染加工为主线,构建特色鲜明的轻化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将现代纺织高新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相融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
-
任燕;
尚玉栋;
习智华;
王雪燕
-
-
摘要:
以纺织、服装、轻工和材料等特色学科资源为基础,通过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梳理出艺工融合的纺织类非遗知识链,并以纺织品印染加工为主线,构建特色鲜明的轻化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将现代纺织高新技术与非遗传统技艺相融合,让学生体会中国身份、认同中国文化和培养中国精神。
-
-
任燕;
尚玉栋;
习智华;
王雪燕
-
-
摘要:
以纺织、服装、轻工和材料等特色学科资源为基础,通过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梳理出艺工融合的纺织类非遗知识链,并以纺织品印染加工为主线,构建特色鲜明的轻化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将现代纺织高新技术与非遗传统技艺相融合,让学生体会中国身份、认同中国文化和培养中国精神.
-
-
俞丹;
王炜
-
-
摘要:
纺织印染产业多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产业.《功能整理》课程作为轻化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赋予纺织品功能性的方法,熟悉本专业的前沿知识.针对目前《功能整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东华大学化工生物学院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具有新工科专业特色的教学培养模式,为培养纺织工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
-
Wang Chunmei;
王春梅;
Yin Yu;
尹宇
- 《2018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阐述了轻化工程专业开设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印染产品检测技术与评价”的必要性,从六个方面论述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所应掌握知识技能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印染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与半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印染产品的技术标准、原布(坯布)的质量检测方法、相关纺织化学品的性能检测方法以及印染生产最终产品的检测与评价方法.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印染工厂生产实践提供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
-
-
Huang Xin;
黄鑫;
Zhang Xiaoli;
张晓莉;
Zhou Weitao;
周伟涛;
Ma Jimei;
马季玫
- 《2018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
| 2018年
-
摘要:
多学科交叉融合或跨学科的研究,常常能够获得单一学科研究无法获得的创新成果,是当代科学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体现了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工科毕业设计是本科阶段最后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轻化工程专业(染整工程方向)的特点是以染整工程为核心,结合化学、化工、材料等多学科体系,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中工轻化工程专业是河南省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近些年,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不断改革,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提高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领域关键技能为目标,尝试多学科交叉融合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本文主要从师资队伍建设、毕业设计选题、指导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实践证明,多学科教育背景的师资队伍、贴近实际的综合性选题、相互促进的指导模式和合理有效的考核方法,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有力保障.
-
-
-
-
王柏华;
王建明;
陈英
- 《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北京服装学院轻化工程专业面向行业办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长达50年的办学历程中,该专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验,在2009年被北京市教委确定为市级特色专业。通过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历程的分析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验进行总结,进一步提出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些设想,逐步形成新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在高校间进行交流,促进这个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为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