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不稳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8172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科学与财富、当代体育科技、湖北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六届COA国际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等;踝关节不稳的相关文献由28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强、何栩、余圣贤等。

踝关节不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8172 占比:99.82%

总计:48258篇

踝关节不稳—发文趋势图

踝关节不稳

-研究学者

  • 陈强
  • 何栩
  • 余圣贤
  • 冉讯
  • 刘振康
  • 刘欣
  • 刘津浩
  • 周文琪
  • 唐正午
  • 姜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倩; 黄万新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01~2021-01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两组患者均行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AOFAS评分、Tegner运动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Tegner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术后3d、术后7d,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vs 17.4%)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8%vs 84.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
    • 夏丽彬; 姜财; 郭进华; 郭苗苗; 李小梅; 余圣贤; 章晨; 林忠华
    • 摘要: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慢性踝关节不稳是其较为常见的临床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太极拳作为一种祖国的传统功法一直以来受到广大人群的青睐,研究表明太极拳可以改善人体下肢的肌力、本体感觉和稳定性,提高平衡功能,本文系统性地回顾了近年来的其相关文献,针对太极拳改善CAI患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疗效进行概况,旨在为太极拳预防CAI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参考依据。
    • 王婷; 毛文慧
    • 摘要: 目的对比评估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者在不同跑速落地阶段踝关节的肌电激活模式,并评估动力学约束对踝关节动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招募14名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男青年和14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相匹配的无FAI的对照组,在跑步机上以自选跑速、快速、慢速在跑步机上跑5min,通过三维动作捕捉收集运动学数据和下肢肌电数据,计算跑步各个阶段下肢胫骨前肌(TA)/腓骨长肌(PL)、胫骨前肌(TA)/腓肠肌外侧头(GL)、胫骨前肌(TA)/比目鱼肌(TS)的肌肉共收缩(CII)指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在自选跑速下TA/PL的CII在着地后100~200ms存在差异(p0.05)。两组在阶段Ⅲ的TA/GM的CII存在差异(p<0.05);TA/TS的CII指数在阶段Ⅳ存在差异(p<0.05)。结论两组在额状面及矢状面的肌肉共收缩模式相似,FAI患者采用主动约束的策略来稳定踝关节。但FAI组的CII仍然大于对照组,FAI着陆策略的无效可能是反馈神经肌肉控制缺陷的结果。
    • 张琰冰; 李永乐; 张绪斌; 康锦; 田育宏; 王娜
    • 摘要: 目的探讨“三明治”术式联合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10月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骨科收治的64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资料。其中男性56例,女性8例(其中男性军人20例,女性军人3例);年龄18~35岁,平均25.2岁。致伤原因为军事训练伤、运动伤及生活中扭伤。深层采用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缝合修复固定,中层用人工线带加强固定,表层采用伸肌支持带与腓骨膜缝合加强的“三明治”术式联合关节镜探查修复。手术前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踝关节功能和疼痛。结果64例术后随访10~15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患者切口均无感染,术后2周开始完全负重,4周开始恢复慢跑,3个月后开始运动竞技。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从术前的(55.6±8.5)分提高到术后的(87.5±5.2)分,而VAS从术前的(4.5±1.4)分降至(1.5±0.4)分(P<0.05)。末次随访时行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和距骨倾斜试验,均显示阴性。结论“三明治”术式联合关节镜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沈阳; 向杜磊; 刘铭; 刘松波; 刘欣伟
    • 摘要: 目的探讨全镜下人工韧带移植距腓前韧带(ATFL)重建治疗军事训练伤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2020年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6例因军事训练伤导致踝关节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X线、三维CT、MRI检查了解ATFL损伤情况。关节镜下探查清理,经踝关节镜前外侧入口观察,前外侧辅助入口于腓骨远端和距骨颈外侧面ATFL足印区制作骨隧道,人工韧带重建ATFL,韧带螺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无需石膏或支具固定。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本组26例患者平均获得17.5个月的随访。术后,AOFAS评分为(80.6±5.4)分,明显优于术前的(52.8±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5例(57.7%),良8例(30.8%),一般3例(11.5%),总优良率为88.5%(23/26)。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踝关节不稳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镜下人工韧带移植ATFL重建治疗军事训练伤踝关节不稳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恢复踝关节功能。
    • 孟祥翔
    • 摘要: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不稳发生情况,并探讨影响术后发生踝关节不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共96例,均于本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并接受为期1年随访,依据足踝表现评分量表(FAOS)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性稳定情况并进行分组;由研究人员询问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不稳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1年经评估,有30例患者发生踝关节不稳,占比为31.25%;发生组骨折分型、跟骨牵引、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分型为C型、未跟骨牵引、未早期功能锻炼以及有术后并发症均是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不稳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不稳发生可能与骨折分型为C型、未跟骨牵引、未早期功能锻炼、有术后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 鲁君兰; 蔡斌; 吴智刚; 范帅; 林明慧
    • 摘要: 目的:探讨单侧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的双下肢髋踝肌群肌力、背屈角度和动静态平衡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健患侧之间的差异性。方法:收集36名CAI患者,进行髋踝肌群力量评估、静态动态平衡测试以及背屈角度的测量。结果:静态平衡主要与踝周肌群力量有关(P<0.05);动态平衡与髋、踝周肌群力量以及背屈角度都有关(P<0.05)。健患侧的静态平衡、髋周肌群力量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动态平衡、踝周肌群力量和背屈角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相关性存在差异,给动静态平衡的改善提供了不同的指导方向。同时CAI患者的健侧与患侧功能相似,提示健侧可能有受损,在康复训练中不能忽视。
    • 李国胜
    • 摘要: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对慢性踝关节不稳(lateral instability of the ankle,LIA)距腓前韧带损伤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某院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94例训练伤致LIA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分组,对照组47例给予改良开放式Brostr m锚钉修复,观察组47例给予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随访观察12个月,观察两组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术后12月,观察组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较对照组大,踝关节距骨倾斜角、内、外翻角度较对照组小,距骨前移距离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踝关节稳定性和最大步行距离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26%)较对照组(17.02%)低(P<0.05).结论 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可通过改善LIA距腓前韧带损伤术后患者踝关节活动度,改善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常步青; 王爱国; 张在轶; 郝云甲; 冯仕明; 陶友伦; 范家强; 张述才
    •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患者21例(21足),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6~63(31.34±12.17)岁,右侧13例、左侧8例.21足均采用全踝关节镜下修复治疗,术后定期门诊随访、拍摄影像学资料,观察患者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外观及步态等;通过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及足踝功能测试(FAAM)评分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21例中,7例采用加压钉固定骨块,14例采用带线锚钉重建腓骨侧止点.术后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21例患者随访8~16(12.63±6.8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无感觉过敏现象以及瘢痕触痛,患者对切口外观恢复满意,踝关节正常活动恢复,踝关节抽屉试验阴性,未出现患肢肌肉萎缩,均恢复正常行走步态;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的(5.71±1.19)分改善为(0.71±0.14)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69.43±6.38)分提升到(88.52±0.79)分,FAAM由术前的(64.31±9.70)分提高为(86.37±5.2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86、19.923、8.310,P值均<0.01).结论 全踝关节镜下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具有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是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安全、可靠的方法.
    • 鲁君兰; 范帅; 蔡斌
    • 摘要: 姿势控制能力的减弱是诱发踝关节反复扭伤,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发生的重要因素.星形偏移平衡测试是目前临床和科研中常用的姿势控制评估方法之一.星形偏移平衡测试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在预估踝关节扭伤风险、鉴别扭伤恢复进程以及为其制定康复计划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在慢性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更简洁、有效地为慢性踝关节不稳进行康复评估和训练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