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
路遥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9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6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8篇;相关期刊885种,包括榆林学院学报、现代企业、美文:上半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创新教育论坛、2015年全国中国语言文字博士后论坛学术研讨会等;路遥的相关文献由1948位作者贡献,包括詹歆睿、李建军、贺智利等。
路遥
-研究学者
- 詹歆睿
- 李建军
- 贺智利
- 厚夫
- 王永奇
- 张艳茜
- 侯业智
- 梁向阳
- 贾平凹
- 赵勇
- 路遥
- 刘凤芹
- 张连义
- 徐健
- 李斌
- 喻杰奎
- 委鬼
- 孙萍萍
- 杨俊岐
- 王宝伟
- 王春云
- 程光炜
- 蒋方舟
- 赵学勇
- 邢小利
- 邰科祥
- 陈忠实
- 黄丽艳
- 丁一鹤
- 佚名
- 侅扉
- 吴永强
- 姚维荣
- 孙新峰
- 张达明
- 李生宝
- 李阳
- 梁爽
- 海波
- 白描
- 肖庆国
- 陈亮
- 陈清尧
- 韩鲁华
- 马治权
- 高建群
- 魏家文
- 于敏
- 于涛
- 冯宗仁
-
-
朱慧珍;
易瑛
-
-
摘要:
由孙为民、聂鸥绘画,纪元琪改编的《人生》连环画,以写实性的画笔充分表现了小说中的陕北风情,增加了原著作品的生活容量;绘画语言的隐喻处理传达着复杂的乡土情感,体现着连环画编者对原著思想与情感上的遵循。画家精心塑造陕北人物质朴与善良的形象,成功传达出了原著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为凸显故事性,连环画把图文叙事的焦点汇聚于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演绎,使图像叙事的推进更显顺畅,但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小说原著意义的丰富性。改编后的连环画留存了一个特定时代的乡村记忆,对于乡土题材绘画艺术流脉的嬗变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路遥作品在跨媒介领域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
-
梁向阳;
苏文洁
-
-
摘要:
关于路遥的研究近几年已经逐步深入,主要围绕在路遥生平、路遥传记和路遥精神等方面,在此基础之上,细节的分析解读成为了路遥研究一个热点。《路遥小说的传播和接受》一书系统地将已有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整合,利用史料、数据、实践方式等对路遥研究进行了理性的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对路遥研究的传播和接受进行了再现,并且能够在繁杂丰富的研究内容中,对路遥研究精细处理,理性反思。该书既有“面”的宏阔又有“点”的深入,对路遥研究有着一定的建设性、总结性、资料性价值。
-
-
妥东
-
-
摘要:
历史交汇处的城乡“交叉地带”,因汇集了诸多层面“历史/现实”的矛盾,成为1980年代初期复杂社会问题的隐喻,而《人生》所构筑的“高加林难题”,则可以视为是思考上述矛盾问题的艺术实践。有鉴于此,《人生》中,青年高加林在城市遭遇挫败后,变得“衰老”的身体修辞描绘便意味非凡。它实际上表明,《人生》正渗透着路遥对乡村知识青年在历史“转轨期”的命运遭遇,及其现实出路的叙事探索。而这也使得成长于“交叉地带”的高加林,追求个人理想而遭遇挫败的“成长”过程,由此获得了一种关于历史的隐喻。由于交织着“传统/现代”等多重意义的复杂矛盾,“交叉地带”这一空间形态,实际上也成为路遥观照历史/现实的一种“总体性”框架。路遥借助“现实主义”所确立的本土性立场,不仅突破了1980年代初期探讨“青年问题”及其出路的基本框架,也使得高加林遭遇的“难题”,在关于“传统”的经验、框架内部,获得了一种策略性的转化。
-
-
阮洁;
邢小利
-
-
摘要:
《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是体现路遥创作个性的两部代表作。前者写出了一个时代的深刻命题———一个有才华的有志青年与其所处的现实环境有难以调和的巨大冲突。后者则试图解决这种冲突,给人生的矛盾寻求一个解决办法。孙少安和孙少平是《平凡的世界》中两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孙少安是一个土生土长、脚踏实地的新一代农民形象;孙少平则是一个有知识和抱负的农村青年形象。但后者的结尾却违反了这个人物的性格逻辑,显示了路遥本人的某种局限性。总体说来,路遥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表现了文学的时代性和永恒性。
-
-
王茸茸
-
-
摘要:
戏剧要为人物作传本身难度就很大,要表现一个作家就更难了。作家的心理活动比较丰富,而戏剧行动相对少一些,怎么样把一个作家的"心路历程"表现出来,话剧《路遥》的创作者们用了很多戏剧手段和舞美办法,用"多声部"的华章,让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不熟悉路遥作品的观众更加全面地看到路遥,走进路遥,了解路遥。
-
-
邱昭继
-
-
摘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牢骚、意见、谬论与学术、理论、思想混杂在一起,人们很容易掉入海量信息的泥淖,阅读经典能够帮助我们去伪存真受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热的影响,我在大学时代阅读了一些小说,包括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霍达、高建群、余华等作家的名作。所读小说多半是在学校对面的师大路地摊买的盗版书,其质量自然不敢恭维,通常书还没读完就开始掉页。
-
-
邰科祥
-
-
摘要:
路遥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作品却很成功,其小说不但在生前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就是在他离世30多年后的今天也仍然被广大读者反复阅读。这个成功不只因为路遥对普通劳动者命运的殷切关注,更得益于他在文学理论方面积累的智慧。路遥在1992年曾打算单独出版一本文论集,此书当时拟“名曰《作家的劳动》,约十五六万字,包括以前的一些文学言论(七八万字)和有关《平凡的世界》的一篇大型随笔(六万多字)”,(1)但由于种种原因,终未能实现。
-
-
-
李建军
-
-
摘要:
一切阐释都需要一个可靠的概念体系和认知框架。只有从这样的体系和框架里,人们才能获得分析的根据和理解的线索。高原风物、土质与气候、边鄙之地、陕北艺术、现实主义精神、读者意识和作者意识等因素极大地影响了路遥的生活态度和小说写作,裨助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个性和文学风貌。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理解路遥的认知框架,有助于我们揭示路遥的生活态度和文学意识的成因,有助于我们分析路遥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和现实主义文学气质,有助于我们切实地阐释和评价他的作品。
-
-
马燕;
鹿晋芸
-
-
摘要:
确定巡逻人员名单、发放枪支、调派巡逻车、视频巡查……早上7点半,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五大队大队长邹路遥便开始了忙碌的一天。邹路遥曾是昆明特警支队云豹突击大队教导员,从警以来,先后参与处置劫持人质案件近20次;参与重大活动安保200余次、各类警务现场执备勤1000余次、专项抓捕行动30余次,抓捕犯罪嫌疑人100余名。
-
-
-
田文兵
- 《2015年全国中国语言文字博士后论坛学术研讨会》
-
摘要:
路遥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史诗风格,他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自现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书写了他真切的内心体验,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路遥一直关注的城乡“交叉地带”题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缩影,传达出作者对现代以来乡土文化与城市文明二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发展变革的焦虑,因此,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容忽视.路遥受现代以来文学大众化思想的影响,强化了为底层代言的使命感,他塑造了一大批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形象,全面展示了他们艰难曲折的生活,成为新世纪以来底层叙事的先声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