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7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758013篇;相关期刊623种,包括经济研究参考、预算管理与会计、财政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财政学会2010年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第三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2008年全国税收理论研讨会等;财政支出结构的相关文献由1389位作者贡献,包括等、谢煊、宋立根等。
财政支出结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58013篇
占比:99.93%
总计:1759330篇
财政支出结构
-研究学者
- 等
- 谢煊
- 宋立根
- 郑尚植
- 郭允炯
- 孙立东
- 朱德云
- 李一花
- 李丹
- 李文军
- 王艺明
- 谭桔华
- 傅勇
- 冯俏彬
- 刘叔申
- 刘溶沧
- 吕凯波
- 张凯强
- 徐涛
- 曹荣庆
- 本刊评论员
- 朱青
- 梁红梅
- 王定祥
- 王玉华
- 矫正中
- 祁毓
- 苏明
- 裴育
- 郑建国
- 万如意
- 丛建华
- 乔敏
- 余可
- 侯汝健1
- 傅光明
- 刘映曼
- 刘晔
- 刘积斌
- 单新涛
- 原崇信
- 吕冰洋
- 吴其昌
- 吴春山
- 吴磊
- 周国富
- 周大平
- 周宇宏
- 周晓斌
- 周顺明
-
-
詹新宇;
王蓉蓉
-
-
摘要:
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以满足辖区居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财税体制改革给地方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会对其公共服务供给行为产生影响。在测度中国229个地级市公共服务质量与财政压力的基础上,构建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地方财政压力对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财政压力对公共服务质量产生了非线性影响,当地方政府承压超过一定限度时,财政压力将显著降低辖区公共服务质量;实证结果因地区、城市规模不同而呈现异质性;不同种类公共服务间的质量差异,源于财政压力环境下地方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行为。为此,应将财政压力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质量相对均衡。
-
-
朱玉帅
-
-
摘要:
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能否借助财政政策加快经济增长值得探究。文章利用中国2007~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重点考察了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建设型财政支出和科教文卫型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保障型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行政管理型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不太显著。因此,政府应该合理调控财政收支规模,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
-
-
洪银霞
-
-
摘要:
近年来,职业教育为福建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该文从供给侧角度分析福建省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用实证方法研究福建省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生均财政教育支出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均为正值,且中职教育弹性系数大于高职教育,根据这一结论,为新时期福建省职业教育财政支出提供政策参考。
-
-
李万涛;
崔继凯
-
-
摘要:
税收及财政支出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其相关研究历久弥新,文章赋予最优税收及财政支出结构新的内涵。在Chamley模型及Barro模型基础上,从分析生产函数及消费者效用函数入手,建立公平—效率动态调整(EEA)模型,并结合中国近30年相关数据量化分析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理论依据及实践路径,仿真模拟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变化趋势,进而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财政政策调整予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税收及财政支出策略组合在理论上具有存在性与可解性,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新的财政政策调整完全符合中国新时代的发展变化。最后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财政政策建议。
-
-
-
刘东亚
-
-
摘要:
在财政对于绿色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将视角放在财政分权、财政政策与绿色经济发展关系上,或者是研究财政支出结构或规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较少有将视角放在具体的财政支出结构与绿色经济发展关系上,而研究财政支出结构与绿色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符合中国发展的理念,其能有针对性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将财政支出结构与绿色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程度,进而更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
赖玥;
魏家艳
-
-
摘要:
本文以2009-2018年我国广西14个地级市的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统计数据作为基础,选取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和科学技术支出代表财政支出结构,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医疗卫生支出占比、农林水事务支出占比的增加,都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教育支出占比和科学技术支出占比的增加,对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没有影响。
-
-
吕冰洋
-
-
摘要:
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种基本手段,积极财政政策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协调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的关系。需求侧政策重在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旨在使得现实产出接近潜在产出,落实在财政上强调通过财政支出来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供给侧政策刺激要素供给,改善供给结构,旨在从供给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落实在财政上强调通过结构性减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来调整经济结构。
-
-
张鼎祖;
申幸杰;
孟昕晴
-
-
摘要:
运用国家审计理论,依据2007—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相关数据,考量国家审计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机制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财政压力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国家审计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影响显著,国家审计通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缓解财政压力两种机制影响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同时,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与财政压力在国家审计提升地方社会性支出占比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鉴于此,应充分发挥国家审计治理效能,秉持研究型审计新理念,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提升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
-
孙开;
沈安媛
-
-
摘要: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下完善财政体制,推动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选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权事权的匹配程度对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在全样本数据下,当前财权事权的匹配程度对高质量发展和科技支出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但对经济增长和教育支出的影响方向则恰好相反,这一结论在低经济发展组中同样成立。在高经济发展组内,当前财权事权的匹配程度只对经济增长的负面阻滞效应表现显著。针对当前现状及实证结果,提出结合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根据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配置实体化联能部门;面对共同事权,廓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边界;推动事权划分方式规范化、法律化。
-
-
-
Zhao ying;
赵颖
- 《第三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
| 2009年
-
摘要:
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构建及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财政支出是行政管理费的GRANGER原因,行政管理费是经济建设费用的GRANGER原因.而财政支出是经济建设费的GRANGER原因在统计数据上却没有予以支持.经过数据平稳化后的经济建设支出对财政支出和GDP的影响程度分别占70%和40%左右,显示出其变动对两者变化的重要作用.而经过数据平稳处理后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对财政支出的影响程度高达10-20%.
-
-
-
傅勇;
张晏
- 《第六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经济分权与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紧密结合是中国式分权的核心内涵,本文在此背景下讨论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偏向的激励根源,并通过构造财政分权指标和政府竞争指标、利用1994~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们的推断进行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结论是:中国的财政分权以及基于政绩考核下的政府竞争,造就了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重基本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的明显扭曲;并且,政府竞争会加剧财政分权对政府支出结构的扭曲,竞争对支出结构的最终影响则取决于分权程度,而1994年之后包括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在内的现行重大政策并没有缓解这种状况。这意味着,中国式分权在推动市场化和激发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同时,与之伴随的成本可能正在上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