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潜在产出

潜在产出

潜在产出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139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六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首届(2014)中国城市发展与产业经济学术年会等;潜在产出的相关文献由182位作者贡献,包括包艳龙、王立勇、石柱鲜等。

潜在产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3.8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139 占比:96.08%

总计:3267篇

潜在产出—发文趋势图

潜在产出

-研究学者

  • 包艳龙
  • 王立勇
  • 石柱鲜
  • 杨宁
  • 任若恩
  • 冯烽
  • 娄峰
  • 宋帅官
  • 张宁昕
  • 张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庆岩
    • 摘要: 中国提出宏观经济区间调控后,在省域经济发展中如何体现和落实尚有待深入研究。国家层面更强调就业和物价指标,但就业和物价都包含在潜在经济产出之中。文章通过利用HP滤波法、ARIMA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多种方法对广西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进行量化分析,测算估计1979年以来广西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动情况,给出当前和“十四五”期间的中短期预测。从经济周期、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广西经济运行的趋势性特征,并对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潜在经济增长率作了对比分析,指出影响广西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结构性因素。从提高广西潜在产出水平、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有效激活开放潜力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 房汉国
    • 摘要: 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问题是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也是宏观经济领域的热点和方向,在评估经济增长潜力和判断经济走势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经济大幅波动的背景下,测算潜在经济产出和产出缺口来判断经济走势和发展潜力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生产函数法估算了1978—2020年的潜在经济产出,发现产出缺口呈正负交替的周期性特征,较准确地刻画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不同周期阶段经济的运行态势;且近年来随着我国制度完善和逆周期调节经验增加,经济周期振幅趋缓、跨度有所延长。同时,通过构建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发现,来自产出缺口的冲击对通货膨胀在前3期带来同向影响,随后逆转为反向冲击。
    • 吕冰洋
    • 摘要: 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种基本手段,积极财政政策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协调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的关系。需求侧政策重在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旨在使得现实产出接近潜在产出,落实在财政上强调通过财政支出来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供给侧政策刺激要素供给,改善供给结构,旨在从供给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落实在财政上强调通过结构性减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来调整经济结构。
    • 魏玮; 张兵
    •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弱化,中国经济增长随内需变化而变化的特征不再显著。采用HP滤波法、生产函数法和贝叶斯方法估计中国潜在经济增速,发现中国潜在经济增速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持续下滑,并且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至2040年。贝叶斯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在2015—2018年下降趋势减缓,反映出当前供给侧改革稍见成效。相较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存量,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印度、美国相比优势较小,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下降趋势也比较平缓。因此,中国政府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经济持久稳健增长。
    • 乔红芳; 许洁
    • 摘要: 矫正要素市场扭曲、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任务。通过聚焦两种要素的有效配置,将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按照最佳比例配置达到的产出定义为潜在产出,采用潜在产出与实际产出的差距衡量要素错配带来的效率损失。研究表明:2005—2019年间中国要素错配指数为0.5776,累计效率损失为398.04万亿元,呈现出较强的省级异质性和非对称性。其中内蒙古要素错配程度最为严重,广东、上海和北京要素错配程度最为轻微,东部地区要素错配引致的效率损失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
    • 温彬; 李鑫
    • 摘要: 美国此次通胀是需求和供给因素叠加的结果,包括宽松政策造成需求过度扩张,也包括供给冲击造成成本上涨和潜在产出下降。美联储加息可从调节内外需、预期管理、压降进口价格等几方面抑制通胀,强美元在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当前美国通胀压力依然很大,美联储势保持强硬,美元指数后市或可维持高位。
    •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
    • 摘要: 随着劳动力质量和技术进步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有必要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因素进行全方位测算.本文基于多元滤波法等方法,将固定资本分解为通讯信息类固定资本和其他资本,并将劳动力对经济的拉动分解为数量、质量和知识创新三部分,对我国潜在产出和增长动力进行整体和分行业测算.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包括通讯信息类固定资本和知识创新)对经济增长拉动呈持续上升态势,劳动力数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弱化,同时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此外,本文通过生产函数法测算出"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产出增速在5%~5.7%,总体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孙金山; 李钢; 汪勇
    • 摘要: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换之际,增长动力也发生了变化,未来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如何演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遵循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人力资本是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方程,考虑了人力资本对潜在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生产函数中引入人力资本,运用生产函数法估算未来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文中考虑了三种数据来测算人力资本,除了传统的人力资本测算方法,考虑到人力资本投资的非线性和投入时间,采用大量调查问卷得来的公民科学素质作为人力资本的一个衡量指标.研究表明,在这三种情况下,C-D型生产函数中资本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63、0.59和0.57,这一结果与过去三十多年国民收入分配中资本的收入分配比例相近.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和短期经济波动,分别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技术进步进行了预测,并预测了2018—2035年中国经济的平均潜在增长率区间为5.02%~5.25%,其中2018—2025年期间为5.72%~5.91%,2026—2030年期间为4.69%~4.96%,2031—2035年期间为4.22%~4.50%.可以看出,随着物质资本投资增速和收益率不断下降,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未来将不断下降,但由于人力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将减缓这一下降趋势.在中国经济减速成为新常态的情形下,长期内政策考虑到对人力资本的长期持续投资,财政上加大对基础教育以及学前教育的投资,税收上鼓励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税收减免;短期内政府继续实行积极的需求管理,重视投资结构的优化,加大政府对于经济周期的调节,防止经济剧烈波动,未来十五年中国还会平均保持一个5%以上的中速增长.
    • 韩磊
    • 摘要: "十四五"时期是江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需要在提高发展质量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利用生产函数的基本原理,考虑资本、劳动产出弹性以及技术水平的动态时变性,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对"十四五"时期江苏经济增长潜力展开测算,估算出资本产出弹性将逐渐走低,劳动投入产出弹性将逐渐走高,全要素生产率稳步增长,经济平均潜在增速为5.532%.在此基础上,建构结构化经济增长支撑分析框架,分析得出,"十四五"时期江苏可从战略、需求、产业、要素、空间5个方面寻求经济增长支撑.考虑到"十四五"时期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外部环境变化,江苏实际增速将低于潜在增速并进入新的增长区间,结构调整也是平缓而非剧烈的过程并呈现新特征.对此,江苏需要适时适度增加政策力度,对冲外部不利因素影响,使实际增速不要过低于潜在增速,争取与潜在增速持平或略高.
    • 陈彦斌; 陈伟泽
    • 摘要: 现代宏观调控操作的理论基石是新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理论。该理论认为,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策制定者应通过盯住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来调整总需求管理政策,而并不需要关注潜在增速的变化。其主要依据与逻辑可简要归纳为: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较好地刻画了资源配置的无效程度;外生潜在增速变化不产生无效资源配置;因为货币长期中性,所以货币政策无法影响长期潜在产出;潜在增速长期保持稳定并没有显著波动特征。与欧美经济体在二战以后呈现出稳定潜在增速的特征不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或者经历高速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的潜在产出增速呈现明显波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