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3338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学习与探索、世界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3年年会、2012年“经济政策计量分析”国际会议、“未来五年全球金融格局:变革与趋势”暨《国际金融研究》第三届理事单位年会等;泰勒规则的相关文献由34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金全、卞志村、司登奎等。

泰勒规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8 占比:1.75%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3338 占比:98.17%

总计:13587篇

泰勒规则—发文趋势图

泰勒规则

-研究学者

  • 刘金全
  • 卞志村
  • 司登奎
  • 陈创练
  • 何国华
  • 张小宇
  • 李宏瑾
  • 李小林
  • 肖卫国
  • 袁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成思; 田涵晖
    • 摘要: 货币政策规则是要求中央银行在相对长期内按照某种一致的反应规则进行政策调整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货币政策规则理论是价格型货币政策理论的深化,货币政策规则论发展的里程碑是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泰勒于1993年提出的泰勒规则(Taylor rule)。虽然同时期也有其他形式的货币政策规则,如基于基础货币增长率的麦卡勒姆规则等,但是泰勒规则是货币政策规则论的代表性成果,不仅在宏观分析的理论框架中广泛使用,而且被许多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基本规则。本文以泰勒规则及其扩展形式作为主要脉络,对货币政策规则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讨论了相关理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泰勒规则根据通货膨胀率和真实产出缺口对短期名义利率进行调整。文献对泰勒规则的拓展主要集中于目标变量下标的选取和利率平滑,前者衍生出了前瞻型、当期型和后顾型规则等形式,后者在规则方程右手侧引入了短期利率的滞后项。经研究表明,泰勒规则及其拓展形式能够较为准确地刻画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多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行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也可以借鉴泰勒型规则的框架,但是在目标变量的选取方面,有必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相应调整。
    • 郭黎宁; 黄磊; 刘晗; 徐文君; 顾捷
    • 摘要: 文章选取13个解释变量,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建立动态模型,筛选出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最大的自变量以及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进而预测人民币汇率。研究支持了近期市场主流观点,即美元指数、汇率风险溢价、中美利率差额等对近期人民币汇率影响较大,并发现外汇占款等其他影响较大的因素。文章建议将人民币回归预测结果与汇率期权执行价格相结合,引导企业坚持"风险中性",专心专注主营业务。
    • 毛文莉; 李倩倩; 白晓光
    • 摘要: 本文以开放经济作为背景,基于2015年第二季度到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对汇率进行了反应。结果表明: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类似,利率对汇率进行了直接反应,但是反应不明显,开放经济下泰勒规则在中国并不适用。我国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的决定机制仍需进一步改革。
    • 陈婉莹; 刘金全; 刘达禹
    • 摘要: 以往大量研究表明,中央银行并不会根据滤波法测算的产出缺口来调整名义利率,这使得传统产出缺口的合意性受到质疑。鉴于此,本文从产出缺口的经济内涵出发,利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率与目标增长率之差构建了“伪产出缺口”,并依据不同的偏好假设来捕捉中央银行的真实利率操作,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相比于传统泰勒规则,基于伪产出缺口的泰勒规则能够更好地捕捉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说明中央银行更倾向于根据伪产出缺口来进行逆周期调控;第二,在1996—2019年的全样本期间内,中央银行具有明显的规避通货紧缩和经济收缩偏好;第三,分段福利损失函数的估计结果显示,2012—2019年中央银行的政策调控机制发生了结构性转变,伪产出缺口和通胀偏离的福利损失都存在明显的惰性区域,这意味着中央银行已逐渐转向了更加灵活适度的区间调控。
    • 苏乃芳; 张文韬
    • 摘要: 20世纪50年代至今,美联储货币政策经历多次调整.从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操作,到货币主义时代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从保罗·沃克尔时代以抑制通货膨胀为最终目标,到格林斯潘时代泰勒规则;从金融危机后伯南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到耶伦对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讨论.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决策方式和规则不断演变.本文对美联储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具体实践及政策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我国健全与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相匹配的货币政策框架提出相关建议.
    • 赵亮
    • 摘要: 本文文章结合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的现实情况以及相应的研究背景,由于目前针对中国货币政策反应不对称性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基于基准的泰勒规则,而尚未有将汇率因素纳入至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并讨论其不对称性。因而文章通过构建了纳入了汇率因素的泰勒规则并在此框架下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对称反应进行深入分析与讨论,发现除了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央行利率也会对汇率的变动以及波动产生逆周期的反应。文章得出的结论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的制定。
    • 单强; 吕进中; 王伟斌; 黄宁
    • 摘要: 我国货币政策正在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有必要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泰勒规则以确定政策利率目标水平,而如何科学合理地估算潜在产出和自然利率是关键.本文对构建多目标下的中国化泰勒规则时应考虑的因素作了深入探讨,并将金融周期信息纳入我国潜在产出的测算,同时采用基于潜在产出的方法对自然利率进行估算,进而分不同情形尝试估算我国的规则利率水平.结果 表明,考虑金融周期信息后的潜在产出在金融扩张期将低于传统方法的估计结果,可为政策制定者有效应对经济运行的过热现象或泡沫化状态提供参考;无论是基于何种潜在产出和自然利率的测算组合,将国内外利差、房价涨幅偏离经济增长程度纳入中国化泰勒规则的构建均是合理的;不同情形下估算的规则利率走势,自2004年以来与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均较为相近,且2013年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快速推进,差距呈明显缩小态势,但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期间,受国际宏观形势和国内因素影响,估算的规则利率均快速上扬,与货币市场利率走低形成反差.
    • 吴茂国; 武振宇
    • 摘要: 通过追踪政策反应函数,了解中央银行是否正在使用简单的规则,可以对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过去的行为关系提出深刻的洞见.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调整方向有助于金融机构做出合理预期,从而帮助中央银行预测整体经济的可能趋势.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以及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实证研究,采用HP滤波的退势方法计算产出缺口序列,通过后顾性与前瞻性的反应函数得出回归方程,比较不同方法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优度,并进行样本内与样本外的预测.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是后顾,而是前瞻,且通货膨胀目标制在稳定经济产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任桐瑜; 李杰
    • 摘要: 基于泰勒规则框架,利用TVP-SV-VAR模型研究了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等因素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资本流动会对汇差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随着对资本流动限制的放宽,这种影响会逐渐增加;同时,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所引起的汇差会在更短时间内缩小,因此资本流动限制的放宽必须要与汇率制度改革、汇率市场化措施同时推进;最后,"8?11"汇改后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维护短期汇率稳定,这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人民币定价权向在岸市场的转移;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离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离岸市场的影响不断增加,人民币定价权旁落离岸市场的趋势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央行应该逐步减少对人民币定价权转移的影响,并采取措施提升自身与市场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