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贝叶经

贝叶经

贝叶经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1666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63836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法音、今日中国:中文版、思想战线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二届年会、第二届全国贝叶文化研讨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等;贝叶经的相关文献由4361位作者贡献,包括焦李成、钟桦、王磊等。

贝叶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3836 占比:99.78%

总计:63975篇

贝叶经—发文趋势图

贝叶经

-研究学者

  • 焦李成
  • 钟桦
  • 王磊
  • 侯彪
  • 刘宏伟
  • 王爽
  • 黄永
  • 戴继生
  • 李惠
  • 李晓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普仓
    • 摘要: 西藏保存的贝叶经写本中有一部分是箭头形字体贝叶写本,《福力本生经》就是其中重要一件。这件写本在以往有关西藏保存的贝叶经写本《目录》中都被记载为《佛护造大诗颂》。根据文本内容和跋文情况分析,该文本正确标题为《福力本生经》,初步推断其为正量部教徒所传承的文本。
    • 杨晓燕
    • 摘要: 贝叶经是以棕榈叶片为记录形式的典籍,因记载的文字多为佛教经文,故称其为贝叶经,国外一般直接称作“棕榈叶手稿(Palm leaf Manuscripts,PLMS.)”。据现有资料记载,贝叶经肇始于南亚,其产生时间不迟于公元前5世纪。随着印度文化向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传播,这些国家也成为贝叶经藏品的发源地。公元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时代(630-693)和9世纪中叶到13世纪中叶,贝叶经传入中国,在云南主要流传于版纳、德宏、临沧等傣族居住区。贝叶经记载的内容丰富,其书写格式和装帧形式也别具一格,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根据傣文经书《尼赕坦帕召》和《坦兰帕召》记载,贝叶经在历史上的使用和传播,已有2700多年了。
    • 屈永仙
    • 摘要: 我国南方民族中信仰南传佛教的有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和阿昌族,他们聚居的区域以西双版纳、德宏、孟连为轴向周边辐射连成一个云南境内狭长的南传佛教文化带。他们使用傣文书写的佛经,具有与傣族相似的南传佛教习俗传统。傣族的贝叶经流入到周边民族地区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同时傣族也吸收了这些民族文化中的养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区域性贝叶文学现象。通过比较傣族史诗《创世纪》与德昂族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布朗族叙事诗《朗三飘》与傣族的《三尾螺》《三时香》等篇目,可以发现这些史诗、叙事诗有着内容重合的地方,具有相似的“佛经叙事+本土叙事”结构,共享着许多相同的故事范型。这种区域性的文学现象反映了傣族与周边民族长期的族际交往和文化交融的历史和现状。
    • 孔春芹
    • 摘要: 文章从傣医药文化角度解读贝叶经在傣医药历史发展与传承中的作用。探讨在傣医学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贝叶经对傣族文化的记录、传播和延续发挥的重要桥梁作用,以期加深对傣医药文化的系统认识,提升对傣医药基础理论本质的理解和解读。
    • 王柳
    • 摘要: 张绝丢了笔记本后,又是悔恨又是内疚,连忙答应孙教授,请他务必放心,就算自己豁出性命,也不会让那些可恶的犯罪分子得逞。诸葛能嚷嚷了一句,勾住孙小淘的脖子,在他耳边低声说道:“小猴,要是张绝叔叔不带我们去探险,你就别告诉他,碎纸片上画的是什么,我们小能侦探社自己行动!这可是发大财的机会哦!”
    • 锅艳玲
    • 摘要: 贝叶经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目前数据库、VR、GIS等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为贝叶经的数字化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通过元数据能够形成对数字贝叶经生成、捕获、处置、保管的全流程监管,元数据元素集设计是贝叶经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文章基于本体理论和方法,以本体概念模型为框架,提炼贝叶经的核心元素以及各子元素,分析元素关联,构建起贝叶经元数据核心元素集,目的 在于为贝叶经的描述提供统一标准,为不同机构贝叶经的数字化建设奠定基础.
    • 王学勇(文/图)
    • 摘要: 傣族传统医药与藏、维、蒙医药并称为“中国四大民族医药”,早在2500年前的《贝叶经》中便有记载。近年来,为了让傣医理论被更多人所熟知,西双版纳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版纳药业”)在景洪市开设了四塔傣医药传习馆。
    • 杨云志
    • 摘要: 中国传统的书画装潢品式主要有手卷、立轴、册页三大类,在雕版印刷技术未出现时,手写经卷经常在拼接之后卷起收藏,因此,在手写时代卷轴装是一种常见的装裱形式。但由于经卷不便快速阅览文中的段落,检索多有不便,诵读时遂有把长卷折叠成10多厘米宽的长方形片段的样式以便于翻阅使用,而后雕版印刷的普及促使了册页的产生。除此之外,传统经折装形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了贝叶经的影响。
    • 张美芳; 李冰; 王亚亚; 秦睿
    • 摘要: 古籍贝叶经具有独特的内容和文化价值,属于珍贵文化遗产.梳理国外贝叶经本体保护和数字化抢救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贝叶经本体保护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贝叶经制成材料、装帧制作工艺、病害及修复、保存与管理等;贝叶经数字化抢救研究主要聚焦于图像处理、文字识别、文本提取和数字化平台构建等方面.其主要研究特点有:研究开始时间早、范围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研究贝叶经保护问题,注重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保护与修复研究,注重运用数字化技术分析贝叶经信息资源等.
    • 黄晓霞; 张美芳
    • 摘要: 贝叶经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是珍贵的古籍文献资料之一.当前我国贝叶经手工修复的方法、技术和经验几近空白,贸然修复存在一定风险.为充分认识贝叶经修复的风险,降低修复工作中的不确定性,避免破坏性修复,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贝叶经的病害现状、修复过程中的潜在影响以及原因,识别修复的风险源;通过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风险分析;并结合修复流程对其风险进行定级评价.最后,本研究还分别针对消毒、揭粘、清洁去污、脱酸、修补加固、色料加固、平整、装订等八个修复流程开展风险应对的策略分析,以期为实践部门贝叶经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