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病理学
乳腺肿瘤/病理学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1年内共计37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5篇、专利文献62403篇;相关期刊37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中华肿瘤杂志、安徽医科大学学报等;
乳腺肿瘤/病理学的相关文献由1310位作者贡献,包括唐中华、吴唯、左文述等。
乳腺肿瘤/病理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2403篇
占比:99.40%
总计:62778篇
乳腺肿瘤/病理学
-研究学者
- 唐中华
- 吴唯
- 左文述
- 王水
- 刘运江
- 吕新生
- 吴强
- 吴正升
- 唐利立
- 孟刚
- 杜青
- 海健
- 王磊
- 邬玉辉
- 马榕
- 刘晓安
- 刘鹏
- 喻梅英
- 姚开颜
- 孙达
- 孙靖中
- 张强
- 张惠球
- 易文君
- 曹厚军
- 李小荣
- 杨枫
- 欧慧英
- 王甜甜
- 申郑堂
- 苏逢锡
- 许健
- 邓甬川
- 邵志敏
- 郑树
- 金明娟
- 陈丽荣
- 陈坤
- 马新源
- 于志勇
- 付丽
- 仲伟霞
- 何俊玲
- 俞洋
- 傅燕萍
- 冯进波
- 刘喜波
- 刘国津
- 刘奕生
- 刘志勇
关键词
-
乳腺肿瘤/病理学
(368)
-
免疫组织化学
(76)
-
预后
(69)
-
基因表达
(39)
-
淋巴转移
(27)
-
乳腺肿瘤/外科学
(20)
-
肿瘤转移
(20)
-
活组织检查
(17)
-
乳腺肿瘤/诊断
(16)
-
基因
(12)
-
细胞凋亡
(12)
-
乳腺肿瘤/遗传学
(11)
-
淋巴结/病理学
(11)
-
回顾性研究
(10)
-
肿瘤细胞,培养的
(10)
-
受体,雌激素
(9)
-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8)
-
综述
(8)
-
肿瘤
(8)
-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7)
-
受体
(7)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7)
-
乳腺肿瘤/代谢
(6)
-
微血管密度
(6)
-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6)
-
综述文献
(6)
-
肿瘤分期
(6)
-
肿瘤浸润
(6)
-
诊断,鉴别
(6)
-
Ki-67抗原
(5)
-
乳腺肿瘤/治疗
(5)
-
受体,erbB-2
(5)
-
受体,孕酮
(5)
-
基因,p53
(5)
-
淋巴结转移
(5)
-
细胞周期
(5)
-
聚合酶链反应
(5)
-
肿瘤侵润
(5)
-
误诊
(5)
-
骨肿瘤/继发性
(5)
-
p53
(4)
-
内皮生长因子
(4)
-
原位杂交
(4)
-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4)
-
基因,抑制,肿瘤
(4)
-
基因,肿瘤抑制
(4)
-
微RNAs
(4)
-
治疗结果
(4)
-
活组织检查/方法
(4)
-
淋巴结切除术
(4)
-
-
王文忠;
李瑜辉;
谭兵
-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pecial AT-rich binding pro-tein 1,SATB1)、核转录因子-κB p65(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kappa B,NF-κB p65)及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组织中SATB1、NF-κB及HER-2蛋白的表达;对HER-2蛋白中度阳性者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HER-2基因的扩增.分析SATB1、NF-κB p65及HER-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SATB1、NF-KB p65及HER-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4/90)、53.3%(48/90)和30%(27/9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SATB1和NF-κB p65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状态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无关.Her-2基因过表达仅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ER表达状态及年龄无关.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ATB1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HER-2的表达与SATB1和NF-KB p65蛋白之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SATB1和NF-KB p65蛋白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它们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有可能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指标.
-
-
李继斌;
赵明增;
张录林;
郝文涛
-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MRI影像学征象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神木市医院收治的142例行乳腺MRI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均经病理性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其中浸润性小叶癌49例,浸润性导管癌65例,髓样癌24例,并将其分为三组.观察及比较三组患者肿瘤形态学变化,包括数目(单发、多发)、边缘(光滑、不规则、毛刺)、形状(类圆形、分叶形、不规则形)及大小(≤2 cm、>2~5 cm、>5 cm).[结果]三组患者肿瘤大小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边缘、数目及形状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多呈边缘不规则或毛刺征,分叶形或不规则形,髓样癌边缘多光滑,呈类圆形.乳腺癌患者的MRI影像学征象与组织学分级的Ⅰ级、Ⅱ级、Ⅲ级患者在大小、边缘、形状及肿瘤数目等方面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2年的随访,浸润性小叶癌与髓样癌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MRI特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浸润性导管癌复发患者病灶较大,边缘多为不规则、毛刺,数目为多发,且性状为不规则形,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患者MRI影像学征象具有相关的特征性,可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
-
杨喜佳;
刘琪
-
-
摘要:
[目的]探讨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顸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79例,取术中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表达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及总生存期(OS),并分析复发转移、OS与p53表达的关系.[结果]三阴性乳腺癌中p53的表达率高速40.51%(32/79),高于癌旁组织的11.39%(9/79),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高表达组淋巴结分期(N)Ns期比例及组织学Ⅲ级比例高于p53低表达组(均P<0.05).随访时间36~60(49.6士4.9)个月,共70例患者得到随访,9例失访.共17例患者复发,高表达组复发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共11例患者转移,高表达组转移率显著高于p53低表达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期内有17例(24.28%)死亡.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p53高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OS较p53低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缩短(P<0.05).多因素COX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p53表达、组织学分级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p53表达上调,且高p53的患者预后不良,复发转移及死亡风险增加.
-
-
-
杨丽君;
朱玉兰
-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OB1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00例,取术后乳腺癌组织和癌旁5 cm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乳腺癌组织中NOB1表达水平及与患者总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DFS)的相关性,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为6~65(36.7±4.7)个月;失访8例,随访有效率为92.0%.NO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OB1表达阳性率(37.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5.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Kaplan-Meier法并对数秩检验结果提示,相比NOB1表达阴性患者,NOB1表达阳性乳腺癌患者OS率、DFS率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单因素分析显示,靶向治疗、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TNM分期、NOB1表达、分子分型与DFS相关(P<0.05),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TNM分期、NOB1表达、分子分型与OS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OB1表达是DFS、OS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NOB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且NOB1表达水平较高患者预后较差.
-
-
朱海燕;
戴敏;
刘春桂
-
-
摘要:
目的研究Ⅱ/Ⅲ期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相关预后。方法通过美国肿瘤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收集2004~2015年1 00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案与预后间的关系。结果Ⅱ/Ⅲ期OBC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0岁,左侧较右侧高发,5年生存率为79.8%。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化疗、腋窝淋巴结手术方式和阳性淋巴结数目为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化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28.8个月)长于仅ALND患者(109.8个月)和仅化疗患者(119.7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化疗且非ALND患者中行乳房切除术者生存预后优于不行乳房切除术者(P<0.05)。仅化疗患者中接受放疗者生存预后优于不接受放疗者(P<0.05)。结论 ALND+化疗可能成为OBC有效的治疗方式。
-
-
寇建锋;
刘永;
马鹏飞
-
-
摘要:
目的探讨刺痛感蛋白1(prickle like protein 1,PRICKLE1)与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epithelial cell transforming sequence 2,ECT2)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8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为研究对象,相应的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PRICKLE1与ECT2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RICKLE1与ECT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PRICKLE1与ECT2蛋白表达相关性,并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PRICKLE1与ECT2蛋白表达水平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PRICKLE1与ECT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68.2%vs 13.6%,70.5%vs 10.2%,均P<0.05)。不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PRICKLE1和ECT2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阴性乳腺癌中PRICKLE1与ECT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75,P=0.002)。PRICKLE1(+)ECT2(+)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PRICKLE1(+)ECT2(-)、PRICKLE1(-)ECT2(+)以及PRICKLE1(-)ECT2(-)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组织PRICKLE1与ECT2蛋白均呈高表达。PRICKLE1与ECT2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作用,共同考察二者的表达有利于评估患者预后。
-
-
-
-
XU Aqiao;
HE Hongqin;
SHI Qiujun;
LI Zhiqing;
ZHANG Shengjian
-
-
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断层融合摄影(DBT)在致密型乳腺患者中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163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资料(良性病灶58个,恶性病灶122个,共计180个).根据BI-RADS标准患者乳腺腺体类型均归类于不均质致密腺体型和极度致密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MRI、DB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用Z检验对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乳腺MRI和DBT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RI、DBT术前评估乳腺病灶大小的准确度.结果:MRI、DBT对乳腺良性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分别为91.4%、75.9%和89.7%、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8、8.617,P0.05).MRI、DBT诊断致密型乳腺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0.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60,P>0.05).MRI、DBT诊断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3.3%、86.7%,特异度分别为68.3%、79.1%.DBT、MRI测量值与病理测量结果呈正相关(r=0.887、0.949,均P<0.01).结论:DBT简单易行,能较好地诊断致密腺体背景下乳腺的良恶性病变,尤其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与乳腺MRI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