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纷机制
解纷机制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65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2656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湖北警官学院学报、辽宁行政学院学报、四川行政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9年度全国法律援助研讨会、第四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等;解纷机制的相关文献由74位作者贡献,包括傅贤国、易江波、陈文华等。
解纷机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656篇
占比:99.71%
总计:22721篇
解纷机制
-研究学者
- 傅贤国
- 易江波
- 陈文华
- 白晓雨
- 丁慧慧
- 丁明
- 于福志
- 付建勇
- 兰皓翔
- 冯振强
- 刘文添1
- 刘新华
- 刘洁
- 刘艺灵
- 卞伯战
- 叶静宜
- 吴新军
- 吴英
- 唐钊
- 姜宏
- 姜明安1
- 娄宇
- 宋健
- 宋春龙
- 左卫民
- 张斌1
- 张春波1
- 张著松
- 徐明慧
- 徐海宁
- 徐琦
- 徐科琼
- 成梦琳
- 方立新
- 本刊评论员1
- 李倩
- 李华
- 李尚鑫
- 李雨
- 李静
- 段莉琼1
- 毕寓凡
- 沈晓林
- 狄小华
- 王敏
- 王晓维
- 王波
- 王玉全
- 石光乾
- 秦富
-
-
唐钊
-
-
摘要:
明清时期,黔东南林业经济发展迅速。林业发展引起社会结构、交往方式、思想观念等的深刻变化,也引发林业纠纷频发。黔东南林业纠纷主要由经济利益刺激、对山林价值认识和利用的冲突、界址不清等原因引起。合理采取调处方式,遵依明确的调处程序和目标,灵活运用解纷文书,酌情适用律令和习惯法,这一套独特的纠纷调处机制使当时大多林业纠纷得到有效解决。
-
-
白晓雨
-
-
摘要: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广大农村地区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深入到了广大的农村地区,使乡土社会参与到了市场经济中,带来经济效益,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的同时,也给原先安宁的农村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经济的互相往来导致了利益纠纷。同时,农村地区的纠纷日益复杂化、突出化,使得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性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也受到了威胁。本文立足于中国农村实际,通过阅读前人著作以及联系中国农村实际,明确当前农村纠纷问题解决的现状,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且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纠纷问题的措施,平衡村民利益和社会利益,以促进乡村振兴,保持社会稳定。
-
-
白晓雨
-
-
摘要: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广大农村地区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深入到了广大的农村地区,使乡土社会参与到了市场经济中,带来经济效益,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的同时,也给原先安宁的农村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经济的互相往来导致了利益纠纷.同时,农村地区的纠纷日益复杂化、突出化,使得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性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也受到了威胁.本文立足于中国农村实际,通过阅读前人著作以及联系中国农村实际,明确当前农村纠纷问题解决的现状,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且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纠纷问题的措施,平衡村民利益和社会利益,以促进乡村振兴,保持社会稳定.
-
-
徐明慧;
冯振强
-
-
摘要: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依法治国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公民以诉讼方式解决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总数逐年增高。如何完善和整合既有的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督促程序和正在试点的“普通程序独任审”以及电子送达等诉讼制度,在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情况下,做好案件繁简分流,提高诉讼效率;如何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让非诉解纷机制挺在前面,避免我国成为“诉讼大国”;如何完善诉讼费缴纳制度,既要通过诉讼费用分担惩治不诚信或恶意诉讼者,促进诚信社会建设,又要保障确实有理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等问题,都需要我们研究解决。为给即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建言,本刊现征集有关问题研究文章,望大家踊跃投稿。
-
-
-
-
-
-
王敏
-
-
摘要:
当前,我国尚处于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阶段,招商引资依旧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营商环境的改善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及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良好营商环境的建设有赖于公平的市场秩序、健全的宏观调控.因此,应当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二元系统"关系,创新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模式、以技术为核心的监管手段,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实现经济法视阈下的优化营商环境.
-
-
赵珊
-
-
摘要:
清末民国时期,商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蓬勃发展.天津商会是近代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商会之一,作为商人阶层联合的自治社团,广泛参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事务,解决商事纠纷就是个中典型,在法庭诉讼和民间调解这两大传统纠纷解决方式之外塑造出第三种解纷机制.通过档案透视运作实践,天津商会解纷机制有自行处理、上传下达和共同处理等三种路径.尤为重要的是,三种路径的运作都离不开与国家正式解纷系统和民间非正式解纷系统的交搭互动,实则是在法庭诉讼和民间调解之间形成了半正式性的“第三领域”,并且趋于制度化.这一半正式实践深刻反映出其时国家、商会与商民三者之间在以纠纷解决为代表的城市治理领域中的互动关系,而绝非理论建构中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
-
-
刘新华
- 《2009年度全国法律援助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以及社会主义道德为依据,以自愿为原则,以说服教育的方法促使民间纠纷当事人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群众自治活动.人民调解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本文分析了运用人民调解方式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主要缘由,研究了运用人民调解方式办理法律握助案件的基本途径,和运用人民调解方式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注意事项,并指出人民调解作为一种便捷、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办理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易江波
- 《第四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清末民初,码头纠纷是近代城市法制与基层社会秩序中的一个日常现象。在汉口码头空间,“帮”、“会馆”等民间组织,“帮董”、“会首”、“头佬”等民间精英及“码头夫”之类的大众力量在参与解决纠纷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底层的自组织逻辑、共同体精神、解纷能力,新政前后的国家法制与基层机构的作用并不能窒息民间解纷主体在码头空间的活力,汉口码头呈现出解纷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
-
易江波
- 《第四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清末民初,码头纠纷是近代城市法制与基层社会秩序中的一个日常现象。在汉口码头空间,“帮”、“会馆”等民间组织,“帮董”、“会首”、“头佬”等民间精英及“码头夫”之类的大众力量在参与解决纠纷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底层的自组织逻辑、共同体精神、解纷能力,新政前后的国家法制与基层机构的作用并不能窒息民间解纷主体在码头空间的活力,汉口码头呈现出解纷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
-
易江波
- 《第四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清末民初,码头纠纷是近代城市法制与基层社会秩序中的一个日常现象。在汉口码头空间,“帮”、“会馆”等民间组织,“帮董”、“会首”、“头佬”等民间精英及“码头夫”之类的大众力量在参与解决纠纷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底层的自组织逻辑、共同体精神、解纷能力,新政前后的国家法制与基层机构的作用并不能窒息民间解纷主体在码头空间的活力,汉口码头呈现出解纷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
-
易江波
- 《第四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清末民初,码头纠纷是近代城市法制与基层社会秩序中的一个日常现象。在汉口码头空间,“帮”、“会馆”等民间组织,“帮董”、“会首”、“头佬”等民间精英及“码头夫”之类的大众力量在参与解决纠纷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底层的自组织逻辑、共同体精神、解纷能力,新政前后的国家法制与基层机构的作用并不能窒息民间解纷主体在码头空间的活力,汉口码头呈现出解纷主体多元化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