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3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北方音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徐州论坛、2006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等;西安鼓乐的相关文献由13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石根、褚历、王晓平等。
西安鼓乐
-研究学者
- 李石根
- 褚历
- 王晓平
- 马西平1
- 严昌洪
- 曹耿献
- 王晓如
- 程天健
- 蒲亨强
- 闫若彧
- 冯亚兰
- 冯光钰
- 史永清
- 小艺
- 岳文
- 庄永平
- 张旭莺
- 方小笛1
- 曹耿献1
- 杨昭君
- 樊琪
- 牛玉冰
- 王宁
- 袁静芳
- 赵晨泉
- 郭俊良
- 闻理
- 韩志强
- 且
- 乐
- 仲夫
- 余佳
- 俊峰
- 党古月
- 刘亚光
- 刘倩
- 刘勇
- 刘春晓
- 刘晓文
- 刘潇
- 刘蓉
- 刘虹
- 刘阳
- 单亚莉
- 叶明春
- 吴晓萍
- 吴远鹏
- 唐丹妮
- 唐朴林
- 孔繁洲
-
-
陆媛媛;
杨连莲
-
-
摘要:
古筝曲《行者》是2015年创作并完成的一首融合了古龟兹音乐风格和现代创作曲式的音乐作品。本文从音乐素材的引用、音乐的基本结构、音乐演奏时的表现特点等方面分析《行者》的音乐特点。作曲家阐释了丝绸之路上行走的艰辛,探寻龟兹古国的经历,讴歌行者不屈不挠的精神,表达了作者作为旅人在一生的道路上的追求和抱负。撰写此文为后续音乐研究人员和相关文献提供绵薄之力,望为这项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
-
杨皓媛
-
-
摘要:
陕西筝乐是经过长时间断流后又一次复兴的筝乐艺术,它的传承和发展与陕西的地方音乐紧密相关。《行者》是魏军以陕西地方音乐中的西安鼓乐为音乐元素创作出的一首古筝协奏曲,该作品在整体上体现了西安鼓乐《婆罗门引》的音乐风格特征,并用现代作品的形式展现出传统古典音乐的文化内涵,以一种不同于以往陕西筝乐的面貌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风采。
-
-
刘潇
-
-
摘要:
“远观如大唐壁画,近听似仙乐飘飘,这是回到长安了吧!”看着身着圆领袍服的乐师,与高臀罗裙的丰腴仕女,击座鼓、吹笙笛、敲云锣,奏出一首首极富韵味的西安鼓乐曲目,评论区的观众留言说。今年4月,西安东仓鼓乐社在短视频平台开始直播,短短3个月,账号粉丝数增至42万,全网搜索量达1.6亿次。全国乃至海外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西安鼓乐一这千年前的“中国古代交响乐”。
-
-
杨婷婷
-
-
摘要: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杨荫浏为代表的田野先行者开启的西安鼓乐考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14年,为了光大杨先生等先驱者的学术遗产,同时也有感于西安鼓乐当下的传承生态,西安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乔建中策划、启动了“西安鼓乐研究六十年重访暨西安鼓乐数字典藏计划”,旨在以杨先生等人的田野初访报告《陕西的鼓乐社与铜器社》为参照系,通过重访田野的方式,对西安目前仅存的六大鼓乐社现状进行数字记录、典藏与再研究。文章以田野对象之一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为个案,试图凭借这条线索,窥探西安鼓乐的过往流变与未来走向。
-
-
-
-
摘要:
2020年11月21日上午,第三届丝绸之路乐舞艺术国际学术论坛暨西安鼓乐展演开幕式在浙音举行。浙音校长王瑞,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赵塔里木以及来自国内外的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专家学者、学院师生代表等百余人参加开幕式。此次活动由浙音主办,丝绸之路乐舞研究艺术中心、音乐博物馆、图书馆。
-
-
张桓瑞
-
-
摘要: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普遍开始重视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而当下文创消费群体也越来越大,并且开始转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因此,传统文化市场的需求逐渐扩大.作为手机端互联网端的主要产品运营模式,,APP传播推广应用广泛,精准定位受众群体,用户能持久反复使用.弥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乐文化的传播中的不足,以西安鼓乐代表何家营鼓乐为例,应用新媒体的传承推广方式,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何家营鼓乐文化的新媒体传播、传统古乐的数字信息化,娱乐大众化、产品化的继承与推广.
-
-
赵珂媛
-
-
摘要:
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西安鼓乐作为西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国家对之的传承和发扬也在不断推行新的政策.尽管如此,受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非遗和互联网的碰撞使人们产生了一系列思考,所以,对于西安鼓乐在当今时代下的传承和发展需要进行新的探讨.本文在综合其他学者思路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策略与建议.
-
-
罗希;
罗艺峰
-
-
摘要:
"苏摩遮"起源于中亚粟特人的宗教乐舞仪式,曾盛行于唐代,以教坊曲《苏幕遮》的形式在宫廷表演,并以"泼寒胡戏"的汉人称谓参与民俗活动,后因这一习俗与中原传统相悖而遭到禁断,《苏幕遮》曲也受排胡思想的影响而被改名、改调.随着唐末宫廷乐人流向民间,《苏幕遮》以词牌和曲牌名的形式在民间流传下来,今西安鼓乐中的《娑摩诘》《感皇恩》和唐传日本的《苏莫者》,都是其流绪.
-
-
-
-
摘要:
周至是陕西最古老的县邑之一,是世界人文经典《道德经》的诞生地,是世界非遗集贤鼓乐(西安鼓乐分支)之乡,是华夏正财神赵公明的故里,也是千古爱情绝唱《长恨歌》的创作地。
-
-
王瑾
-
-
摘要:
蓝田水会音乐与西安鼓乐均流传于陕西关中民间,均属鼓笛系乐种.蓝田水会音乐是唐代宫廷音乐流传至民间后,与当地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相互融合而成的一种带有当地文化风格的音乐品种.西安鼓乐是流传于西安地区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二者在历史渊源、仪式活动、民俗特色等方面既有诸多相似之处,又有些许不同之处.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能够更直观且更深入地了解这两个古老的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