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管外肺水指数

血管外肺水指数

血管外肺水指数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9040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临床肺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5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等;血管外肺水指数的相关文献由654位作者贡献,包括古旭云、王志勇、赵磊等。

血管外肺水指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9040 占比:99.61%

总计:49231篇

血管外肺水指数—发文趋势图

血管外肺水指数

-研究学者

  • 古旭云
  • 王志勇
  • 赵磊
  • 邢柏
  • 陈炜
  • 何书典
  • 冯永文
  • 刘娜
  • 吴明
  • 张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唯依; 韩帅; 任辉; 单爱慧; 王心刚
    •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13例严重烧伤早期(2周内)并发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n=68)与病死组(n=4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系统监测患者EVLWI值并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EVLWI,包括发生ARDS前1 d(EVLWI-1)、发生ARDS当日(EVLWI0)以及发生ARDS第2天(EVLWI_(1))、第3天(EVLWI_(2));比较两组患者发生ARDS第2天EVLWI的下降水平(ΔEVLWI_(1))、第3天EVLWI的下降水平(ΔEVLWI_(2))以及发生ARDS后EVLWI的最大值(EVLWImax)。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VLWI0、EVLWI_(1)、EVLWI_(2)和EVLWImax预测严重烧伤早期并发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分析、多因素Cox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病死组患者三度烧伤面积大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85 ml/kg的患者伤后28 d存活率显著高于ΔEVLWI_(2)≤1.85 ml/kg的患者(χ^(2)=14.734,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三度烧伤面积是严重烧伤早期并发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三度烧伤面积越大,死亡风险越大;ΔEVLWI_(2)是严重烧伤早期并发ARDS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ΔEVLWI_(2)越大,死亡风险越小。结论对于严重烧伤早期并发ARDS患者,ARDS发生后2 d内EVLWI的下降水平(ΔEVLWI_(2))是预测和评估严重烧伤早期并发ARDS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 余小林; 范昊; 袁杰; 邬超; 邵刚; 李国庆
    • 摘要: 目的探讨以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技术(PICCO)筛选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HFrEF患者358例,具备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NIPPV)患者208例,其中具有PICCO监测适应症且签署知情同意146例,测得基线资料;采用随机数字化原则分为两组:BiPAP组(n=74)和面罩吸氧组(n=72),比较干预后4 h的PICCO相关指标及转机械通气治疗的百分比。依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结果,EVLWI≥10为BiPAP干预组39例(PICCO+BiPAP),面罩吸氧30例(PICCO+面罩吸氧);分别于0(基线)、4、8、12、24 h共5次测得PICCO数据。统计分析各组BNP变化、血气、CI前后、EVLWI、ITBVI前后变化。统计分析院内心源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无创改有创插管转换率。结果①与面罩吸氧组相比,BiPAP组转机械通气概率更低,在4 h时氧分压恢复更快,EVLWI降低(均P0.05)。③在EVLWI≥10的HF患者中,与面罩吸氧相比,BiPAP救治效果更明显,转机械通气低、心脏脂数增加(P<0.01)。结论BiPAP模式对EVLWI≥10患者辅助通气有益于HFrEF降低BNP、增加心脏指数,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提高抢救成功率。
    • 包华瑞; 丁振兴; 谈媛媛; 任粹萍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对于评估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我院32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病例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22例)和死亡组(10例),比较入重症监护室(ICU)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两组患者HBP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分析各时间点HBP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评价入院24小时、48小时、72小时HBP对于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HBP水平、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5,P<0.05)。在入ICU 72小时HBP水平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5,P<0.001,最佳临界值为43.94ng/mL,敏感度为77.3%,特异度为90.0%,在入院24小时及48小时HBP水平对于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无预测价值。结论入院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血清HBP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肺水肿的程度相关,且入院72小时HBP水平,能作为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的生物学指标。
    • 戴文娟; 范霜月; 项美姣
    • 摘要: 目的分析肺超声定量联合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用于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高度怀疑ARDS患者共78例为研究对象,经确诊ARDS患者58例(观察组),非ARDS患者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肺超声显示彗星尾征(即B线)数量和半定量评分、EVLWI,以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线数量、半定量评分和EVLWI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12、10.20、5.86,P均<0.05)。观察组B线数量、半定量评分和EVLW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62、15.43、7.50,P均<0.05)。半定量评分和EVLWI值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45,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半定量评分联合EVLWI值诊断ARDS的曲线下面积为0.86,灵敏度为85.61%,特异度为74.34%,半定量评分临界值为12.34分,EVLWI临界值为2.76。结论肺超声联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测量EVLWI在成人ARDS早期诊断中有较好的准确性。
    • 梁华兵; 李红梅; 李小英; 桂大芳; 韩文龙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血浆大内皮素-1(PIE-1)对感染性休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3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预后结局分为生存组45例,死亡组37例.比较2组EVLWI、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分析EVLWI、PIE-1水平对患者预后诊断价值及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PaO2/FiO2值显著低于生存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EVLWI、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t/P=2.267/0.026、7.142/0.000、3.440/0.001、2.685/0.009、7.493/0.000).入院1~3 d生存组EVLWI、PIE-1水平均逐渐降低,而死亡组则逐渐升高(F/P=16.799/0.000、9.975/0.000;10.139/0.000、28.616/0.000),同一时点死亡组EVLWI、PIE-1水平均高于生存组(EVLWI:t/P=3.771/0.000、10.129/0.000、15.960/0.000;PIE-1:t/P=14.063/0.000、18.194/0.000、23.463/0.000).死亡组患者EVLWI与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呈正相关(r=0.421,P=0.009).二者联合预测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98,敏感度为81.10%,特异度为91.10%,约登指数为0.722.高APACHEⅡ评分、高SOFA评分、高EVLWI水平、高PIE-1水平是影响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患者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VLWI、PIE-1水平是感染性休克并发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该疾病患者死亡预测价值较高.
    • 龙威; 曾雅军; 陈颖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miR-30b-5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172例ARDS患者,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分为轻度组(PaO2/FiO2:201~300 mmHg,53例)、中度组(PaO2/FiO2:101~200 mmHg,71例)、重度组(PaO2/FiO2:≤100 mmHg,48例),根据住院28 d内死亡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64例)和存活组(108例).采用RT-PCR法检测血浆miR-30b-5p表达,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法检测EVLWI指数,Spearman秩相关分析miR-30b-5p、EVLWI与ARDS分级、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顺序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间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RDS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30b-5p、EVLWI预测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重度组血浆miR-30b-5p表达、EVLWI指数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均<0.05),中度组血浆miR-30b-5p表达、EVLWI指数高于轻度组(P均<0.05).死亡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浆miR-30b-5p表达、EVLWI指数高于存活组(P均<0.05),PaO2/FiO2低于存活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显示,ARDS患者血浆miR-30b-5p表达、EVLWI指数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ARDS分级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2、0.498、0.573,0.568、0.623、0.619,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高APACHEⅡ评分、高表达miR-30b-5p、高EVLWI指数是ARDS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 示,miR-30b-5p、EVLWI、miR-30b-5p+EVLWI预测ARD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824、0.913.结论 ARDS患者血浆miR-30b-5p、EVLWI与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二者可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 倪宏伟; 谢家祺; 吴莹
    • 摘要: 目的 探究乌司他丁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86例NP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氧合指数(OI),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呼吸机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1 d,治疗组患者PVPI、OI、EVLW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治疗组患者PVPI、EVLWI均低于对照组,OI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治疗组患者PVPI、EVLWI均低于治疗前,OI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对照组患者PVPI、EVLWI均低于治疗前,OI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7 d,治疗组患者TNF-α、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对照组TNF-α、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19.56±1.22)d、抗生素使用时间(8.98±0.7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35±1.15)d、(10.97±1.02)d,MODS发生率9.30%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NPE疗效明显,可有效调节炎症因子,且安全性较好.
    • 肖海凤
    • 摘要: 目的:探讨监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伴腹腔高压患者血管外肺水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ARDS伴腹腔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转归情况,将患者分成存活组(n=59)和死亡组(n=17).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24、48 h的MAP、CVP、氧合指数、EVLWI及PVPI水平.结果:组内不同时间的MAP、氧合指数、EVLWI及PVP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氧合指数、EVLWI及PVP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的MAP、氧合指数、EVLWI及PVPI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入院48 h,生存组的MAP、氧合指数均高于死亡组,PVPI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和入院24、48 h,生存组的EVLWI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P、氧合指数、EVLWI及PVPI是患者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入院48 h的MAP、氧合指数、EVLWI及PVPI指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857、0.903、0.842.结论:监测入院48 h EVLWI水平对及时掌握肺泡内液及肺间质液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刘斌; 钮柏琳
    • 摘要: 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ICU常见的危重症,通常病死率较高,一些临床治疗决策常面临困难.脉搏指示持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作为一项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能够提供较为全面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在PiCCO指导下的液体复苏相比于传统中心静脉压(CVP)监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对于ARDS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该文就PiCCO在脓毒症合并ARDS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马晖峰
    •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64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严重创伤患者发生ARDS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64例严重创伤患者中,发生ARDS 15例,发生率23.44%(15/64);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是否合并心房颤动、是否伴有休克、出血量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与ARDS的发生无关(P>0.05);创伤部位、氧合指数(O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空腹血糖(FBG)水平、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与患者发生ARDS有关(P1,P<0.05).结论:肺部创伤、OI<300 mmHg、EVLWI≥7.0 mL/kg、FBG水平≥7.0 mmol/L、APACHEⅡ评分≥15分是严重创伤患者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对合并这些因素的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以预防ARDS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