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清固定

血清固定

血清固定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02363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中国卫生统计、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学术年会等;血清固定的相关文献由511位作者贡献,包括施辛、刘晖、张志云等。

血清固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2363 占比:99.96%

总计:402527篇

血清固定—发文趋势图

血清固定

-研究学者

  • 施辛
  • 刘晖
  • 张志云
  • 张晓丽
  • 吴肖冰
  • 廖远泉
  • 杨健
  • 杨文林
  • 王千秋
  • 王卫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庆祥; 曾美
    •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以探讨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30例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作为观察组,经规范化驱梅治疗后梅毒血清学试验(TRUST)阴性的30例患者为转阴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IL-2、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L-2水平低于转阴组和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转阴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一定的免疫抑制、免疫失衡,临床上治疗梅毒除了应用抗生素外,同时应联合订制个性化免疫干预措施。
    • 刘海文; 孙鑫鑫; 李爱莉
    • 摘要: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性病科首诊或由大连地区其他医疗机构转诊的1507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梅毒分期、伴发性病、T细胞亚群、治疗用药、初始滴度、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TP-IgM)、感染途径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梅毒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结果437例梅毒患者发生血清固定,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梅毒血清固定与梅毒分期、伴发性病、T细胞亚群、治疗用药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梅毒分期、初始滴度、TP-IgM、伴发性病、T细胞亚群、治疗用药为血清固定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梅毒分期、初始滴度、TP-IgM、伴发性病、T细胞亚群、治疗用药是影响大连地区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的危险因素,需及早诊断,规范治疗,加强宣传力度,倡导健康生活,以防范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
    • 陈怀忠; 谢俭; 李伟; 李世慎; 陈娜娜; 朱邦勇
    • 摘要: 目的:了解规范治疗后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神经梅毒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行腰穿术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神经梅毒发生的相关因素,运用ROC曲线评价血清初始TRUST滴度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结果:共分析101例患者,其中神经梅毒组30例(男26例,女4例),非神经梅毒组71例(男25例,女46例)。男性(OR=9.210,95%CI 2.450~34.620,P=0.001)、血清初始TRUST滴度≥1∶16(OR=1.808,95%CI 1.143~2.858,P=0.011)与神经梅毒的发病有关。血清TRUST初始滴度预测神经梅毒ROC曲线下面积为0.708(P=0.001),约登指数最大值0.407。结论:男性、血清初始TRUST滴度≥1∶16是神经梅毒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血清初始TRUST滴度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较低。
    • 唐友东; 瞿易; 朱蕾
    • 摘要: 目的分析Toll样受体(TLR)2、TLR4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梅毒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峨眉山市中医医院诊治的199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未接受驱梅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梅毒组,将驱梅治疗后血清固定的67例患者作为固定组,将驱梅治疗后血清转阴的86例患者作为转阴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比四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TLR2、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及血清辅助性T细胞(Th)1/Th2型免疫应答、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TLR2、TLR4 mRNA相对表达与Th1/Th2型免疫应答、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PBMCs中TLR2、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固定组梅毒组>转阴组>健康组(P0,P<0.05),与IL-4、IL-10、CD8^(+)呈负相关(r<0,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PBMCs中TLR2、TLR4呈低表达,二者表达与Th1/Th2型免疫应答、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密切相关。
    • 郑锦芬; 王千秋; 赖永珲; 吴肖冰; 李祥子; 刘晖; 张德华; 关杨; 杨少蝶; 田永贞; 莫倩莹; 黄树宏; 李超
    • 摘要: 目的分析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发生梅毒血清固定的相关因素。方法依据2015年《梅毒血清固定临床处理专家共识》制定的标准,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就诊并确诊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进行结构化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①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特征、性病史等临床相关资料;②收集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数值,收集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等实验室相关资料。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双录入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10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男37例,女63例,一期梅毒4例(4.0%),二期梅毒19例(19.0%),隐性梅毒77例(77.0%)。88例患者TRUST基线滴度为1∶256~1∶1,TRUST基线滴度≤1∶8者最多,占51.1%,治疗后TRUST滴度维持在1∶8~1∶1者89例,TRUST滴度>1∶8者11例。患者TRUST基线滴度和目前血清固定TRUST滴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例患者首次治疗中97例使用青霉素治疗。57例患者因血清固定进行了第1次复治,其中55例复治仍使用青霉素治疗,2例使用多西环素治疗,治疗后血清滴度仍然未转阴。100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进行了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其中3例为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后出现梅毒血清固定,60例脑脊液检查无异常。结论女性、隐性梅毒、低基线滴度较容易发生梅毒血清固定。苄星青霉素规范化治疗后仍有较多患者出现血清固定。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血清固定疗效不理想,应研发新的治疗药物减少血清固定的发生以及治疗血清固定
    • 曾建程
    • 摘要: 目的:探究苄星青霉素与胸腺五肽联合治疗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TRUST)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两组均给予水剂注射用青霉素钠治疗,对照组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苄星青霉素+胸腺五肽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CD4^(+)/CD8^(+))]、TRUST转阴率、血清固定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P0.05)。结论: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给予苄星青霉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与血清TRUST转阴率,降低血清固定率,能有效调节患者T细胞亚群指标,从而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 吴肖冰; 茅雅君; 刘鑫; 关杨; 郑锦芬
    • 摘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估计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神经梅毒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数据库,收集有明确的梅毒血清固定和神经梅毒定义,且有报道血清固定病例数及神经梅毒病例数的文献。运用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769篇,最终纳入文献23篇,涉及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103例,其中神经梅毒患者420例。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神经梅毒患病率为18%(95%CI:13%~25%)。血清固定患者的年龄(χ^(2)=104.82,P<0.001)和判断血清固定的随访时间(χ^(2)=139.44,P<0.001)不同,神经梅毒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脑脊液检测方法不同,神经梅毒检测阳性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37.86,P<0.001)。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神经梅毒患病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方面的研究,以期为制定梅毒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徐超; 陶勇峰; 马启超; 王红霞; 林丽萍; 毕海青
    • 摘要: 目的 分析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CD14+TLR2、CD14+TLR4及其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 患者分为梅毒组、转阴组、固定组、对照组,选用流式细胞仪来测定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14+TLR2、CD14+TLR4、肿瘤坏死因子(TNF)-o、白细胞介素(IL)-6的浓度含量,并依此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在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14+TLR2、CD14+TLR4、TNF-α、IL-6表达水平在梅毒组中最高,固定组中最低,但与对照组和转阴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出现了 CD14+TLRs表达明显异常,显示天然免疫屏障功能破坏和后天免疫清除能力下降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形成可能存在联系.
    • 赵静; 石庆; 张丽; 冯丽
    • 摘要: 目的 探究男男性行为梅毒患者在正规驱梅治疗后的血清学变化,分析血清固定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40例男男性行为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后TPPA和RPR检测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血清固定组和转阴组.所有研究对象匿名填写自制的调查问卷表,并且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清学检查.结果 240例患者中,有13例(5.42%)为血清固定,227例(94.58%)显示治疗有效.两组年龄、学历、职业、婚姻状况、同性性角色、异性性行为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固定组晚期梅毒、RPR低滴度、非青霉素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转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晚期梅毒、RPR低滴度、非青霉素治疗是驱梅治疗后血清固定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使血清固定的风险增加2.160、1.011、2.175倍.结论 男男性行为梅毒患者在正规驱梅治疗后,血清固定的发生率较高.入院时晚期梅毒、RPR低滴度、非青霉素治疗是血清固定的独立危险因素.
    • 程文豪; 卢雨沫; 胡文龙; 刘忠伦; 任虹
    • 摘要: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IL-15、IL-18、IL-21和NK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4例为血清固定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NK细胞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IL-15、IL-18和IL-21水平.检索全网数据库,纳入有关NK细胞与梅毒血清固定相关性且符合既定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外周血IL-18、IL-21水平和NK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两组IL-1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Meta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明显减低[SMD=-0.64,95%CI(-1.08,-0.21),P<0.001].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IL-18、IL-21和NK细胞水平降低,可能与血清固定的形成相关,有望成为血清固定诊断的辅助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