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值
血压值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4000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健康、江苏卫生保健、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七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2006年全国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暨心理护理(昆明)学术交流会、第一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年会等;血压值的相关文献由46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珉甬、孙宁玲、冯玉玲等。
血压值—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4000篇
占比:99.42%
总计:44257篇
血压值
-研究学者
- 刘珉甬
- 孙宁玲
- 冯玉玲
- 吴琼
- 唐新华
- 山下新吾
- 阳艾玲
- 万蓉
- 万青青
- 严晓东
- 严静
- 佐野佳彦
- 俞蔚
- 倪芹
- 刘志涛
- 刘杰
- 周德兰
- 周染云
- 夏春芳
- 娄梦茜
- 孙知信
- 张丽
- 张强
- 张洪齐
- 张红梅
- 徐小玲
- 徐晓华
- 徐玲
- 曹艳艳
- 朱敏
- 李睿
- 杨亚婷
- 泽野井幸哉
- 王丽
- 王崇秀
- 王红梅
- 田英梅
- 罗圣美
- 罗静
- 耿贯一
- 胡虞志
- 艾建红
- 蔡明群
- 袁秉煃
- 谢怡
- 谢莉萍
- 赵光胜
- 赵江
- 邓瑛
- 邓硕
-
-
宋雪云
-
-
摘要:
老王平日很注意个人健康,每天都要量一下血压。最近有一件事情让他困惑,就是左右手臂血压测量结果总是不一样,这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呢?有些时候,在家里或医院测量的血压值也不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问:为什么两臂血压测量值会不同?答:以前一般认为右侧血压测量值较左侧高,现在则不再这样说,改为"正常人双上肢的血压是不同的",一般相差5~10毫米汞柱左右。
-
-
王之礼
-
-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罗布麻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高血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根据电脑盲选法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复方罗布麻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各血压值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总有效率(80.00%)相比,研究组患者(97.14%)更高,两组之间相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血压值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MT与baP-WV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V0.05);与对照组患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22.86%)相比,研究组患者(2.86%)更低,两组之间相比P<0.05。结论:复方罗布麻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安全显著,对高血压患者病情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
-
郑刚;
于雪(编译)
-
-
摘要:
动脉硬化、遗传风险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为研究脉搏波动脉僵硬度指数(ASI)和脉压(PP)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并评估遗传因素的作用,北京大学医学部Wang教授等纳入英国生物样本库中152611名既往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收集基线ASI和血压值,计算T2DM的遗传风险评分(GRS)。结果显示,中位随访9.5年,3000名受试者发生T2DM,ASI每增加1个标准差,T2DM风险增加3%。与ASI的最低五分位组相比,最高五分位组的T2DM风险增加1.58倍(1.39~1.80)。然而,PP和T2DM之间呈非线性相关。与最低五分位组相比,PP较高五分位组的T2DM风险比分别为0.91(0.79~1.04)、0.98(0.86~1.11)、1.15(1.01~1.30)和1.24(1.10~1.41)。此外,ASI与T2DM遗传易感性存在交互作用(P相关性=0.008),而PP与GRS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相关性=0.55)。综上所述,ASI以剂量-反应方式与T2DM风险升高相关,而PP和T2DM呈非线性J形相关,较高的T2DM遗传易感性可增强ASI和T2DM的关联。
-
-
范茸
-
-
摘要:
目的探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及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46.28±5.28)mm、(36.14±2.30)mm、(39.25±4.28)mm、(56.28±4.38)%,均优于对照组的(50.36±5.56)mm、(41.16±2.38)mm、(44.38±4.43)mm、(48.3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12个月,观察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并改善心功能指标,临床可用价值高。
-
-
何红丽
-
-
摘要: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内科门诊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以1∶1模式进行随机分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仅口服缬沙坦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各血压值、ET-1水平、baPWV值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94.29%vs 77.14%),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血压值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ET-1水平与baPWV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降低ET-1水平与baPWV值,且安全性高,值得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
-
-
林枫
-
-
摘要: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测量过血压,但多数人只会直接看血压值有没有在正常范围。殊不知,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之间的脉压差,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不论是脉压差过大,还是脉压差过小,都是一种“危险信号”。血压为何有低压、高压之分?这还得从血压的形成说起。血压是血液在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也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血液要不停流动,离不开心脏一张一缩的搏动。
-
-
刘清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以1∶1模式进行随机分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西药治疗,并以此为基础,给予研究组患者归脾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治疗前后各血压值、主要症状积分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总有效率(94.00%)较对照组(80.00%)更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6.00%)较对照组(24.00%)更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生活质量提高,安全性较高,可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
-
-
李霞
-
-
摘要:
我们知道,心脏的主要作用就是将血液泵送至身体各器官,伴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就是我们常说的血压。可见,没有血压就不能实现血液的流动,而当血压值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状态下就会发生高血压。医学上定义,当一个人非同一日,有3次在静息状态之下测得的血压值均高于正常.
-
-
崔永亮
-
-
摘要:
高血压是指血压值超过特定界值,在我们国家这个特定界值为收缩压超过140mmHg和(或)舒张压超过90mmHg。根据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每10个人中有3个患有高血压(患病率约28%),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年轻人中高血压患者有增多趋势。
-
-
潘知玉;
张昱
-
-
摘要:
高血压作为肾脏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危害不容小觑,但您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血压为何会升高血压简言之就是血对血管壁的压力,就像气对气球的压力,而这个压力经过血压计转换后,就成了人们日常见到的血压值。升高血压的路径有三,其一是心输出量增大,血管壁所受的压力会随之增大(气球中的气体增多)。
-
-
韦祝梅;
黄俊华;
陈健东;
谢莉萍
- 《第七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目的:提供食蟹猴一般生理学特性指标。方法:测定了124只食蟹猴的肛温、呼吸率、血压和脉搏,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之间测定参数的差异。结果:1~1.8岁青幼年组食蟹猴的体温、呼吸率、血压和脉搏均无性别差异;3~6岁成年组食蟹猴的体温、呼吸率、血压和脉搏无明显性别差异;青幼年组食蟹猴与成年食蟹猴相比较,参数血压无明显差异,但肛温、呼吸率明显高于成年食蟹猴组,而脉搏则明显低于成年猴食蟹猴组(P<0.01)。结论:食蟹猴性别之间差异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变化血压变化不大,但肛温和呼吸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脉搏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呈现较为复杂的年龄相关性。
-
-
-
李田;
赵宝椿;
王荣汉
- 《第一届“全民健身,科学运动”学术交流大会》
-
摘要:
对血压的某些影响因素已达成共识,但仍有很多相关因素有待探讨,如血压与身高、体重、皮下脂肪及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如何,较少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将血压与有关身体发育指标进行相关研究,目的是为血压影响因素的探讨提供多方面依据.结果表明,身高高者、体重重者,其血压也相应较高,其中舒张压与身高、体重、皮脂厚度的关系不如收缩压明显。建议在制订血压体检标准时,应考虑身高、体重等因素,即随着人群身高、体重增长的长期趋势,血压也会相应增高,其标准是否也相应变动,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另据有的研究提出,儿童少年期的血压值能预示未来成人期的血压水平。当年龄增长时,血压倾向于维持其原来的等级水平,此称为最初血压的“轨迹现象”。故研究儿童少年的血压,对预防成人高血压具有一定的意义。据此,建议对少数体重较重(>90百分位),血压较高(>95百分位)的儿童应加强医学观察,以便及早发现和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
-
陈冠群
- 《第一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者(俗称:三高),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子,超过80%以上高血压患者,同时也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当同时存在其他危险因素时,心血管风险更会加倍.国内外专家学者,无不致力于改善与治疗三高以减少未来心血管的风险.比方药物、运动与饮食,而对于如何平衡治疗所带来的好处与可能带来的风险,世界专家也持续不断地研究,从高血压的机制、基因、不同药物方面入手,期望解开高血压的密码. 文章分析了高血压对不同人种的影响、年龄、环境对血压的影响,对老年人血压进行了评估。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对健康的促进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各国都逐渐面临人口高龄化的趋势。因此,如何让老年人活得更健康,成为各国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与目标。但老年人群,无论在血压治疗的目标、血压的波动、药物的选择、共病时药物选择与考量方面都与年轻人群不同。应重视通过检查与血压监控,客观制订治疗的内容与目标,同时使用SPC手段,减少药物的使用数量与频率,达到更佳的依从度等,进而增进老年人的健康,减少疾病造成的失能与家庭的负担。
-
-
陈冠群
- 《第一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者(俗称:三高),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子,超过80%以上高血压患者,同时也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当同时存在其他危险因素时,心血管风险更会加倍.国内外专家学者,无不致力于改善与治疗三高以减少未来心血管的风险.比方药物、运动与饮食,而对于如何平衡治疗所带来的好处与可能带来的风险,世界专家也持续不断地研究,从高血压的机制、基因、不同药物方面入手,期望解开高血压的密码. 文章分析了高血压对不同人种的影响、年龄、环境对血压的影响,对老年人血压进行了评估。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对健康的促进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各国都逐渐面临人口高龄化的趋势。因此,如何让老年人活得更健康,成为各国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与目标。但老年人群,无论在血压治疗的目标、血压的波动、药物的选择、共病时药物选择与考量方面都与年轻人群不同。应重视通过检查与血压监控,客观制订治疗的内容与目标,同时使用SPC手段,减少药物的使用数量与频率,达到更佳的依从度等,进而增进老年人的健康,减少疾病造成的失能与家庭的负担。
-
-
陈冠群
- 《第一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者(俗称:三高),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子,超过80%以上高血压患者,同时也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当同时存在其他危险因素时,心血管风险更会加倍.国内外专家学者,无不致力于改善与治疗三高以减少未来心血管的风险.比方药物、运动与饮食,而对于如何平衡治疗所带来的好处与可能带来的风险,世界专家也持续不断地研究,从高血压的机制、基因、不同药物方面入手,期望解开高血压的密码. 文章分析了高血压对不同人种的影响、年龄、环境对血压的影响,对老年人血压进行了评估。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对健康的促进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各国都逐渐面临人口高龄化的趋势。因此,如何让老年人活得更健康,成为各国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与目标。但老年人群,无论在血压治疗的目标、血压的波动、药物的选择、共病时药物选择与考量方面都与年轻人群不同。应重视通过检查与血压监控,客观制订治疗的内容与目标,同时使用SPC手段,减少药物的使用数量与频率,达到更佳的依从度等,进而增进老年人的健康,减少疾病造成的失能与家庭的负担。
-
-
陈冠群
- 《第一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者(俗称:三高),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子,超过80%以上高血压患者,同时也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当同时存在其他危险因素时,心血管风险更会加倍.国内外专家学者,无不致力于改善与治疗三高以减少未来心血管的风险.比方药物、运动与饮食,而对于如何平衡治疗所带来的好处与可能带来的风险,世界专家也持续不断地研究,从高血压的机制、基因、不同药物方面入手,期望解开高血压的密码. 文章分析了高血压对不同人种的影响、年龄、环境对血压的影响,对老年人血压进行了评估。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对健康的促进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各国都逐渐面临人口高龄化的趋势。因此,如何让老年人活得更健康,成为各国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与目标。但老年人群,无论在血压治疗的目标、血压的波动、药物的选择、共病时药物选择与考量方面都与年轻人群不同。应重视通过检查与血压监控,客观制订治疗的内容与目标,同时使用SPC手段,减少药物的使用数量与频率,达到更佳的依从度等,进而增进老年人的健康,减少疾病造成的失能与家庭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