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蒸发蒸腾量

蒸发蒸腾量

蒸发蒸腾量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09862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十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等;蒸发蒸腾量的相关文献由350位作者贡献,包括蔡焕杰、王健、彭世彰等。

蒸发蒸腾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9862 占比:99.90%

总计:109974篇

蒸发蒸腾量—发文趋势图

蒸发蒸腾量

-研究学者

  • 蔡焕杰
  • 王健
  • 彭世彰
  • 徐俊增
  • 侯新月
  • 刘春伟
  • 孙景生
  • 康绍忠
  • 李银坤
  • 郎景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芳; 樊贵盛
    • 摘要: 基于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下的田间试验,利用TDR测定了研究区不同辐射面15个不同坡面的含水量,基于水量平衡法计算得到蒸发蒸腾量,揭示了不同辐射面蒸发蒸腾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坡向、坡度对蒸发蒸腾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黄土丘陵沟壑区蒸发蒸腾量在越冬期过后,逐渐增大,4月底达到第一个极值;进入6月雨季之前,缓慢减少,雨季之前达到最小值;进入雨季后,逐渐增加,8月底达到最大值;雨季结束后,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②坡向和蒸发蒸腾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接近正南区域阳坡的月度ET值为最大值;坡度和蒸发蒸腾量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坡度越大,蒸发蒸腾量越小,反之亦然。③采用水量平衡法对研究区蒸发蒸腾量进行预测,从模拟结果来看,所构建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对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下不同辐射面ET值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产、灌溉制度的制定、缓解水资源短缺现状、实现基于蒸发蒸腾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 郭燕; 刘春伟; 雒福佐; 祁英华; 郭小伟; 王让会
    • 摘要: 蒸发蒸腾量(ET)是水文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估算ET对水资源管理和干旱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祁连山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3种蒸散发模型(Penman-Monteith (PM)模型、PriestleyTaylor (PT)模型以及Shuttleworth-Wallace (SW)双源模型)计算2003-2010年的草甸日均ET,并与(通量站)涡度相关仪测定的实际ET值进行比较,优选出适宜祁连山高寒草甸的ET估算模型。采用祁连山海北牧业气象实验站(牧试站)的2003-2014年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和土壤含水量验证草甸ET的估算模型,在年降水量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祁连山草甸ET的年际变化及其对气象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通量站多年平均实际ET为1.58 mm/d,ET随季节变化先增后减,夏季多,冬季少。通量站的估算ET与实际测定ET的比较中,PM、PT和SW的决定系数(R;)分别为0.79、0.83、0.84,一致性指数d分别为0.89、0.85、0.90,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46、0.72、0.43 mm/d,综合来看模型的模拟精度为SW>PM>PT。采用SW模型估算的牧试站多年平均ET为1.35 mm/d,ET模拟值与水量平衡法计算实际ET的决定系数(R;)为0.87。通量站实际ET与环境因素决定系数(R;)顺序为太阳净辐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表明高寒地区草甸蒸发蒸腾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为太阳净辐射(R;=0.65)。模拟了高寒草甸的ET,为研究祁连山地区高寒草甸的生态耗水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 耿耘; 刘浩; 李云峰; 冯泉清; 余轩; 孙景生
    • 摘要: 【目的】探索黄河流域植棉区麦后移栽棉蒸发蒸腾规律及作物系数。【方法】设置地面灌与滴灌2种灌溉方式,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连续监测的麦后移栽棉的蒸发蒸腾量和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分析麦后移栽棉的蒸发蒸腾规律,计算麦后移栽棉作物系数。【结果】滴灌处理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均明显高于地面灌;受降雨影响,2种灌溉方式下麦后移栽棉的实际蒸发蒸腾量相差不大,滴灌和地面灌处理整个生育期的蒸发蒸腾量分别为420.79 mm和415.30 mm;在棉花生育前期,地面灌和滴灌处理的土壤蒸发(E)占蒸发蒸腾量(ETc)的比例(E/ETc)变化范围为46.06%~90.23%和42.24%~77.46%,地面灌处理的E/ETc明显高于滴灌;分析气象因子与麦后移栽棉蒸发蒸腾量的相关性发现,日平均温度(T)、总辐射(Rs)和饱和水汽压差(VPD)与麦后移栽棉蒸发蒸腾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麦后移栽棉的作物系数与直播棉花不同,在生长初期已达到较高水平,在生长中期达到最大,生长末期明显下降,地面灌在生长初期、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0.91、1.23和0.71。滴灌在生长初期、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0.91、1.26和0.64。在地面灌和滴灌处理下麦后移栽棉Kc均随LAI增大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趋势,Kc与LAI的回归方程分别为K_(c)=1.663LAI^(0.0587),R^(2)=0.664和K_(c)=1.1779LAI^(0.0611),R^(2)=0.694。【结论】麦后移栽棉的蒸发蒸腾量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蒸发蒸腾旺盛,进入吐絮期后逐渐降低;麦后移栽棉作物系数在生长初期明显高于FAO-56推荐的Kc值,因此,在制定灌溉制度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 吴灏; 陶雨欣; 卞朝阳
    • 摘要: 为研究扬州地区参考作蒸发蒸腾量(ET_(0))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采用1960-2017年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ET_(0),发现1—12月ET_(0)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夏季ET_(0)最大,其次为春季、秋季、冬季。趋势分析显示1960—2017年春季ET_(0)表现为显著增加的趋势,其他季节变化趋势不显著;年ET_(0)表现为显著增加的趋势。小波分析显示扬州地区的年ET_(0)存在20~28、29~42、43~64年变化周期;其中29~42、43~64年的变化周期具有全局性,周期变化最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扬州地区灌溉排水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 赵泽欢; 范兴科
    • 摘要: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5种土壤水分条件(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60%、70%、80%、90%,记为T1~T5)对夏玉米蒸发蒸腾量(ET)及抽雄期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夏玉米生长过程中的ET、株高、叶面积和光合性能均有显著影响。与T1处理相比较,T2~T5水分处理下的夏玉米主要生育期内ET依次增加了23.66%、39.17%、43.33%和49.84%,呈线性增大的趋势;在夏玉米耗水强度最旺盛的抽雄期,与T1处理相比较,T2~T5处理下的蒸腾速率(T_(r))分别增长了63.74%、75.65%、78.83%和81.77%,气孔导度(G_(s))分别增长了71.97%、82.63%、83.91%和84.87%,二者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呈指数函数变化,但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的70%后增幅显著减小;光合速率(P_(n))分别增长了47.51%、60.65%、57.51%和55.87%,P_(n)、株高、叶面积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呈现抛物线形变化趋势,即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在T3和T4处理水平下达到最大值,依次为28.14μmol·m^(-2)·s^(-1)(T3)、256.5 cm(T4)、628.6 cm^(2)(T3)。从提高夏玉米光合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减少无效蒸发蒸腾耗水的角度考虑,夏玉米抽雄期的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持水率的80%左右为宜。
    • 谢永玉; 陈冰; 徐俊增; 李萍; 方铭琛; 陈曦; 魏含津; 刘笑吟
    •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称重蒸渗仪的分辨率和准确度,通过配备高精度称重传感器和用于消除环境因素对称重影响的参考桶,研制了小型地中式称重蒸渗仪系统,并应用于水稻蒸发蒸腾量(ET)和棵间蒸发量(E)的观测中。结果表明:该称重蒸渗仪系统对ET和E的分辨率可达0.005和0.003 mm,对应的高峰ET和E观测时段可以实现1 min以内(ET和E可分别达到10和20 s)的水分消耗的识别,低通量阶段也可达到3~5 min/次;参考桶的配备将蒸渗仪系统的15 min、小时和日尺度的ET观测准确度分别提高了3.51%、2.17%和0.77%,E观测准确度分别提高了18.52%、11.81%和2.95%。研究结果表明该套蒸渗仪系统具有分辨率高、准确度好、数据可靠等优势,可用于农业、水文等领域的研究,特别适用于短时蒸发蒸腾和旱地生态系统空气凝结水等微小水量变化的测定。
    • 时元智; 时红; 崔远来; 洪大林; 朱寒
    • 摘要: 揭示水稻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动态评价稻田水碳循环过程和农业用水效益.该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得到中国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田的3年通量数据,研究生态系统尺度的稻田WUE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年际差异,揭示生态系统夜间呼吸消耗对稻田水分利用的影响,阐明WUE与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和ET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季稻WUE季节尺度变化特征与NEP基本一致,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其季节变化由NEP主导,取决于作物自身以生育期为尺度的生长发育规律.早、晚稻日均WUE均在拔节孕穗期达到峰值,且在生长中期均维持较高水平,日均WUE分别达到5.8、5.5 g/kg.早、晚稻全生育期WUE均值分别为(3.3±0.3)、(3.4±0.4)g/kg,生态系统夜间呼吸消耗使WUE下降40%以上.不同稻季WUE的年际差异达到9.2%~12.4%,其中抽穗开花期差异最大.不同纬度的稻田WUE存在差异,该研究得到的中国长江中下游稻田WUE高于菲律宾、巴西等热带地区稻田,但低于中国东北辽河三角洲稻田,与小麦、玉米等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稻田WUE也较低.研究结果可为评价中国长江中下游稻作区农业用水效率以及优化水碳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 刘艳; 刘新生; 周孟霖; 李军伟; 吴志彬
    • 摘要: 利用2014年6-10月夏玉米全生育期试验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LG型称重式蒸渗仪分析了在充分供水条件下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最大耗水量及不同生育期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夏玉米在试验地段从播种到收获共119 d,充分供水条件下夏玉米全生育期最大耗水量599.9 mm.玉米实际蒸发蒸腾量(ET)与参考蒸散量(ET0)的逐日变化趋势倾向率除三叶—七叶期以外,其余时间段呈现出一致性;全生育期日平均ET为5.0 mm/d,抽雄—乳熟期的ET最大,占全生育期的33.2%.夏播玉米各生育期(播种—三叶、三叶—七叶、七叶—拔节、拔节—抽雄、抽雄 乳熟、乳熟—收获)作物系数分别为0.64,0.76,0.80,1.38,1.47,1.58.
    • 卢彦
    • 摘要: 利用3年马铃薯生育期间发蒸腾量实测数据进行了各旬作物系数计算。根据作物需水量与天然降水同期的关系,确定了不同保证率马铃薯作物缺水量。分析主产区9县(市)5—9月多年系列连续10 d以上无降水次数、发生的月份,提出了喷灌节水灌溉条件下生育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可为马铃薯主产区农业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 樊旭; 董晓华; 赵文义; 张庆玉; 严东英; 葛亮; 李璐
    • 摘要: 为深入探究柑橘树冠层空间蒸腾特性及与茎干液流的对应关系,采用五点测温法,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柑橘树冠层五个方位的红外图像获取冠层温度及参考冠层温度,利用三温模型,将模型估算叶片蒸腾速率与实测茎流速率进行比较,并研究了柑橘树冠层不同方位的蒸腾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柑橘树茎流速率与冠层叶片蒸腾速率日间变化曲线存在差异,决定系数(R2)为0.14,整体上,不同方位冠层温度与气温的日变化规律相近,柑橘树不同方位平均蒸腾速率大小分别为:东面>西面>北面>南面>顶面。上述结果表明:(1)柑橘树冠层蒸腾与茎干液流之间存在时滞效应,三温模型估算的叶片蒸腾速率不能实时反映树干液流的变化特征。(2)气温越高时,不同方位的冠层温度差异越显著。(3)柑橘树冠层空间蒸腾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揭示了柑橘树冠层蒸腾速率的空间变化规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