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作物系数

作物系数

作物系数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6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5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42961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应用气象学报、中国农业气象、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九届全国微灌大会等;作物系数的相关文献由886位作者贡献,包括崔远来、彭世彰、徐俊增等。

作物系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5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2961 占比:99.37%

总计:43234篇

作物系数—发文趋势图

作物系数

-研究学者

  • 崔远来
  • 彭世彰
  • 徐俊增
  • 孙洪仁
  • 蔡焕杰
  • 侯琼
  • 刘钰
  • 左余宝
  • 李玉义
  • 王振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天一; 王军; 张红梅; 李镕基; 张玉翠; 沈彦俊
    • 摘要: 作物系数法可以简单、准确地反映作物不同生育期内实际蒸散量变化规律及特点,但针对华北平原地区不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尤其是梨园种植区生育期内作物系数的变化及蒸散规律研究并不充分。本研究针对华北平原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棉田生态系统和梨园生态系统,基于FAO56手册推荐的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和验证了2016—2017年各农业生态系统初始生长期至生育末期的实际蒸散量,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蒸散变化规律。不同作物初始生长期、快速发育期、生育中期和生育末期作物系数,冬小麦分别为0.60、0.88、1.07和0.72,夏玉米分别为0.46、0.76、1.01和0.80,棉花分别为0.34、0.71、1.07和0.78,梨树分别为0.81、0.91、1.02和0.96。冬小麦-夏玉米、棉田和梨园的单作物系数法计算的实际蒸散量分别为694.3 mm、472.2 mm和825.7 mm。3类作物生育期内实际蒸散量计算值比实测值分别低1.0%、低4.9%和高8.1%,变化趋势一致,相关系数为0.80~0.91(P<0.01)。粮、棉和果树生态系统是华北平原农业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本研究不仅明确了各类作物尤其是研究比较缺乏的梨树的不同生育期内的作物系数,同时利用涡度相关实测结果进行了同时空尺度的验证,明确了单作物系数法在华北平原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适用性,为制定合理灌溉计划、实现作物耗水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李哲; 费良军; 尹永乐; 李中杰; 刘腾; 郝琨; 彭有亮
    • 摘要: 为探明涌泉根灌下陕北山地苹果的蒸散量与作物系数规律,通过设定高水H_(1)((85%~100%)θ_(f),θ_(f)为田间持水量)、中水H_(2)((70%~85%)θ_(f))和低水H_(3)((55%~70%)θ_(f))3个灌水水平,研究亏缺灌溉对陕北山地苹果蒸散量和作物系数的影响,并建立蒸散量关于叶面积指数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陕北山地苹果全物候期耗水范围为483.03~540.10 mm,作物系数在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与果实成熟期的范围分别为0.35~0.38、0.28~0.31、0.70~0.83和0.48~0.57,不同灌水处理的蒸散量及作物系数在果实膨大期差异显著,任一时期亏缺灌水均会减小该时期陕北山地苹果的作物系数和蒸散强度。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之间可以用指数回归较好地描述,由此建立了果树蒸腾蒸发量的估算模型。该研究结果可为制定陕北山地苹果涌泉根灌灌溉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 黄维; 姚裕群; 段居琦; 刘永裕; 吴炫柯; 韦剑锋
    • 摘要: 【目的】分析近60年广西甘蔗不同生育期的干旱时空特征,为广西甘蔗防旱避灾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广西甘蔗发育期、土壤资料和气象数据,在重点考虑降水有效性和作物系数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采用线性和周期的时序分析法及空间站点技术进行甘蔗生育期内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年际干旱发生率在甘蔗工艺成熟期最高,茎伸长期次之,苗期和分蘖期较低,其中,苗期、分蘖期和茎伸长期的干旱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工艺成熟期以重旱和特旱为主,研究时段内各等级年际干旱发生率无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但有2~5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发生年份以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为主。在空间分布上,苗期的轻旱和中旱主要分布在桂西和桂南,轻旱发生频率在40%以下,中旱发生频率在30%以下,重旱发生频率低于10%且分布范围较小;分蘖期的轻旱在全区各地均有发生,其中,桂西南发生频率最高,普遍在21%~40%,中旱主要分布在桂西南,发生频率低于10%,重旱发生频率低于10%且范围较小;茎伸长期的轻旱在全区均有分布,发生频率在11%~70%,其中,中旱主要分布在桂东北,发生频率在21%~60%,重旱主要分布在桂东北,发生频率在20%以下;苗期、分蘖期和茎伸长期无特旱发生;工艺成熟期的轻旱、中旱、重旱和特旱在全区均有分布,其中,轻旱发生频率在30%以下,中旱和重旱发生频率在40%以下,特旱发生频率最高、分布最广,发生频率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桂中、桂南和桂东,发生频率达31%~50%。【结论】广西甘蔗发育过程中苗期、分蘖期和茎伸长期的干旱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工艺成熟期以重旱和特旱为主,桂中、桂南和桂东等区域甘蔗工艺成熟期的重旱、特旱每2~3年一遇,是干旱防灾避灾的重点关注区域。
    • 李昊天; 李璐; 闫宗正; 高聪帅; 韩琳娜; 张喜英
    • 摘要: 作物系数是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基本参数,准确确定作物系数在优化灌溉管理方面有重要作用。作物系数随作物生长及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研究作物系数如何受生产条件和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可为准确确定作物系数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1980—2020年40余年间冬小麦在充分灌溉条件下的实际蒸散量,研究冬小麦作物系数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最近3年的试验数据,明确现代生产水平下影响冬小麦作物系数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980—2020年间冬小麦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实际蒸散量及参考作物蒸散量多年平均值分别为434.7 mm和550.8 mm,参考作物蒸散量年际相对稳定,冬小麦实际蒸散量增加17.6%。作物系数多年平均值为0.80,其中1980—1990年、1991—2000年、2001—2010年和2011—2020年平均分别为0.76、0.80、0.81和0.84;40年间冬小麦产量增加42.4%,作物系数增加11.6%,作物产量提升是作物系数升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在现状生产条件下,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是影响作物系数的重要因素,在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情况下作物系数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差及环境温度的影响,2017—2020年冬小麦3个生育期作物系数分别是0.79、0.86和0.79;生育期蒸散量均值为442.3 mm,主要生育期3年平均作物系数分别为播种—越冬前0.70、越冬期间0.42、返青—拔节期0.76、拔节—抽穗期1.18、抽穗—灌浆期1.39、成熟期0.96。本研究结果显示作物系数并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受作物生产力和大气蒸散力的影响。因此,在利用作物系数和参考作物蒸散量评价作物需水量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 耿耘; 刘浩; 李云峰; 冯泉清; 余轩; 孙景生
    • 摘要: 【目的】探索黄河流域植棉区麦后移栽棉蒸发蒸腾规律及作物系数。【方法】设置地面灌与滴灌2种灌溉方式,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连续监测的麦后移栽棉的蒸发蒸腾量和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分析麦后移栽棉的蒸发蒸腾规律,计算麦后移栽棉作物系数。【结果】滴灌处理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均明显高于地面灌;受降雨影响,2种灌溉方式下麦后移栽棉的实际蒸发蒸腾量相差不大,滴灌和地面灌处理整个生育期的蒸发蒸腾量分别为420.79 mm和415.30 mm;在棉花生育前期,地面灌和滴灌处理的土壤蒸发(E)占蒸发蒸腾量(ETc)的比例(E/ETc)变化范围为46.06%~90.23%和42.24%~77.46%,地面灌处理的E/ETc明显高于滴灌;分析气象因子与麦后移栽棉蒸发蒸腾量的相关性发现,日平均温度(T)、总辐射(Rs)和饱和水汽压差(VPD)与麦后移栽棉蒸发蒸腾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麦后移栽棉的作物系数与直播棉花不同,在生长初期已达到较高水平,在生长中期达到最大,生长末期明显下降,地面灌在生长初期、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0.91、1.23和0.71。滴灌在生长初期、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0.91、1.26和0.64。在地面灌和滴灌处理下麦后移栽棉Kc均随LAI增大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趋势,Kc与LAI的回归方程分别为K_(c)=1.663LAI^(0.0587),R^(2)=0.664和K_(c)=1.1779LAI^(0.0611),R^(2)=0.694。【结论】麦后移栽棉的蒸发蒸腾量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蒸发蒸腾旺盛,进入吐絮期后逐渐降低;麦后移栽棉作物系数在生长初期明显高于FAO-56推荐的Kc值,因此,在制定灌溉制度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 任安; 黄彦; 王柏; 孙雪梅; 于艳梅
    • 摘要: 在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浅晒浅型灌溉和常规淹灌不同的灌溉方式条件下,研究确定水稻田间耗水特征和规律,以及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作物系数Kc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水稻各生育阶段,节水控制灌溉方式下水稻耗水强度明显小于常规淹灌方式下水稻耗水强度,常规灌溉下水稻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的作物系数比控制灌溉同生育阶段分别提高了4.12%、8.5%、5.13%、8.11%和4.66%,定量揭示了节水灌溉和常规淹水灌溉条件下水稻田间耗水量差异。
    • 王辰元; 周明涛; 胡旭东; 赵同晖; 许文年
    • 摘要: 为探明以复合型人造土壤为边坡种植土的植物蒸散对于高陡边坡生态恢复评价体系制定及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意义,以黑麦草、高羊茅、早熟禾和“黑麦草+高羊茅+早熟禾”混合草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壤中滴灌技术,通过改进后的Penman-Monteith公式研究草本植物实际蒸散量与作物系数,以此评价壤中滴灌技术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高羊茅的作物实际蒸散量和作物系数最大,黑麦草其次,早熟禾最小,拟合的决定系数不小于0.847;养护初期各植物蒸散量相差较小,均保持在4.2 mm/d左右;养护结束后混合草种的蒸散量最大,早熟禾最小,分别约6.2、5.7 mm/d;养护前20 d,除早熟禾外,黑麦草、高羊茅、混合草种实际蒸散量均差异不显著,养护20 d后黑麦草、早熟禾、混合草种开始发生显著变化;30d后各草种蒸散量均差异不显著;4类草本植物蒸散量差值随时间递增,前期混合草种蒸散量低于黑麦草、高羊茅,后期有明显的提升,50 d起混合草种作物系数大于单草种作物系数。以30 d为界,30 d作物系数相近;生长初期的作物系数变幅最明显,且月增幅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黑麦草和高羊茅的作物系数在任意时段均相近。边坡模型试验前期,以坡面喷灌方式灌溉的植物生态值较高,植物生长情况优于壤中滴灌方式,但自养护中期开始,壤中滴灌技术在生态效益上凸显优势,比坡面喷灌技术高出40.7%~1 444.0%的生态值。
    • 高海荣; 张钟莉莉; 岳焕芳; 张馨; 郭瑞; 李志伟
    • 摘要: 准确估算作物系数(K_(c))对于计算作物蒸发蒸腾量(ET_(c)),实现精确有效的用水管理至关重要。为了及时掌握K_(c)的连续动态变化,进一步估算作物需水量来指导作物灌溉,采用超绿算法和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图像分割来提取生菜冠层覆盖度(PGC),并提出了基于贝叶斯优化XGBoost(Bayesian-XGBoost)的生菜K_(c)估算模型,为指导作物科学合理灌溉提供新途径。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PGC呈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的生长趋势,变化范围为10.38%~81.00%,日均增幅为1.56%,可有效反映K_(c)的变化趋势。以PGC作为输入所构建的Bayesian-XGBoost生菜K_(c)估算模型在迭代400次时达到最优估算效果,生菜幼苗期、莲座期、结球期的K_(c)分别为1.12、1.29和2.26,与实测值相比平均误差为2.13%。此外,进一步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PM公式)结合K_(c)估算模型实现了对生菜ET_(c)的实时计算,得到了秋茬种植期的生菜日均ET_(c)为2.38 mm/d。基于Bayesian-XGBoost的生菜K_(c)估算模型能够较好估算生菜K_(c)和作物需水量。
    • 裴冬杰; 魏新光; 崔宁博; 姚名泽; 白义奎; 王铁良; 郑思宇; 付诗宁
    • 摘要: 为探索在东北寒区温室种植环境下葡萄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规律与不同时间尺度ET转化方法,该研究对温室葡萄蒸散过程及环境因子进行2 a的连续监测,利用3种尺度提升方法(蒸发比法、改进蒸发比法、作物系数法)对葡萄ET进行了瞬时到日以及日到全生育期的时间尺度提升。结果表明:利用蒸发比法、改进蒸发比法和作物系数法进行ET瞬时到日尺度提升的关键参数在08:00—16:00变化平稳,平均值分别为0.54、0.52和0.76,变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11、0.10和0.09。采用3种日尺度提升方法对葡萄ET进行瞬时到日尺度提升时,基于不同评价指标确定的最优模型和最佳尺度提升时间均不一致。进一步,利用综合评价指标确定了4个生育期的最佳模拟时刻,基于该时刻进行瞬时到日尺度提升模拟,模拟精度以蒸发比法最高,作物系数法最低,改进蒸发比法居中。2020和2021年蒸发比法模拟的R2分别达到0.92和0.89,相对均方根误差仅为20.23%和21.49%。利用不同生育期的日蒸腾进行生育期尺度ET提升,其中果实膨大期效果最好,基于3种方法利用该生育期日数据进行全生育期ET模拟,模拟精度仍然以蒸发比法最高,作物系数法最低,改进蒸发比法居中。蒸发比法在2020和2021年的ET模拟绝对误差仅为1.8和7.4mm,相对误差仅为0.68%和2.73%。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温室葡萄的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许建武
    • 摘要: 为研究沿黄坡地枣树各生育期作物系数,在临县克虎镇蔡家洼村进行枣树大田灌溉试验。利用水量平衡理论计算出枣树各生育期耗水量,利用彭曼公式计算出枣树各生育期参考作物腾发量,从而得出沿黄坡地枣树各生育期作物系数依次为:萌芽展叶期0.476、开花坐果期0.735、果实膨大期1.052、果实成熟期0.954。通过对枣树各生育期需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研究,为沿黄坡地枣树农田灌溉工程设计和田间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