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纬度

纬度

纬度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145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大气科学(气象学)、自然地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97篇;相关期刊632种,包括中国国家地理、气象知识、地理教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二届生态系统评估与管理(EAM)国际会议、2003年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委会综合学术年会、2001年全国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等;纬度的相关文献由2886位作者贡献,包括侯龙鱼、宋世环、张文浩等。

纬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4 占比:58.5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55%

专利文献>

论文:597 占比:40.92%

总计:1459篇

纬度—发文趋势图

纬度

-研究学者

  • 侯龙鱼
  • 宋世环
  • 张文浩
  • 潘庆民
  • 白文明
  • 曹广才
  • 杨志强
  • 沈达忠
  • 张洪程
  • 李咏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德晶; 贺广零; 赵前波; 王韶纤; 胡海罗
    • 摘要: 以不同类型的光伏支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Vsyst软件,根据不同类型光伏支架的特点,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不同纬度、不同光照资源条件下的光伏方阵模型,对其采用不同类型光伏支架时的发电量及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以LCOE作为评价指标指导光伏支架的选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纬度地区,光伏方阵采用固定式光伏支架时的LCOE最低;在中纬度地区,与采用固定式光伏支架时相比,光伏方阵采用平面单轴光伏跟踪支架时发电量明显提升,LCOE最低;而在高纬度地区,与采用固定式光伏支架时相比,光伏方阵采用平面斜单轴光伏跟踪支架时发电量明显提升,LCOE最低。
    • 杜鹤源; 郝国强; 李庆来; 李红波; 周瑞
    • 摘要: 目前关于双面发电增益(Bifacial GaininEnergy,BGE)研究大多集中在北半球30°以上的高纬度区域,并且几乎没有关于BGE与纬度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因此,需要补充BGE在低纬度的研究并且分析BGE与纬度之间的联系。采用实证数据验证了使用PVsyst模拟结果计算双面发电增益的可行性。其次,使用PVsyst计算了在30°S-30°N之间13个地点所对应于不同安装条件下的BGE。分析纬度对于BGE的影响,发现在赤道处的BGE最大。建立了纬度与BGE之间的联系,并且通过以5°纬度为间隔建立了在低纬度30°S-30°N之间的BGE模型深化研究,使用所建立的模型计算数据与第三方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误差比例在4%以内,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 蒙检; 罗应华; 于瀛; 刘朝阳; 林建勇
    • 摘要: 为了探讨观光木当年生枝条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和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以濒危物种观光木(Michelia odora)为对象,测定了广西地区5个不同纬度上观光木当年生小枝及叶片功能性状。结果表明:(1)随着纬度的增加小枝总重和总叶重总体呈异速生长关系,其生物量更多趋于对小枝的构建。(2)观光木叶功能性状呈现一定规律,即从南向北随纬度的增加,其叶面积、叶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气孔长、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比叶面积、叶含水率、气孔宽先增大后减小,总体呈逐渐减低的趋势,叶组织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反映观光木可通过叶片形态可塑性以应对地理环境的变化。(3)比叶面积与叶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鲜重、叶干物质含量、气孔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叶干物质含量与叶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观光木可以通过叶片性状组合的调整和平衡从而响应环境变化。(4)CCA分析显示,坡度是影响观光木功能性状的最显著变量,年平均温度对观光木功能性状也具有显著影响,年均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植物功能性状具有一定强度的影响,但不起显著作用。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观光木对环境的适应特征,其对纬度变异的响应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 赵玮晗; 毕景文; 赵玉杰; 邱士允; Madalin Parepa; Oliver Bossdorf; Christina Richards; 鞠瑞亭; 吴纪华; 廖志勇; 李博
    • 摘要: 叶片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是植物响应外界环境变异的重要性状,与植物适应策略与生态系统过程紧密相关。以往研究认为,物种内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纬度变异受到叶片草食作用、气候和土壤因子的综合影响,但不同因素的相对贡献尚未得到一致性结论。为此,本研究对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药用植物虎杖(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进行了野外调查,探讨了虎杖叶片中两种酚类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纬度变异格局,并结合草食作用与非生物环境因子分析了影响其含量变异的关键因素及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虎杖叶片中白藜芦醇含量随纬度增加而显著降低,总单宁含量随纬度变化未呈现显著变异。多元回归结果显示,两种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均与生境温度的季节性呈显著正相关,叶片白藜芦醇含量还与年降水量、太阳辐射年较差和叶片草食作用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虎杖叶片中两种酚类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是以温度季节性为主的多种环境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暗示不同次生代谢物质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生态功能。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植物叶片次生代谢物质的纬度变异格局及其成因的认识,同时对虎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魏豪; 张泽; Andrey MELNIKOV; 金豆豆; 高思如; 冯文杰
    • 摘要: 冻融循环是影响寒区工程和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年冻融频次(冻融循环的年累计量)是可以直接标定冻融循环对寒区工程和环境造成影响大小的物理量,对寒区环境下年冻融频次的调查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东北兴安岭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兴安岭地区18个气象站点1990—2017年地表温度数据进行整理,得出兴安岭地区各个站点的年冻融频次,并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上分析了年冻融频次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年冻融频次在中国东北兴安岭地区随着纬度增加逐渐增多,随着经度的增加逐渐减少,随着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多,且均具有良好的线性趋势;年冻融频次在1990—2017年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在2004年前后发生突变。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影响年冻融频次空间分布的3个因素中,经纬度影响较大,海拔影响相对较小;在时间上年冻融频次变化与东北地区NDVI变化情况呈现良好的负相关性,表明年冻融频次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植被覆盖度有关,且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
    • 苟永智
    • 摘要: 世界上的气候千差万别。热的地方可以在石头上烙大饼,冷的地方呼出的气可以变成冰,干旱的地方近百年享受不到滴雨之恩,湿润的地方几乎天天都下雨。世界上的气候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知识梳理】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1)纬度因素: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2)海陆因素: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温差小;距海远,降水少,温差大。
    • 黄云鹏; 黄雍容; 叶功富; 徐伟强; 聂森; 林智勇
    • 摘要: 以东南沿海不同纬度5个省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浙江)8个地区的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木麻黄人工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生物量和生产力随纬度变化分配格局进行研究,并对木麻黄人工林生产力与主要环境因子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龄林的树高和生物量均随纬度升高而降低,低纬度地区的胸径大于高纬度地区;木麻黄中龄林和成熟林生物量在纬度梯度上未形成规律性变化;广东电白木麻黄中龄林除外,其他研究区木麻黄中龄林和成熟林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干>根>枝>小枝;随着林龄的增长,木麻黄人工林生产力呈下降趋势,较高纬度的浙江温州木麻黄中龄林生产力显著低于其他研究区;各研究区木麻黄成熟林的生产力较一致,差异不显著;木麻黄中龄林的生产力与年均温、年均降水量、实际蒸散量呈显著相关性,而成熟林表现为不显著。
    • 王奕婷; 白强; 陈红松; 田震亚; 高旭渊; 周忠实
    • 摘要: 瓜实蝇Zelugodacus cucurbitae和南亚果实蝇Zelugodacus tau是两种主要以葫芦科植物为寄主的瓜类实蝇,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中部地区。在实际研究中发现南亚果实蝇和瓜实蝇分类地位、寄主范围和生活史相近,但分布区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采用性诱剂诱集法在全国14个省(自治区)对这两种实蝇的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南亚果实蝇在我国整个南部地区均有分布,瓜实蝇在我国的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分布于北纬25°以南。结合气候数据发现两种实蝇的分布范围基本上和各地年平均气温一致,瓜实蝇主要在年平均温度20°C以上的区域分布,南亚果实蝇则在年平均温度为15°C以上的区域均有分布。这种地理分布的差异可能是两种实蝇对气候环境和寄主植物适应能力不同所致。
    • 覃淋
    • 摘要: 贵州立足资源优势,做好政策保障,气候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地球同纬度最凉爽的地区之一。500多年前,在贵州教化世人,“龙场悟道”的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就对这片宝地的气候印象深刻,留下了名句:“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
    • 杨华; 胡璇
    • 摘要: 民俗性的大众(公共艺术)文化是社区参与的一个结果,是突破大众想象的传播能力使其落地生根,逐渐塑造出特定社区、地区或国家历史记忆的一个过程,它们代代相传,成为真正的民族文化遗产。传统大众文化作为一种连续性机制,链接精神和物质的历史知识、身份认同和每个个体或人类社区对文化的认可,并至关重要地帮助集体身份价值形成、发展和保存。这就是为什么对习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保护,可以根据提高社会行为者的意识和社区相关的内容来实现,通过赋予文化,作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来构建社区的自我实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